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与对策

 风沙无语 2022-06-01 发布于浙江

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与对策

2021-10-24 11:03:07栏目:旧文重读

·         71

·         0

·         1

———/章振民  【浙江安吉振民高级中学推荐阅读】

关键词:遗传  自我意象  环境  管理

论文摘要:遗传因素是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环境即教育是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具体的人发展的决定因素。自我意象是开启美好生活之门的金钥匙。优秀教育管理人员的重要特点是果断。

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因素,分析起来有以下两方面:一是学生内部自身的因素,其中包括遗传因素和人的自我意象以及某些生理特点、健康状况等因素。二是外部因素包括教育对象所处的社会、家庭、学校等诸种环境因素。

一、遗传因素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遗传素质是学生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这是因为:(一)遗传素质提供了身心发展的可能性。(二)遗传因素的成熟制约着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三)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极大的影响。现在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主要原因是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成龙的第一步就是考上大学,考上重点大学。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成千上万的家长思想不减负,用任何方法给学生减负都是枉然。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我们社会对人特别是对儿童智力的认识和宣传上存在严重的误区。不敢承认智力差别,从教科书到有关杂志,从先进模范教师的经验介绍到高考状元的学习体会都反复告诉人们,学生的智商没有或很少有差异,学生的潜力无穷无尽,一些媒体不厌其烦地报道只要教育得法,学习刻苦,每个孩子的学业成就都可以达到一样优秀。别人的孩子能够做到的事,自己的孩子也一定能够做到。有些用功到极点的学生,考试成绩不佳,教师和家长总是把原因归结为学习方法不对头,我认为就中小学生来说不存在或很少存在有所谓的学习方法问题。学生大部分时间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或参与课堂讨论。在此过程中接受新的知识和发展能力。所以讲学生学习方法不对纯属怨枉,这其实是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差,即智力差的婉转说法而已。学生的先天智商到底有没有差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教学的实践回答这种差别肯定有而且相当大。有位资深高级教师曾经说:天地之间的高度差有多少,人与人之间的聪明程度的差别就有多大。我本人完全同意他的观点。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早有这样的观点。十九世纪初著名的心理学家桑戴克也有类似的论述。人的智力的差异一是高低的差别,二是发展方向的差别。有的人长于抽象思维,有些人长于形象思维。怎样把每个人的智商挖掘出来也不是简单的事。有句话说的好:是读书的料,不管不问也读得出来,不是那块料,打死也读不出。这句话是有些偏极,却不无道理。(这句话摘自2001910 日《中国青年报》)。先天性遗传对人的聪明起着重要的作用,否认这一点不仅不客观而且极为有害。世界上没有两件完全相同的东西,几十亿人中没有两个完全是相同的人,智力上存在差异乃是普遍现象。承认智力差别是实事求是的唯物论观点。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要想方设法让更多的后人获得好的遗传因子,想方设法让他们聪明些。为此,国家十分重视优生和优育工作。而从遗传观点看,优生更为重要。但是一些宣传教育无视客观事实,只强调人的天生智商接近的一方面,不讲甚至否定差别的一方面。把后天的教育改变智商的功能夸大了,将人们的思想导入一个误区。承认学生的智力差别,同时改变人才观念、劳动观念。切实树立三百六十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念。读重点大学的是人才,读高职院校的也是人才。让适应读书的学生多读书,适应从事实际工作的孩子完成基础教育后多接受技能训练,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才有利于人才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不过有一点是共同的,孩子一定要受教育,往后的社会竟争将会更加激烈,没有相当或相应的文化素质,一定会力不从心

二、环境——具体人身心发展的决定因素

客观环境的影响,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作为特殊的环境——教育。在学生的发展中起到主导作用,具体一个人受不受教育,受怎样的教育,决定了他的发展。这就是所谓教育能改变人的命运。人的遗传素质提供了暂时神经联系的可能,而外部环境对大脑的刺激作用才得以使各种暂时神经联系从现实上建立起来,因此人的身心发展一切特征是在环境影响下形成的。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是按照发展人的身心这种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环境。必须指出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影响的,教育作为一种外部条件,能不能在学生发展中产生作用这还要以学生的本身条件为转移,如果学生的本身条件对教育的影响产生一种排斥性,教育的主导作用就要受到限制。为此,学校应改变学生接受教育的条件,充分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的工作,从而使他对学生身心的发展中产生更强有力的作用,去战胜不良的自发影响,努力把不可控因素的影响纳入可控制的范围。

综合上述一、二两点,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究竟谁重要。通俗地说:是高徒出名师,还是名师出高徒?由于长期受极左思想的影响,人定胜天的理念深入人心。一些长期脱离教育实践的教育理论权威。那些被领导捧出来的先进模范教师,极少数通过非正当途径被评为高级教师或特级教师的所谓专家,他们总是不厌其烦地宣扬自己无所不能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来愚弄广大教师、家长和学生。只要想一想为什么各地每年中考以后,一些急于出名的中学不惜重金、不择手段抢夺优秀学生。有的学校甚至把别人已录取并报到的学生挖走,这一切就不言而喻了。例如:前年底,浙江余姚某中以1500万元卖给私人老板,余姚某中从国有公办转制成民办学校被炒得沸沸扬扬。去年中考前余姚某中又爆出重磅新闻,花巨款吸引余姚市的中考冒尖生--在去年初中升高中的考试中,只要排在前五名的学生进入该校学习,每人可以获得8万元人民币奖励,第610名的学生每人奖5万元,第11名至30名的学生每人奖3万元,从第31名开始只要是上了省一级重点中学分数线的学生奖2万元,对此社会各界反响强烈。三年后,买来的高分考生肯定能考取名牌大学。利用这些学生考取名牌大学而大力宣传学校质量高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来读,那时大大提高收费标准从中大赚一笔。你认为这些学生考取名牌大学是教师教得好还是学生本来就聪明?这是在办学还是在做生意?普通中学和重点中学的区别究竟在哪里?我个人认为最根本的的区别是普通中学缺少或跟本没有高智商的学生逼老师成才。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在人发展过程中的关系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通过外因而起作用。”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校的教学质量及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最终体现在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道德的培养、素质的提高上。而这些价值目标的实现,最终还是取决于学生本身的状况和起点。作为教师、家长只要尽了最大的努力,永远问心无愧。作为学生只要在自己智力允许的范围内尽了最大的努力,永远无怨无悔。

我经常对一些家长讲,孩子要走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路,不可人为拔苗助长。不顾孩子的实际不惜背井离乡缴高得惊人的学费去读所谓的贵族学校,让有钱人的孩子在一起比谁家更阔,这到底对孩子的发展有什么好处?家长们不顾孩子的实际为孩子择校太过求名气,以至舍近取远赔上大量的精力不算,还花了很多钱,甚至那些没有足够经济条件的家庭不惜负债累累也要上名校。三年读下来除少数不管在哪里读都能考得好的尖子如愿以偿考取名牌大学外,相当多的人考分不过如此。为数不少的孩子在众多的尖子生面前不仅失去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而且最可惜的是他们失去了人生最宝贵的自信心。

三、自我意象是开启美好生活之门的金钥匙。

十九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发现就是自我意象。这一自我意象就是我是怎样一个人的自我概念。根据以往的经历,我们便在自己的脑子里形成了一个自我(或一幅自我画象),就我们个人而言,一旦关于我们自己的某种想法或信念进入这幅画象,它就变成了真实的。我们从不怀疑它是否可信,而是根据它去行动,就好象它是真的一样。(一)学生的一切行动、感情、举止甚至才能都始终与这一自我意象一致。简而言之,他把自己想象成怎样一个人,他就会怎样行动。而且不管他有多大的意志力作出怎样有意识的努力,他根本不可能不这样去行动。例如一个把自己看成不及格型的学生或者在数学上很笨的学生。总会发现他的成绩单证明自己的看法是对的。于是他就有了证据。由于这个证据使他很少想到自己的问题在于他的自我意象或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二)自我意象是可以改变的。无数事实表明任何人不论年龄大小,却来的及改变他的自我意象,从而开始一种新的生活。如果一个学生在学习某门学科上有困难,那可能是因为他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那门学科。然而如果能改变使这个学生产生这种看法的自我概念,那么他对这门学科的态度就会相应地改变,他的学习能力也会随之发生改变。有些学生的问题并不在于他们迟钝或缺乏基本能力,他们的问题在于他们有一个不适当的自我意象。健康、正确的自我意象是成功人生的基础,一个人的自我意象是在他的人生经历中塑造和形成的。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职责就是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象。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为出类拔萃的学生开设富有挑战性的课程。一切进步,一切发展均来自挑战以及由此引起的反应。没有挑战就没有反应,没有发展就没有自由。(二)允许学生有失败或犯错误的权利。出错犯规,其实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印记,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他们的权力利(原则性的错误除外)。如果我们剥夺了学生失败或犯错误的权利,我们就剥夺了他们如实认识客观世界的机会。(三)让学生广泛接触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最好的价值观。把我们的生活,跟各个时代的事实联系起来,以历史证实的最正确的价值观来评价我们的人生观,也许这样就能使他们得到那种时时在耳边想起的启示,这启示内容丰富,闪烁着真理的光辉,令人心悦诚服,感人至深而又激发斗志,让人终身受用不尽。这就是那种可以带来欢乐、力量和领导能力,也就是走向美好生活的启示。

四、管理的灵魂是果断

用一个词来概括优秀教育管理人员的特点那就是果断。决策时感到压力太重,而举棋不定的人实在太多。尤其是那些受过太多教育的人,他们从教科书中学来的只有取得所有的事实以后,才肯采取行动。希望得到所有事实坚持研究工作,确保某项工作会成功,才采取行动,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这在理论上是不错的,现实生活并非如此。因为即使正确的决策做的太晚也会变成错误。此外大多数情况下根本不存在十拿九稳,十全十美,人人满意的决策。有时候冒一些风险是必要的。决策作出以后,一边执行,还可一边改正错误。在一定的程度上,优秀的管理人员凭直觉行事,但他也一定是喜欢深入到师生中去的人。他从来不是那种呆在办公室里,没完没了地制定决策的人,也不是一个不厌其烦地听取别人汇报工作的人。不管教育管理的书上怎么说,学校生活中的重大决策,大多数是由个人做出的,而不是由行政会议或教代会做出的。我的观点是在决策之前充分发挥民主,然后校长变成了无情的统帅。行政会议和教代会是一直需要的,因为人们可以在这里交流知识和意图。但如果行政会议和教代会取代了个人,学校的管理质量就会下降。学校最棘手的事情是涉及对教师奖金的分配和对违纪学生的处理。教师中不乏有的人,一枚硬币掉在床缝里要找几个小时。极少数教师对待金钱和工作斤斤计较的程度是没有当过教师的人很难想象的。对奖金分配方案的讨论总是有争议的。达到统一认识是不太可能的。

每一所学校总有极少数严重违纪的学生用语言是不可能教育和感化的,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有勇气承认有自己教不好的学生。为了防止他们对其他学生的影响,对高中学生的处理力度要加大。开除学生时,千万别在乎被人攻击是在行军途中用子弹解决伤员。宁可把自己的行为比喻成对无药可救的病人实行安乐死。开除学生也千万别在乎眼前的经济利益。处理学生,一定要迅速果断,一定要赶在社会方方面面说情的浪潮来临之前,调查、处理、宣布并执行完毕。

总之,世界上没有静止不变的东西,正如打野鸭。在这种狩猎活动中不停地运动和变化构成了它的全部内容。你可以瞄准一只野鸭,使它处于猎枪的瞄准线上,但野鸭随时在动,为了击中野鸭,你必须移动你的枪才行。面对一项重大的决策,行政办公会和教代会未必始终对迅速变化的事件作出同样迅速的反应。等行政会议或教代会作出决定要准备射击时,野鸭已经飞掉了。【本文获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第六期未来教育家论文一等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