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诺唯赞(688105):国产分子类生物试剂龙头企业【西南医药杜向阳团队 | 公司深度报告】

 mandy53wiuq5i6 2022-05-31 发布于北京

投资要点

推荐逻辑:生物试剂下游应用广泛,国内市场规模增长迅速,国产化率低。公司在分子类试剂领域技术领先,产品拓展能力强,有望领跑国内生物试剂进口替代。1)2019年国内生物试剂市场规模约136亿元,2015-2019年复合增长率为17.1%,主要系下游医药科研及产业研发支出增长带动。公司自主建立了蛋白质定向改造与进化技术平台和基于单B细胞的高性能抗体发现平台,产品拓展能力强;2)公司分子类试剂性能与进口产品相近,客户认可度高,目前市场占有率约4%,国产排名第1,未来有望领跑生物试剂进口替代,持续提高市场占有率;3)公司抓住新冠防疫契机,开发新冠检测试剂相关产品,推动公司2020年POCT诊断试剂实现收入5.6亿元( 1831.89%),非新冠类诊断试剂未来亦将保持快速增长。

我国生物试剂需求快速增长,公司构建了高壁垒生物试剂开发平台。近年来国内科研院所、医药企业等进行基础生命科学研究、药物发现以及药物临床前研究的过程中投入的资金由2015年的434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86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8%。受下游投入资金增长推动,生物试剂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72亿元以17.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至2019年的136亿元。目前我国生物试剂市场参与者众多,国内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市场份额占比较低,进口替代空间广阔。公司自主建立了生物试剂开发关键技术平台:蛋白质定向改造与进化平台利用随机突变 有效筛选对野生型酶进行定向进化,实现高性能酶试剂开发;基于单B细胞的高性能抗体发现平台在时间周期和通量方面具有优势,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高性能抗体。

公司分子类试剂产品性能优异,获得下游客户认可。公司是国产分子类试剂的龙头企业,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获得下游头部客户的认可。公司产品覆盖北大、清华等1000多所科研院所,华大基因等700多家高通量测序企业,药明康德、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等200余家制药及CRO企业,圣湘生物、艾德生物、凯普生物等700余家分子诊断企业,有望凭借领先的技术和丰富的客户资源实现快速增长。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公司向国内分子诊断企业销售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盒的关键原料,新冠业务推动公司生物试剂板块爆发式增长。

新冠防疫契机助力公司POCT业务快速增长。公司体外诊断业务开展的时间较短,新冠疫情防控带来的诊断试剂需求推动公司业绩爆发式增长。2020年公司POCT诊断试剂实现收入5.6亿元( 1831.89%),其中新冠检测试剂盒贡献收入约5.2亿元,占比92.59%,预计短期内新冠诊断试剂仍是公司POCT诊断业务的主要收入来源。公司未来有望借助疫情的契机,打开POCT诊断试剂销售渠道,实现非新冠诊断试剂的快速放量。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17.4亿元、17.5亿元、22.1亿元,归母净利润6.8亿元、7.6亿元、10亿元,对应EPS为1.70元、1.90元、2.49元。

风险提示:1)新冠疫情产品需求快速下降;2)新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3)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图片

回复【2021年11月16日诺唯赞】,获完整版PDF

1 唯赞:生物试剂 POCT诊断纵向一体化发展

公司业务涵盖生物试剂及POCT诊断板块。公司是一家围绕酶、抗原、抗体等功能性蛋白及高分子有机材料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的生物科技企业,依托于自主建立的技术平台,先后进入了生物试剂、体外诊断业务领域,是国内少数同时具有自主可控上游技术开发能力和终端产品生产能力的研发创新型企业。

图片

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曹林、段颖夫妇。曹林直接持有公司5.94%的股份,通过诺唯赞投资合计控制公司52.53%的股份,曹林和段颖合计控制公司60.63%的股份。曹林于南京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取得博士学位,历任南京农业大学生物工程系讲师、副教授。

图片

新冠疫情推动公司业绩爆发式增长。公司2020年实现收入15.6亿元,同比增长483%,实现归母净利润8.2亿元,同比增长3086%,业绩的爆发式增长主要系新冠相关试剂收入推动所致。

图片

生物产品和体外诊断板块均大幅受益于新冠防疫。新冠疫情爆发前,公司收入以生物产品(生物试剂)为主,诊断板块收入占比较低。新冠爆发以来,生物产品和POCT诊断试剂收入爆发式增长。2020年生物产品收入约10亿元,同比增长318.5%,主要系销售用于新冠分子诊断试剂的关键原料所带动;同年POCT业务实现收入5.6亿元,同比增长1831.89%。其中5.2亿元来自新冠相关诊断试剂,占POCT板块收入的93%,占全部业务收入的36%。

图片

2 生物试剂业务:分子试剂技术国内领先
2.1 生物试剂下游应用广泛,市场需求增长迅猛
生物试剂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产业研发生产等领域。生物试剂被广泛用于生命科学研究、基因高通量测序、体外诊断、生物药及疫苗的开发,其对应客户包括高校及科研院所、高通量测序服务企业、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制药企业及CRO等。

图片

按照所应用的实验类别,生物试剂可分为分子类试剂、蛋白类试剂、细胞类试剂;按照化学成分来看,生物试剂可分为酶、抗体、抗原等种类。工具酶被广泛地应用于核酸、蛋白质和小分子等生物活性分子的生产和分析检测,抗原和抗体类试剂被广泛用于体外诊断产品和抗体药物的研发。

近年来,我国科学研究、医药产业等生物试剂下游领域的资金投入快速增长。经统计,我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院实验室、医药企业等进行基础生命科学研究、药物发现以及药物临床前研究的过程中投入的资金由2015年的434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86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8%,高于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资金投入增长速度。

图片

受下游需求推动,我国生物科研试剂市场规模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我国生物试剂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72亿元以17.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至2019年的136亿元,增速远高于同期全球生物科研试剂市场,预计于2024年达到260亿元。2019年,以生物科研试剂投入资金计算,我国科研机构用户占比为72.4%,工业用户占比为27.6%。

图片

国内生物试剂行业呈现集中度低、国产化率低的特点。以分子试剂为例,全球生物试剂龙头企业赛默飞(Thermo Fisher)在国内的市场份额约18.5%,前四大企业均为进口品牌。而国产龙头企业诺唯赞市场份额约为4%。重组蛋白类试剂中,R&D、PeproTech等跨国企业2019年在我国市场份额分别为19.8%、16.3%,国产龙头企业义翘科技市场份额仅为4.9%。

图片

生物试剂行业迎来进口替代机遇。我国生物试剂行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起步较晚,与海外跨国企业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多个在部分细分领域能够与海外跨国企业进行一定竞争的代表性企业。随着国产试剂技术提升,客户认可度升高,以及产业界对于上游原材料的自主可控愈发重视,国内生物试剂企业迎来良好的进口替代机遇。

图片

2.2 建立自有技术平台,高筑生物试剂技术壁垒

公司建立多个自有技术平台,覆盖酶、蛋白、POCT试剂等多个领域的核心技术。公司自主建立了蛋白质定向改造与进化平台、基于单B细胞的高性能抗体发现平台、蛋白质重组表达与制备平台、量子点修饰偶联平台等技术平台。

蛋白质定向改造与进化平台,通过随机突变 有效筛选实现天然酶的定向进化。蛋白质定向改造与进化平台可筛选、评测天然酶,对其技术参数剂型进行表征;针对合适的天然酶,使用多种方法诱导天然酶发生随机突变,再对得到的酶进行高通量筛选;在高通量筛选结果的基础上,对酶的性能进行预测及进一步的筛选,最终得到符合要求的高性能酶。

凭借蛋白质定向改造与进化平台,公司取得快速开发高性能酶的技术能力。公司通过蛋白质定向改造与进化平台,实现了对200多个核心关键酶的定向进化,提高了特定酶的活性、催化效率、稳定性、特异性和耐受性等主要性能指标,在公司生物试剂类产品与体外诊断类产品的研发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基于单B细胞的抗体发现平台,通过细胞分选 单细胞逆转录-PCR方法获得目的基因。公司的单B细胞的高性能抗体发现平台通过分选针对特定抗原的B细胞,利用单细胞逆转录-PCR方法获得抗体基因,进而进行基因转染实现重组表达。

图片

基于单B细胞的高性能抗体发现平台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高性能抗体。基于单B细胞的高性能抗体发现平台筛选周期短、通量高,多样性强。以小鼠单抗为例,与经典的杂交瘤技术相比,筛选周期可从2-3个月缩短到2周以内,且一只小鼠一次性即可筛到上百株不同的阳性克隆,提高了筛选通量和获得有效抗体的概率。基于此平台,公司制取了超过60株亲和力达到pM级的兔单克隆抗体,在开发高灵敏度的体外诊断试剂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2.3 分子生物试剂产品获得下游客户广泛认可

公司生物试剂主要以分子类产品为主,包括qPCR系列、基因测序系列、逆转录系列和PCR系列等酶类、抗体类试剂。可用于科研、高通量基因测序、体外诊断试剂原料、mRNA疫苗研发。

图片

新冠疫情防控需求推动公司生物试剂收入快速增长。2020年公司生物试剂实现收入10亿元,同比增长约318.5%,主要系新冠分子诊断试剂原料业务所带动。公司估计2020年其新冠生物试剂收入约为6.7亿元,约占全部生物产品的67%。2021年上半年,公司新冠相关生物试剂收入3.4亿元,占比约54%。剔除新冠收入后,2020年公司生物试剂板块实现收入3.3亿元,同比增加51.32%,2021H1非新冠生物试剂实现收入约2.9亿元。

图片

公司分子类试剂产品的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酶类试剂的质量与其活性、稳定性、特异性相关。活性越高,其催化效率越高,稳定性越高,其在苛刻的理化性质下保持功能的能力越强,特异性越高,目标产物生产率越高。从以上指标来看,公司的Taq DNA聚合酶、逆转录酶、高保真DNA聚合酶等产品的性能与国际厂商的同类产品相当。

图片

公司生物试剂产品获得了下游头部客户的认可。公司产品覆盖北大、清华、中科院等1000多所科研院所,华大基因等700多家高通量测序企业,药明康德、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等200余家制药及CRO企业,圣湘生物、艾德生物、凯普生物等700余家分子诊断企业,以及2200多家医院、检验中心。未来公司生物试剂业务有望凭借领先的技术和丰富的客户资源实现快速增长。

POCT 业务:新冠诊断试剂推动收入快速增长

公司抓住新冠防疫契机实现POCT业务快速增长。公司体外诊断业务开展的时间较短,2019年公司POCT诊断试剂实现收入2780万元。新冠疫情防控带来的诊断试剂需求推动公司2020年业绩爆发式增长,2020年公司POCT诊断试剂实现收入5.6亿元( 1831.89%),其中新冠检测试剂盒贡献收入约5.2亿元,占比92.59%。非新冠诊断试剂实现收入0.42亿元,同比增长49.35%。

图片

POCT诊断操作灵活,可满足快速检验诊断的需求。POCT(Point-of-care Testing)也被称为“即时诊断”。传统的检验实验室诊断中,诊断所采集的标本需要从临床专业科室运送到检验科实验室,由专门的检验科医生操作大型检验设备对标本进行分析。POCT检测设备体积小、便携带,且不需要运输标本至实验室分析,非检测专业的医护人员乃至患者本人均可操作,当场完成对标本的分析。因此POCT检测也被称为床旁检测。

图片

POCT诊断的应用场景更丰富。由于不依赖于专业的医生和大型的设备,POCT检验可在基层医院、家庭自检、重大疫情防控等院内外场景中使用。广泛的应用场景为POCT诊断带来的庞大的潜在需求。

图片

近年来我国POCT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受益于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我国医疗需求日益细分化、专业化,医药卫生产业投入增加,同时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POCT诊断行业的快速发展。受上述因素推动,2015-2019年,我国POCT市场规模从43亿元增长至11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7.0%。预计 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290亿元,2019-2024年的年均复合增长为20.9%。

图片

公司自2016年进军POCT诊断业务,开发出多种诊断试剂。诺唯赞医疗于2016年成立,公司共获得中国医疗器械注册证书74项,涵盖心脑血管、炎症感染、优生优育、胃功能等8个领域,产品线较为齐全;此外,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已有3026台POCT诊断仪器投放至终端医疗机构。

公司自主研发、生产POCT诊断试剂,覆盖多种技术路线,包括量子点免疫荧光试剂、胶乳增强免疫比浊试剂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剂等,共有心脑血管、炎症感染、优生优育、胃功能、自体免疫、肾功能、慢病管理和呼吸道8个系列产品及配套质控品。

图片

新冠疫情爆发后,诺唯赞自主研发、生产的新冠检测试剂盒获批上市。2020年公司新冠检测试剂盒共销售3256.3万人份,实现销售收入5.2亿元。2021年1-6月,公司新冠检测试剂盒销售1754.22万人份,为去年全年的53.88%。实现收入1.4亿元,为去年全年的26.92%。

图片

图片

公司新冠检测试剂盒覆盖多种技术路线,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公司新冠检测试剂盒产品包括新冠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以及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已进入国内外供应目录涉及的国家或地区包括:中国、欧盟、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俄罗斯、菲律宾等国家或地区。

图片

全球新冠疫情尚未平息,预计短期内新冠检测试剂需求仍将延续。目前全球新冠疫情尚未平息,海外新增病例数量仍未显著下降。尽管2021年起全球累计疫苗接种剂量持续增加,疫情流行程度有所降低,然而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全球新冠疫苗接种覆盖率达到70%左右时疫情才能确保大流行的结束。根据Our World in Data的数据,截至2021年11月2日,全球疫苗接种率为49.9%,表明疫苗尚未在全球水平上实现有效覆盖。此外,病毒突变株的出现也限制了疫苗对于人群的保护效力。预计新冠疫情在短期内尚难实现完全有效的控制。因此新冠检测试剂仍将成为公司POCT诊断业务的主要收入来源。

图片

公司非新冠类POCT业务快速增长。2020年,公司非新冠类诊断试剂实现收入0.42亿元,同比增长49.35%。2021年上半年非新冠类诊断试剂价格保持平稳,实现收入0.35亿元,为去年全年诊断试剂收入的83.85%。公司的非新冠类诊断试剂以心脑血管类和炎症感染类诊断项目为主,上述项目2020年分别实现收入2190万元和1368万元,分别占非新冠类诊断试剂的52.75%和32.95%。

图片

图片

盈利预测

关键假设:

1)生物试剂板块:公司分子类生物试剂技术能力领先,非新冠产品进口替代空间大,假设2021-2023年非新冠类生物试剂销量增速分别为88%、49%、48%;2021年新冠检测试剂集采降价导致上游原材料采购价格有所下降,预计2022-2023年公司新冠类生物试剂销量将随着疫情防控推进有所下降,假设2021-2023年其销量增速分别为20%、-38%、-11%。

2)诊断试剂板块:国内POCT诊断市场空间广阔,预计2021-2023年公司非新冠类诊断试剂销量增速分别为95%、48.5%、51.5%;2021年新冠诊断试剂价格受集采影响降幅较大,预计未来其销量亦将有所下降,假设2021-2023年其销量增速分别为0%、-27%、-8%。

图片

公司分子类生物试剂技术能力领先,酶类试剂产品拓展能力强,客户认可度高。未来将持续提升市场份额。预计公司2021-2023年分别实现收入17.4亿元、17.5亿元、22.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8亿元、7.6亿元、10亿元,对应EPS为1.70元、1.90元、2.49元。

风险提示:

1)新冠疫情产品需求快速下降

2)新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3)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图片
分析师承诺:本报告署名分析师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注册为证券分析师,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法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分析师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得出结论,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分析师承诺不曾因,不因,也将不会因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意见或观点而直接或间接获取任何形式的补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