分享

“课题分离”并不是很适合用在教育孩子上

 肯定式教养 2022-09-01 发布于山东

“课题分离”是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的一个处理关系的方法,因为在阿德勒看来,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因此如果大家都能做到课题分离,就可以减少烦恼,获得幸福感。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也深受启发。

那什么是课题分离呢?

所谓的课题分离就是各人管好自己的事,不要替别人的事操心。说得通俗点就是“我的事关你屁事,你的事关我屁事”。举个例子,同事找你借钱,你可能会很为难,觉得不借不好,面子上挂不住,这就违背了课题分离。在借钱这件事上,你的课题是决定要不要借,至于对方怎么看你,那是对方的课题,现在你却为对方的课题操心,因此你才感到很为难,活得很累。但凡你只关注自己的课题,不操心别人如何看待你,你就做到了课题分离,你也就没那么多烦恼了。

“课题分离”非常有助于我们搞清楚人与人之间的边界,让我们相处得更见简单纯粹,烦恼也会更少,但课题分离却不是很适合用在教育孩子上呢?

为什么课题分离不适合用在教育上

其实在很早之前,我就写过一篇关于课题分离的文章,谈的就是课题分离不适合教育孩子。
结果很多人在评论里怼我,我说不理解课题分离,但是这些反驳我的人,除了怼我,展现自己的优越外,一个也没有说明白到底啥是课题分离的。
为此,我又专门翻了很多关于课题分离的文章,但看完之后,我还是那句话,课题分离还是不适合教育孩子。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对于孩子来说,他的课题不仅仅是他的,也是属于父母的。

课题分离强调每个人管好自己的课题,不要干涉别人的课题。而在判断到底是谁的课题时,阿德勒给出的标准是“谁承担最终的结果”,比如说学习不好,那最终将有孩子承担结果,他可能就要捡垃圾、送外卖,那学习就是孩子的课题。

但事实上,学习的最终结果真的就完全由孩子来承担吗?并不见得。如果孩子学习不好,老师会找家长,将来他们还要啃老,也就是说,学习的结果不仅仅只有孩子承担,还会需要父母承担,这也是为什么父母特别操心孩子学习的原因。

事实上,跟孩子有关的课题,都跟父母有关,因为你要教育孩子,就要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他打人了、不吃饭了等等,这些行为如果不对,你就有必要纠正,否则你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简单地说,父母的课题是教育好孩子,因此与孩子有关的一切问题都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也是父母的问题,所以也就无法完全做到课题分离。就比如说孩子打人了吧,你不干涉吗?那你等着替孩子进拘留所吗?

而事实上,阿德勒也应该认识到这个问题,然后他给了一个补充:课题分离并不是完全不管,而是应该施加“援助”。

这是什么意思?就是尽管你不能直接干涉对方的课题,但是你可以施加影响帮助他更好地完成课题。用阿德勒的话说:你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也就是说你应该想办法把马带到河边,然后引导它去喝水,但不能逼着它喝水。一旦你逼迫它,就是在干涉它的课题,就会引起反抗,烦恼就由此产生了。

把这个道理换到孩子身上,就是“你可以引导孩子学习,但不能逼迫他去学”。也就是说“引导孩子学习”是你的课题,是你应该解决的问题,至于“学不学”就是孩子的课题,就不是你能干预的了,你也不应该为此操心,不然你就会焦虑。

但这就又产生一个问题:如果你不为孩子不学习焦虑的话,你会产生“引导孩子学习”这个课题吗?就比如说邻居家的孩子,你会关心他是不是学习吗?正因为不关心,所以你也就不会为这个问题焦虑,也就不会产生“如何引导邻居家孩子的学习”的课题。

换句话说,只要孩子的课题不解决,你就必然要为孩子的课题焦虑、操心,然后你才会产生更大的动力想要去解决这个问题,然后你也才会产生“如何引导孩子学习”的课题。但凡你不为孩子的课题焦虑,你就不会产生这个课题,也就不会焦虑。

那这是不是还是在为孩子的课题焦虑呢?两个课题是紧密联系的,是捆绑在一起的,那这还算是课题分离吗?

所以我觉得课题分离从逻辑上有些说不清,也正因如此,很多父母才无法在教育孩子上做到真正的课题分离。

其实在我看来,只要是亲密关系之间,都不是很适合用课题分离。

就拿上面举得同事借钱的例子来说吧,虽然说借不借是你的课题,他怎么看你是他的课题,但大家思考一下:课题有这么简单吗?大家都是生活在社会群体中,要维持关系,因此必然要想办法维持一个好的形象,必须得注意面子,不然你光顾自己,不管别人如何看待你,我行我素,你觉得这样的人适合在社会上生存吗?

如果一个帮助你很多的同事跟你借钱,你却没有借给他,别人是不是就觉得你这人忘恩负义,是不是就不想跟你玩耍了?所以在借钱这件事上,你的课题不是要不要借给他,而是“如何让对方满意”。即使你不借给同事,只要理由说得过去,对方也满意,那你就处理好了你的课题,就没有问题,因此你的课题不仅仅只考虑自己,还要考虑对方,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完全的课题分离是不可能出现的,你的课题必然是与对方的课题紧密联系的。

阿德勒说一切的痛苦之源来源于关系,但是换一个说法,一切的快乐之源也应该是来源于关系。适当的运用课题分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处理关系,获得幸福感,但是不加区分的运用课题分离的话,那就不仅有快乐,也会有痛苦的。

大家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欢迎大家评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