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射箭再画靶,申不害变法到底有多“腻害”?|父子读战国(20)

 思明居士 2022-05-29 发布于河北

——“松鼠父子读战国”系列故事之(20)

文/松鼠爸爸

(注:头条APP里打开此文后,可点击右上角“耳机”自动播放语音。)

某一年,魏国起兵伐赵,包围了赵国国都邯郸。赵国不敌,派使向齐、韩两国求救。

韩国当时的国君是韩昭侯,他一时拿不定主意,就问近臣申不害:“申爱卿,怎么办呢?我们要不要救赵国?”

文章图片1

申不害刚给韩昭侯打工不久,还处于磨合期,担心自己的想法不合老板的心意,于是说:“君侯,这是涉及国家安危的大事,请君侯容我考虑考虑,再做答复。”

申不害告别韩昭侯后,不是闭门思考,而是私下找两个名叫赵卓和韩晁(cháo)的大臣,先把他们猛吹一通,然后说:“当此国难,理当为君进言。为臣子的,进谏不一定被采用,不过是尽忠罢了。”

文章图片2

赵卓和韩晁不知是圈套,于是傻乎乎地去给韩昭侯进言,一个主张救赵,一个主张不救申不害呢,则在暗中观察老板聆听时的神情。

听了一会儿,申不害大致摸清了韩昭侯的态度,知道他是倾向于救还是不救赵时,再次进谏。韩昭侯一听他与自己观点一致,十分高兴

这是什么?这就叫“先射箭,再画靶”,一定是“命中十环”。

文章图片3

韩昭侯是韩国封侯以来第六代国君,眼看魏、楚、秦、齐等国先后变法,国力军力变强,四处讨伐,而韩国在七雄里最弱,时常挨打,他心里各种嫉妒和焦虑。他知道:韩国再不进步,就有被灭国的危险。

文章图片4

战国七雄

经过此事,韩昭侯发现申不害是个难得的治国人才,于是破格拜他为国相,实施变法

这一年,是前355年。当时秦、魏、齐三国对应的国君是秦孝公、魏惠王和齐威王。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申不害是一个看重权谋和权术的人。他给韩昭侯的治国方略,主要是各种用来驾驭群臣的“帝王心术”。

文章图片5

什么叫“帝王心术”?

我们再讲一个小故事。

话说有一次,韩昭侯派使者骑马到某县城巡视,等使者回来后他问:“见到什么新奇的事了吗?”

文章图片6

使者答:“回君侯,没见到什么新奇的事。”

昭侯再问:“到底见没见到?”

使者想了想说:“该县城南门外有一头小黄牛在大路左边吃禾苗。”

文章图片7

昭侯一面对使者下令保密,一面下令韩国官员:“如今正值禾苗生长季节,寡人早就下令禁止牛马进田,可有些官吏们却把寡人的话当耳旁风。寡人听闻有多起牛马入农田之事,请各地速速把数目报上来,有漏报的,必将严罚!”

于是各地纷纷上报相关材料,昭侯看后道:“没有报全吧。”

官吏再去核查,果然发现某县漏报南门外小黄牛入田之事。

经过这事,各级官吏都知道昭侯明察秋毫,从此都惶恐小心地勤劳职守,再不敢为非作歹、欺瞒君上了。

文章图片8

这就是韩昭侯热衷的“帝王心术”,其目的是整顿吏治,强化君权。当然,申不害也非常重视和鼓励发展手工业,特别是兵器制造。

韩国生产的剑戟弓弩,是当时天下最先进的可以说,韩国是当时军事科技最发达的国家。

文章图片9

战国兵器

申不害相韩十五年,在他的主持下,韩国国力蒸蒸日上,并肩战国六雄。但韩昭侯和申不害的变法,不如魏、秦、楚、齐等国深刻全面,只是昙花一现。韩昭侯和申不害死后,韩国国力一下子就下来了。

文章图片10

小松鼠问:“老爸,韩国为什么在战国七雄中最弱?”

松鼠爸爸想了想:“我能想到的,至少有三个原因。首先,韩国跟魏国和赵国一样,之前都是晋国的家臣,是从晋国分出来的。还没有封侯前,韩氏的家底就比赵氏和魏氏差,国土面积也最小,有点先天不足。”

文章图片11

“哦。”

“第二个原因,韩国的地理位置非常不好,夹在魏、秦、楚、齐等强国之间,四面挨打,拓展空间非常有限。”

“第三个原因呢?”

“从前453年'三家灭智’到前363年韩昭侯即位,90年时间,韩国7位国君在位时间都不长,没有出现像魏文侯、魏武侯、秦献公、秦孝公、楚悼王、齐威王这样在位时间又长、又特别能干的国君,国家自然很难有大发展。”

文章图片12

“为什么说申不害变法只是昙花一现?”

“爸爸打个比方:一个国家变法强盛,就像一个人健身一样,需要在营养、作息、运动、意志等方面同时发力。魏、秦、楚、齐四国变法相对比较均衡,而韩国变法可能只是在一两个方面发力,当然持续时间有限。”

“比方好形象哦。”小松鼠笑道,“老爸,接下来,可不可以说说赵国呢?自从'三家灭智’,我已经好久没听赵国的故事了。”

“没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