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活血、解毒、软坚法治愈疣证二例 例一中和气血、活血解毒、软坚散结案。 王某,女,32岁。 初诊∶1986年3月2日。 主诉及病史∶近三年颜面、手背、手指散发多数"肉瘊",诊为"扁平疣"。先后数次外用中西药物及冷冻、激光治疗,效果不显著,部分脱落后又复发。 诊查∶双手背、手指、颜面有散发淡褐色的或正常皮色的帽针头大小的扁平丘疹,表面平滑,部分皮疹呈线状排列。舌质淡苔白,脉弦。 辨证∶气血失和,媵理不密,外感毒邪。 治法∶中和气血,活血解毒,软坚散结。 处方∶紫草15g茜草15g板蓝根30g大青叶30g败酱草30g马齿苋30g薏苡米30g丹参15g赤芍15g莪术10g夏枯草15g穿山甲10g 日一剂,煎服,并用部分煎液外洗患处。 二诊∶上方药连服14剂后,皮损稍红,自觉微痒。再服药14剂,皮损开始脱落,共服药40剂,皮损全部脱落,随访一年未复发。 例二中和气血、活血解毒、软坚散结案。 张某,男,38岁。 初诊∶1990年10月7日。 主诉及病史∶两年前颜面起暗褐色扁平丘疹,稍痒,渐增多,在当地诊为"扁平疣",曾多次用多种中西药物及激光治疗未愈。 诊查∶颜面散布多数暗褐色扁平丘疹,表面光滑,双颊部皮损密集成片几乎见不到正常皮肤。舌质暗苔白,脉弦缓。 辨证∶气血失和,腠理不密,外感毒邪。 治法∶中和气血,活血解毒,软坚散结。 处方∶紫草15g茜草15g板蓝根30g大青叶30g败酱草30g马齿苋30g薏苡米30g丹参15g赤芍15g莪术10g夏枯草15g穿山甲10g 水煎服,日1剂,并用部分煎液外洗患处。 二诊∶服上方药14剂,皮疹变淡,稍痒。前方去败酱草加三棱10g,续服药14剂,皮疹开始脱落,露出正常皮肤。续服药两个月,皮疹全部消退。 【按语】扁平疣为常见病毒感染性皮肤病,与中医文献记载的"疣证"、"扁猴"相似。此病与机体免,疫功能和抵抗力有密切关系。中医认为本病属气,血失和、膝理不密、外感毒邪、凝聚肌肤而成,故以中和气血、活血解毒、软坚散结为治则。 方中丹参、赤芍、莪术中和气血;紫草、茜草、大青叶、板蓝根活血解毒;薏苡米、马齿苋除湿解毒;夏枯草、穿山甲软坚散结。另外,现代医学研究紫草、茜草、大青叶、板蓝根、败酱草、马齿苋,等药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常适用于病毒性感染性皮肤病,效果甚好。 十一、活血化瘀软坚、健脾除湿治愈皮肤肉样瘤病(结节病)二例 例一健脾除湿、活血软坚散结案。 郭某,男,49岁。 初诊∶1973年9月13日。 主诉及病史∶全身无定处起小疹瘩近十年。 患者1963年始发现耳后及上背部有米粒大小的结节,自觉无特殊不适感,以后皮损缓慢发展,其他部位亦出现类似皮损,曾在上海、北京等地大医院两次做组织病理检查均诊断为"肉样瘤病",曾用过抗结核药、类固醇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均无明显效果,皮损一直未消退过,自觉四肢无力。 诊查∶患者身体羸瘦,全身各系统检查除肺部有陈旧性结核病灶外均未见异常。躯干四肢皮肤散在高粱粒至黄豆大小的表浅性小结节,质软,皮疹中心有轻度凹陷,表面与皮肤颜色一致,轻度发亮,皮疹分布以四肢伸侧较多。饮食二便正常。舌淡苔白厚腻,脉沉缓。皮损病理检查符合肉样瘤病改变。 辨证∶脾虚蕴湿不化,气滞血瘀郁结皮肤。 治法∶健脾除湿,活血软坚散结。 处方∶白术10g茯苓10g薏苡米30g土茯苓15g萆薢15g丹参15g红花10g赤芍15g鬼箭羽15g夏枯草15g土贝母10g僵蚕10g 二诊∶服上方药15剂,病情变化不大,仍感四肢沉重无力。查脉沉细缓,舌淡苔白腻。加莪术10g,再服药10剂。 三诊∶皮疹稍变平,部分小皮疹有消退趋势,仍感乏力。查脉沉细缓,舌暗红。前方去萆薢、僵蚕,加黄芪10g、黄精10g、女贞子15g、白芍10g、木香10g。 四诊∶前方药共服77剂,皮疹全部消退,又续服前方药,治疗五个月,共服中药百余剂。嘱继续服用散结灵、人参健脾丸调理。1979年随访患者,一直未复发。 例二活血化瘀软坚、健脾除湿案。 辛某,男,50岁。 初诊∶1987年9月12日。 主诉及病史∶3年前冬天始颈项背部长小疙瘩,自觉微痒,数日后痒感消失,但疙瘩渐增多并呈小片状或半环形,发展缓慢。近两个月数量增多,手背、肩背、躯干及左股部均有皮疹,无自觉症状。 诊查∶全身情况良好,淋巴结不大。项背、肩背、手背及躯干、左股部均可见散发环状的或半环状瓜子大浸润性斑块,中心稍凹陷,表面光泽,触之稍硬,与皮肤颜色一一致,境界清楚,皮肤损害组织病理检查符合皮肤肉样瘤改变。脉沉缓,舌淡苔白腻。 辨证∶脾虚蕴湿不化,气血瘀结皮肤。 治法∶活血化瘀软坚,健脾除湿。 处方∶红花10g赤芍15g鬼箭羽15g莪术10g丹参15g夏枯草15g土贝母10g白术10g茯苓10g薏米15g土茯苓30g黄芪10g黄精10g枳壳10g 二诊∶服上方药15剂,皮损开始变软。续服药至40剂,皮损明显变薄变平。服药至60剂,皮损大部消退。服药至70剂,除腕部有小片皮损稍隆起外,其余皮损均已消退。改服散结灵、活血消炎丸、人参健脾丸调理。3年后随访,一直未见复发。据诉腕部皮损已于两年前消退。 【按语】皮肤肉样瘤病又称结节病,是一种皮肤组织的肉芽肿病变,西医对此病无理想疗法;治疗十分困难。此二例患者病程很长,分别经四年、十年的西医治疗未能治愈。其共同特点是皮肤结节性损害,不痛不痒,都有四肢沉重无力、脉沉缓、苔白腻的特点。据此,辨证为脾虚湿盛、气血瘀结,而投以健脾除湿、活血化瘀软坚的药物,均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因病情顽固,需服药时间较长,此二例分别服药77剂和102剂皮疹才大部消退。值得提出的是例一在服药25剂后加用益气药黄芪、黄精,效果更为显著;再服药50剂皮疹全部消退,而例二开始即加用益气药,也收到了明显疗效,说明治此种病程较长的疾病,不可忽视患者气、血之虚,也就是对于慢性病只有扶正才能祛邪。总之,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证明,本病气血瘀滞是"标",脾虚湿盛才是"本",治疗中心须标本兼治,才能取效。此外,此病顽固,必须坚持耐心治疗,一般需服药三个月以上才能奏效。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以红花、赤芍、丹参、莪术、鬼箭羽、夏枯草、土贝母活血化瘀软坚治其标;以白术、茯苓、薏苡米、土茯苓健脾除湿治其本;再以黄芪、黄精、白芍、女贞子益气养血滋补肝肾而全其功。同时,在治疗中适当加用枳壳、木香之类以行气活血,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