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下病的针灸治疗

 灵兰小草 2022-05-31 发布于山西

主讲:中国中医科学院硕士 、国家名老中医吴中朝继承人 胡静

编辑:灵兰小草

一、概述

以女性带下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为主症的病证。

本病发生与感受湿邪、饮食不节、劳倦体虚等因素有关。

基本病机是湿邪阻滞,任脉不固,带脉失约。

本病可见于西医的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

行经前后、排卵期、妊娠期带下增多且无明显不适者,属生理现象,不需治疗。

二、辩证

(一)主症

带下明显增多,同时伴有色、质、气味异常改变。

(二)兼症(虚证)

肾虚不固:带下色白质稀,绵绵不断,小腹发冷,腰部酸痛,小便频数清长,

                 夜间尤甚,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沉。

脾虚湿盛:带下色白或淡黄,无臭味,质地粘稠,连绵不断,面色萎黄,

                食少便溏,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腻, 脉濡弱。

(二)兼症(实证)

湿热下注:带下色黄粘稠,如脓如涕,气味臭秽,局部瘙痒,小腹作痛,

                小便短赤,身热,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滑数。

三、治疗

(一)常规针灸治疗 

主穴:带脉   中极   白环俞   三阴交   阴陵泉

配穴:肾虚不固:关元   肾俞(艾灸)

          脾虚湿盛:气海   脾俞(艾灸)

                           足三里   太白(艾灸)

          湿热下注:水道   行间   次髎(走罐)

(二)其他疗法 

  1. 耳穴法

应用:所有带下症患者

选穴:内生殖器   内分泌   肾上腺   三焦   脾   肾   肝(2~4点/次)

操作:耳穴压豆或耳穴埋针疗法。

频率:每周2次。

注意:耳穴埋针时间通常为24小时,埋针期间注意避水,局部如有痒痛感及时处理。

2. 刺络拔罐法

应用:湿热带下症患者

选穴:十七椎   八髎

操作:在上述腧穴附近寻找浅表的络脉,在络脉处点刺出血,加拔火罐,留罐5分钟。

频率:每周2次。

3. 皮肤针法

应用:湿热带下症患者

选穴:腰骶部督脉、膀胱经   下肢脾经

操作:局部叩刺至微微出血          

频率:隔日1次。

四、提示

1、针灸对本病疗效较好。40岁以上女性如出现带下黄赤,应及时进行妇科检查,排除肿瘤等其他疾病。

2、平时注意节制房事,同时注意经期及产褥期卫生,保持局部清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