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中医有没有标准化、能不能标准化?

 阴阳先生林国良 2022-05-28 发布于福建

有很多人认可中医,但是大家觉得中医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没办法标准化,包括很多中医黑也拿“中医不能标准化”来讽刺、攻击中医。那么,中医到底能不能标准化呢?

中医有自己的标准化

中医是有自己的标准化系统和流程的。比如阴阳就是中医的标准化系统;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辨证、脏腑辨证、营卫气血辨证等就是标准化病机的总纲。如果抛开抛开这些系统谈中医,那就不是中医。阴阳的标准化系统是绝对的、一定的——就是万事万物都有阴阳、都可分阴阳。

中药也一样,有四气五味:分寒、热、温、凉、平,酸、苦、甘、辛、咸,就是药物都有四气五味,都会按这个标准去分类和应用。这些都是中医绝对的标准化,不容改变,也没办法改变。

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很多中医黑承认中药,但是不承认中医理论——比如明明这个人是喝中药治好了新冠,他不承认是中医治好的、而且否定中医,就说:“是中药治好了我的病,而不是中医治好了我的病。”这种说法是很无知的。中药的定义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才能称之为中药。比如,同样是大黄,如果西医用大黄治疗一个病,那么他用的大黄就不是中药——因为大黄是寒凉性的,而西医没有这种理论体系,只是靠成分去研究和治病,所以,如果中医用大黄治好了一个病,西医拿过来也治这个病就治不好。因为他没有中医理论思维的指导。再举个例子:一个父辈移民西方国家的中国人(国籍可能还是中国),他如果不了解中华文化,那从真正意义上讲他就不是中国人——尽管他有中国人的血液、皮肤、基因。因为他不懂中国的“亲戚理道”、婚丧嫁娶等各种中华文化和民俗,他就没有资格对中华文化品头论足。

石膏在西医眼里就是个物品,化学元素构成的,但是在中医眼里他就是药,清热生津。再比如诸多的草根、树皮、石头、矿物、动物骨头、化石、皮毛,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都能用来治病。把这些东西交到西医手里,他就不会用了,只会提取——而提取的东西应用时会产生会多副作用。

中医是发展的中医

除了上面最基本的阴阳,这个是基本不会变的标准化,那么中医的标准化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吗?不是的。中医也在发展

比如卫气营血辨证就是中医后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就是说:有些病情可以靠卫气营血辨证来诊断和治疗。丰富了中医标准化辨证体系,但是并不与之前的标准化相左,因为阴阳是凌驾于一切标准化之上的。

中医有中医的标准化,你不懂那是你的问题,你不能说中医没有标准。想要评价一个事物之前,建议你先去学习、了解,而不是为了黑而黑,为了那点工资而黑。

点击加载图片

中医有没有标准化、能不能标准化?

中医在治疗上有标准吗?

有。

我们从三个方面说:首先,中医疗效的标准不是检验报告达到正常,而是患者本人症状消失、病灶消失、身体恢复健康状态,这就是中医疗效的标准。所以,如何评价一个医生处方是否有效呢?医生本人不能评价,别人也不能评价,能评价的只有最后的疗效。

其次,中医在治疗时疫病方面用的都是标准化。比如古代某次的瘟疫,包括建国初期的乙脑、这几年的新冠,中医都会根据当时瘟疫病原体的性质、患者群相同的病机和症状表现来给当下的瘟疫病原体定性,比如它是湿温还是寒湿,还是燥邪、火邪,然后再制定向对应的大的处方体系,给初得这种瘟疫的人都服用这种治疗处方,还会研究出防疫处方给未患瘟疫的人服用。这就是中医标准化的应用。

再者,古代会把一些药做成药丸或者散剂随身携带,遇到有相应病机的病人可以马上拿来服用。比如我们看武侠剧,有人受伤了,就从衣服里摸出一粒丹药让他服用。这个就类似于咱们现在的中成药。对于很多行之有效的方剂,我们做成中成药,方便购买和服用。但是!为什么有人吃中成药不管用呢?因为患者自己不会辨证,或者医生没辨证对、开错了中成药,才会导致吃了无效,也就是用的人没用对。

为什么平常人没办法应用标准化处方?

人和疾病是多变的。同样是24岁的女性,性格、外貌、情商、智商都不一样。同样是新冠病毒,同一个型号的,感染到不同人身上出现的症状就不一样——有的没症状,有的就症状严重;有的是咳嗽,有的就只有发烧。这就是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病毒在进入不同体质的人体内产生了不同的病理反应。既然如此,那么处方自然不同。

中医的标准化是病机,而不是病名和处方。比如,一个人是头痛,另外一个是失眠,如果两个人病机都一样,那么会给他们开一样的基础方,两个人吃了都有效——这就是病机标准化开的不同处方。

再比如,同样是腹痛,一个人是吃了冷饮腹痛,另外一个是吃了辣椒腹痛,从中医角度上这两个人病机不同——一个寒、一个热,尽管两个表现都是腹痛——病名一样,那么处方就不一样。

每个人的面孔千千万万,是不同的,人体体质也是没有完全一样的,所以人不会照着教课书上的证型去生病,因此就不能按照教科书上的标准化分型去给患者开处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医院的“中医临床路径”,这是非常形式化、无用的东西。比如乳腺炎的临床路径,按照教科书或者什么,给乳腺炎分了几个型,病人入院后就在这几个型里面挑一个跟患者最像的,然后按照路径要求去开处方……完全就是拿患者的病开玩笑,因为病人不会按照你规定的那几个病型去生病……就如同卖衣服、做衣服,虽然有均码,但是每个人体型是千差万别的,人不会按照衣服去雕刻自己的体型。

标准化更好?还是辨证论治更好?

非时疫疾病时,当然是辨证论治更好。为什么?因为辨证论治就相当于VIP式看病,就是根据你自己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这样才更准确。而不是像西医一样,把人都当成流水线来对待。

所以,大家不要再往上自己对号入座、抄方子吃,不能用相同的病名和症状来套同一个处方。否则会吃出问题。

祝君安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