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祐七年,包拯离开了人世,一时间,全国哗然,宋仁宗亲自吊唁 竟然

 荷叶3638 2022-05-31 发布于山东
嘉祐七年,包拯离开了人世,一时间,全国哗然,宋仁宗亲自吊唁。竟然发现包拯家里出来了21口棺材,然后从七个城门分别而出。

要说这包拯在朝中任职近二十年,担任过御史、谏官,多次在三司担任不同的管理财政的官员,还多次到各地担任转运使(也是经济方面的)。御史、谏官是专门评论朝政得失和监察官员过错的。包拯以魏征为师,刚直敢言,不避权贵。他因此得了个外号——“包弹”,就是指不论王公大臣还是皇亲国戚,只要包拯看到他有过错,就必定弹劾。当时凡是说某个人办事有错,就称之为“有包弹”;而如果某个人办事完美无缺,就称之为“没包弹”。这成了北宋时的流行语。

其最为人们熟知的官职是开封府尹,正式官名是权知开封府。几乎所有文学作品中关于包公的情节都发生在开封府,但其实包拯权知开封府只有一年多的时间。

他性情严厉,痛恨恶行,但为人宽厚,怀有忠厚之心。生活简朴,后来虽然显贵,但家里吃的、用的、穿的都和平民时一样。他在朝中立身中正,不结朋党。平生不写私人信件,没什么朋友,与亲戚也不往来。他治家严谨,留下家训说“后世子孙仕安者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者,非吾子孙。”

包拯这个人的性格比较刚直,有时候可能不变通,为官的时候,只知道为百姓为国家,黑白分明,当然这也得罪了不少的人,想想呗,他的刚正不阿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的因为他的名声十分大,还没有人感动他,因为动他就是和老百姓过不去,他死后很有可能有人去挖他的墓。

嘉祐七年(1062年)五月,包拯在枢密副使任上突然得病,病逝,终年六十四岁。朝廷赠谥号为孝肃。

在包拯生前,曾经一年里,弹劾了一百八十七个官员,想想,多么可怕。所以他就想出了这个办法,当然这件事是大家你传我我传你的,至于是不是真的无从知晓,不过包拯的为人以及品质,这个是毋庸置疑的。

其实或许包拯这一形象是被后人更多的传神化了,他也会有七情六欲,也会有犯错误的时候。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一定是个清正廉明的官,否则不会有那么多的百姓拥护他、爱戴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