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宫陶瓷馆明代陶瓷(四)明杂釉彩、素三彩瓷

 与照耀同行 2022-06-02 发布于北京

明代城市经济高度发达,社会生活面貌丰富,带动瓷器艺术风格进一步市井化、生活化,出现了多种多样的釉彩,呈现出一派缤纷色彩。

明代彩瓷除斗彩、五彩瓷以外,尚有金彩、矾红彩、绿彩、酱彩、黄地绿彩、黄地紫彩、黄地红彩瓷等,俗称“杂釉彩瓷”。

矾红彩又名“铁红釉”,是一种以氧化铁为主要着色剂的低温红釉,比烧成高温铜红容易得多,在氧化气氛中烧制色泽略显橙子般的红色,虽不及铜红纯正艳丽,但呈色稳定。

明宣德白釉矾红彩云龙纹折腰碗。

内底双圈青花楷款。

明宣德白釉矾红彩阿拉伯文波斯文盘。

矾红釉的烧制技术相对容易,因此嘉靖朝时就以矾红取代了铜红,并被被大量使用于五彩和斗彩器,直到清代最鼎盛时期,才复造出了纯正鲜艳的铜红。

明嘉靖黄地矾红彩锥拱缠枝莲纹葫芦瓶。

葫芦瓶,道家的特有法器,让崇迷道术的嘉靖帝装饰得华丽繁复。

嘉靖当世时就被海瑞骂了一顿,后来又不知哪位高人借用唐僧取经的故事继续骂了几百年。

所以,现在认为吴承恩写的《西游记》可能是经历过嘉靖朝上层的高级知识分子写的,当然肯定是到万历朝才出版的。

明嘉靖黄地矾红彩海水云龙纹盖罐。

釉上绿彩铜为主要着色元素,低温烧造而成,是从汉代就已经出现的铜绿铅釉发展而成,唐三彩上的绿釉就属于铜绿铅釉。

明成化朝时釉上绿彩发展完全成熟,多在青花纹饰中添加绿彩,青花、绿彩这两种淡雅的色彩,让釉彩的色调更加恬静与和谐。

弘治朝绿彩瓷沿袭成化朝烧造工艺,在白胎上更娴熟地填涂绿彩釉,形成极具弘治特色的填绿彩瓷器。

明弘治白地青花绿彩云龙纹盘。

明弘治绿彩瓷器上釉填涂绿彩要求非常严格,堪称一丝不苟,没有多一笔,没有少一笔,画出的纹饰非常精美。

弘治绿彩瓷器也一套高等级的装饰标准,在器的内、外壁近口沿处均画一道绿彩弦线。这种要求是极严格的,完美地才送到北京,不完美地就当场打碎,变成景德镇地下的数不清的碎瓷片。

明弘治白釉绿彩锥拱云龙纹碗。

所以鉴赏瓷器,第一眼先看看色釉是不是正好画满轮廓了,看看色线是不是连贯均匀平直,如果没画满或是画出了圈,那不是喷绘的就是低仿的。

我国传统绿彩品种众多,色调也各有差别,主要是由于彩料中除含有不同量的铜外,有时还添加少量其他着色元素,如铁、铬、钴,以及砷、锡等乳浊剂。

明万历黄地绿彩锥拱菱花形开光云龙纹盖罐。

明代景德镇窑还模仿山西陶胎珐花器,创烧出一种瓷胎珐花器。

明成化珐花镂空孔雀牡丹图绣墩。

珐花是在胎坯上贴花、堆塑、镂空、刀刻等手法进行装饰,经入窑烧成瓷胎,再以多种色料在装饰出的轮廓内填出底子和花纹色彩经二次烧成,从而在器身上形成凹、平、凸的三层立体图案,能够展示出传统的绘画效果。  

明成化至正德珐花人物图罐。

珐花瓷以黄、绿、蓝、紫为主要色釉,底色多为孔雀绿和孔雀蓝,主要装饰图案为民间常见的人物、花鸟等。

自成化朝开始还出现一类低温釉彩瓷器,在一件器物上同时使用三种或三种以上釉彩的装饰,主要为黄、绿、紫三色,也有黑、白色,这些釉彩中都不含或基本不含红彩,因此色调清新明快,色彩搭配协调,给人古朴雅致之美感,俗称为“素三彩瓷”。

素三彩是在先在胎体上刻划好纹样,经高温烧成涩胎,再填绘上彩釉,经低温再次烧成。工艺过程与唐三彩相似,只是高温烧结成瓷。

素三彩在成化年已出现,到正德年时开始兴盛,正德素三彩也成为明代瓷器中的名贵品种。

明正德素三彩锥拱缠枝莲纹高足碗。

明正德素三彩锥拱海水蟾蜍纹三足洗。

正德皇帝算是明代皇帝里的断代标志,他以前的各位祖宗还算及格,他本人及以后的都称为昏君了,一个比一个胡闹。

正德皇帝在相貌上也似乎是个分水岭,之的各位明代皇帝基本都是浓须长髯的相貌堂堂,正德本人则是一副瘦猴子样

明正德素三彩缠枝莲纹长方水仙盆。

正德这个年号起的挺好的,不知道朱厚照是不是时常念念,可惜在中国帝制时代的晚期,如果皇帝想当昏君,那谁也拦不住。

后面的几位皇帝虽然比正德更加肥胖,但却跟正德一样没了气宇轩昂的基因,全变成留着小胡子的酒囊饭袋模样

明嘉靖白地素三彩缠枝莲纹梅瓶。

明万历紫地素三彩锥拱折枝花果云龙纹盘。

明万历黄地素三彩二龙戏珠纹盘。

这两条龙画得非常出色,显得很有力量感,特别是右边的立龙,伸出一只爪子似乎要把天托住,这种气势大概就是文物蕴含的时代气息,也就是老先生们所说的望气吧。

关注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