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持续的流程改善(上)

 文明世界拼图 2022-06-02 发布于重庆

全文 5100 字

流程实施过程中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不断地反馈和改进。同时,在市场需求、技术等外部环境以及经营规模的不断变化下,企业也要进行流程的改进与完善,以适应不断发展的需要。

流程观察——深入现场,寻找和发现改善点

流程观察是指通过实地观察流程的运作状态,及时提取一些用于流程分析的信息资料。深入现场进行流程观察,具有以下意义 :

(1)保证观察工作的高效率和信息来源的直接性。

(2)获取处于自然状态下的流程信息,有助于迅速展开观察分析。

(3)易于发现流程在现实运作中存在的常见缺陷,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方案。

一、流程观察的基本步骤

在流程体系中进行现场实地考察,搜取第一手的流程运行资料,按照流程的标准和控制规范等,来寻找流程中的不足点,以进行改进和完善。在进行流程观察时,可参照以下步骤,流程观察的基本步骤见表 9-1。

表-1 流程观察的基本步骤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方法地运用自身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的观察工具,对正在发生、处于自然状态下的流程运作现象,直接搜集其信息资料,发现流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不断地完善流程管理。

二、流程观察法的使用

1.观察角度的确定

观察角度的确定对于观察结果的形成具有极大的影响。如果观察角度选择不佳,就很难取得准确的观察结果。为保证观察结果的准确,人们通常会在流程的各个环节、组织结构、人力资源、节点作业中,从以下角度进行实地观察 :

(1)实际作业和迹象。例如,观察工人的操作行动,研究流程作业中人因操作的改善点。

(2)语言行为。例如,观察流程人员沟通时的语言交流能力和描述方式。

(3)表现行为。例如,观察流程人员谈话时的面部表情等身体语言的表现。

(4)空间关系和地点。例如,利用交通计数器对来往运输流量进行记录。

(5)时间。例如,记录流程上下游节点的转接时间以及生产流程中的物料供给时间等。

(6)文字记录。例如,观察员工对于流程标准文件或者规范内容的反应。

2.观察方法的选择

在进行流程的现场观察时,由于现场状况和观察对象的类别不同,使用的观察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情况下,进行现场观察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流程观察方法见表-2。

表-2 流程观察方法

文章图片3

对某一个特定的流程对象,从效率和效益的角度出发,需要选择适合的观察方法,并形成观察记录资料,如核对清单、级别量表、记叙性描述等,以便于开展后期的观察分析工作。

程序分析法——改善作业程序使其合理化

程序分析法是指从流程的运行顺序入手,通过使用符号和文字,记录工艺过程中的物流及人的工作流程。程序分析法具有以下作用 :

(1)通过流程描述和现状,掌握生产流程的整体工序状态。

(2)通过分析,找出目前流程中存在的问题点。

(3)结合分析结果,研究相应对策,使流程运作更加完善。

一、程序分析法的实施

程序分析法主要是对流程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来拟定改善方案。在具体操作时,可参照以下步骤,程序分析法的实施步骤见表-3。

表-3 程序分析法的实施步骤

文章图片4

流程管理的目标是使产品生产过程的工序日趋完善。因而,在流程运作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程序分析,确认是否有必要进行流程优化和持续改善。

1.程序分析的角度

程序分析主要是对涉及工序作业中的操作、搬运、检验、储存、等待等 5 方面的操作活动,在现场中进行深入、及时、仔细的勘察。在对程序进行具体分析时,可选择以下角度来进行,程序分析的角度见表-4。

表-4 程序分析的角度

文章图片5

其中,操作分析关系到产品的设计,如果有微小的变差,就可能需要变动整个生产流程 ;检验分析主要是考虑不合格率的降低,根据产品功能和精度要求,考虑合理方法及量具等 ;搬运分析考虑的是质量、距离、时间以及搬运线路和工具,从这些方面来分析是否能缩短运输的距离和时间, 减轻搬运劳动强度;储存分析主要检查分析仓库、物料计划和作业速度等, 避免停工待料,同时又尽量保持物料的零库存 ;等待分析重在分析停工待料和各环节的协调问题等。

2.程序分析使用的流程图

由于程序分析的内容不同,所使用的流程图也有所不同。程序分析人员需首先确定分析内容,然后再选择合适的流程图。一般情况下,程序分析内容以及对应的流程图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

(1)生产流程活动次序分析,可采用生产流程图。

(2)加工工艺路线分析,可采用工艺流程图。

(3)闲置资源分析,可采用人机程序分析图、联合程序图。

(4)车间设备布置与路线分析,可采用线路图。

(5)操作员两手的移动分析,可采用操作者程序图。

二、程序分析法的使用

进行程序分析时,一般可采用5W1H 提问法和ECRS(取消、合并、重排、简化)优化法。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程序分析法的具体使用。

以 TP-link478 路由器产品的工艺流程为例,其烧写 MAC 地址的流程图如图-1 所示。

文章图片6

图-1 烧写MAC地址的流程图

深入生产流程操作现场进行研究会发现,作业中极易出现以下两种失误 :

(1)在装外壳时,没有将地址撕下,而将其装到了壳体里面。

(2)在撕贴过程中,搞错或弄混地址。

由于这两种失误往往导致后段流程中产生一些回流的无用作业。因此, 使用程序分析法对这段流程进行分析改善。

首先,用 5W1H 提问法对流程进行提问。原则上,程序分析人员可针对每道程序,开展六项提问,5W1H 提问表见表-5。

表-5 5W1H提问表

文章图片7

结合上述案例,可作以下提问,运用 5W1H 法进行的工作程序提问见表-6。

表-6 运用5W1H法进行的工作程序提问

文章图片8

在实际分析时,应对以上五个方面按照提问技术逐一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即可发现该生产流程的决策点 :若生产部通过 LAN 口烧写地址, 即可将烧写工作安排在装配工序里完成,从而简化生产流程。

接下来,可以通过 ECRS 原则来分析流程,以寻求最为经济合理的流程改善方法,ECRS 原则分析改善流程见表-7。

表-7 ECRS原则分析改善流程

文章图片9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可以进行流程改善方案的再设计 :通过 LAN口来烧写地址,改善操作流程,改善后的生产流程如图-2 所示。

文章图片10

图-2 改善后的生产流程

一般情况下,程序分析人员会设计多种改善方案,然后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和试运行。如上述案例,也可以设计“通过加入扫描器进行改善”的方案。企业可以根据其实际的环境条件和生产需要,来设计和选择合适的改善方案。

工序组合——通过简化流程,提升流程效率

在生产加工流程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一些工序过于分散,每道工序中所包含的工步比较少 ;而另一些工序又过于繁杂,场地内设备和操

作人员的数量较多,生产面积也较大,使得生产流程拖沓冗长,资源消耗过大,效率低下。此时,可以采取工序组合法,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 将这些工序组合在一起。

工序组合法具有以下作用 :

(1)减少流程工序的总数量。

(2)减少生产操作人员的数量。

(3)提高生产设备的综合利用率。

(4)使流程运作工序处于平衡状态。

一、工序组合的特点和条件

1.工序组合的特点

工序组合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工序组合能更方便地实现改善流程的目的。

(1)由于工序数目和设备数量少,相应地减少了操作工人的数量,并缩小了生产面积。

(2)减少了工序间的工件运输量和装夹工件的辅助时间。

(3)减少了工序的装夹次数,容易保证在一次装夹下所加工的各个表面之间具有较高的位置精度。

(4)减少了装夹所造成的误差。

(5)采用高效专用机床和工艺装备,生产效率高。

(6)减少了工序数目,缩短了工艺路线。

(7)简化了生产流程计划和组织工作。

事实上,这些特点也是进行工序组合操作时的着手点。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采用比较复杂的专用设备和专用工艺装备,往往会造成生产准备的工作量偏大,在调整时会比较耗费时间。因此,在进行工序组合时,要注意多方面的考量。

2.工序组合的条件

在工艺加工过程中,工艺过程被划分为若干个工序。为便于组织生产、安排计划和均衡机床的负荷,流程人员需要确定如何进行工序组合,以达到改善作业流程的目的。

如果按照生产方式来考量工序组合的可能性和方式,流程人员应在设备条件、技术要求等方面多作考量,具体如下 :

(1)在大批大量生产中,可以对高效机床、专用机床等设备进行工序组合。

(2)在成批生产中,可将多刀半自动车床、数控机床等高效通用机床进行工序组合。

(3)在单件小批生产中,可以对通用机床进行工序组合。

此外,还可以按加工工艺的客观规律来考虑,将前后关联工序的加工周期按一定方式予以合并。其工序合并条件是在三个相邻工序中,前后工序中任何一工序的最小工作时间(tmin)应大于或等于中间工序的最大工作时间(tmax)。

在三道工序以上的加工中,可以按数学计算法进行工序合并,其条件如下

文章图片11

若有 tcmin ≥ tbmax 可合并为 a+b 与 b+c+d 两道工序。若有 tdmin ≥ tcmax 可合并为 a+b+c 与 c+d 两道工序。

在此过程中,流程人员应考虑零件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等条件,以确保工序合并后的工序质量和效率问题。

二、工序组合的案例说明

以 L 公司的某产品的车间加工流程为例,其车间加工操作流程图如图-3所示。

文章图片12

图-3 车间加工操作流程图

图-3 中的每道工序上布置了 15 个工位,部分工位空闲度很高,人均占地面积为 1.65m2,人均效率为 155pcs / h(每人工工时 155 件),资源利用率很低。

下面,将其工序进行合并,对加工工艺流程中的工序作以下改进 :

(1)取消排电池这道多余工序,滚槽工序结束后直接将电池放入注碱白板内。

(2)注碱、挑极耳、离心下碱、插针筒、4 道工序合并为 1 人操作。

(3)点焊工序由 2 人操作。

(4)放面片工序由 1 人操作。

(5)拔板工序由 1 人操作。

(6)采用已改装的自动压帽设备,取消压帽岗位。

(7)2 个单元共用封口机,每个单元有 1 名封口机的操作员。

采用上述方法将工序加以组合后,便在降低运作成本、平衡生产线的前提下,减少了工序和操作员,节省了人力,缩短了生产流程周期,提高了流程效益。

人员组合——减少交接手续,共享信息,提高效率

为持续改善流程效率,除了可以进行工序组合外,还可以采取人员组合的方式。

人员组合是指将几道工序进行合并,由一人完成 ;或者将分别负责不同工序的操作员组合成工作小组(或团队)来共同工作。人员组合具有以下作用 :

(1)大大简化流程环节的交接手续。

(2)有助于对作业信息的及时共享。

(3)有效缩短整体的生产加工时间。

(4)形成人员集合所创造的超值效应。

一、一人多机

如果当前的工作量不能使某个工作台(或者工序、工序段)上的工人保持在充实的工作状态中,那么就应当设立一条小型生产线,让一个工人同时操作几台不同的机器或者几个不同的工序,使之保持忙碌的工作状态, 也就是一人多机的单元生产作业方式。不过,这种方式对生产技术、现场活动环境、工人素质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人多机的操作示意图如图-4 所示。

文章图片13

图-4 一人多机的操作示意图

图-4 所展示的机器和物料架设置成一个“U”型布局,操作员绕着这样一个区域移动,来完成流程作业的安装和加工任务。

这种一人多机的作业单元,可以大大减少库存和人力资源的需求,其表现如下 :

(1)物料流保持通畅状态,物料不需要停放和等待,既保证了及时供料,又避免了物料挤压。

(2)很多作业是通过机器的自动化加工来完成的,如自动工刀完成设备的更换、自动安装和压膜、自动开启和检验不合格零件等,大大减少了机器操作工人的数量。

(3)由一人作业,避免了操作工序间的信息误差,减少了操作员之间的信息传递频率和误差。

二、成组作业

成组作业是指将具有相似特征的加工件或者工序集中的加工工艺,都归为一个单元,然后用一组机器和一个班组来进行加工作业。成组作业的实施,可参照以下步骤 :

(1)将零件分类成组。

(2)确定零件的成组加工工艺。

(3)设计成组工艺装备。

(4)组织成组加工生产线。

(5)操作员进行成组作业。

目前,大多数工厂中的布局都是按照相同的设备功能进行的,即同一类加工功能的设备放置在一起,但产品生产却在工序间交叉进行,这样很容易造成停工待料、错拿、错放等问题。按照设备功能进行的生产作业布局如图-5 所示。

文章图片14

图-5 按照设备功能进行的生产作业布局

依照图-5 的生产作业布局,一个部件被加工后需要排队等待,直到批量完成后才会被送入下一个模块,而同一条加工线上相邻工序间的操作人员也被功能模块隔离,彼此间的工序交接程序较为复杂。另外,由于一台机器或者一个单元上可能生产数十种零件,它们对应着不同的技术要求, 这又可能造成对操作人员素质要求较高或人员数量要求较大等问题。

此时,如果能够采用成组技术来划分设备的布局,依照待加工零件的类型,将加工工艺流程进行集中或者分组,则可以简化工序交叉的生产工

作,解决上述难题。

例如,流程管理人员可以以加工工序为导向来设置作业流, 将加工操作员分组, 从而实现单元模式作业。单元模式的作业布局如图-6 所示。

文章图片15

图-6 单元模式的作业布局

这样一来,每类产品都在各个生产单元内进行了加工,简化了加工路径。而将相似操作集中划分在一个单元内进行,其操作员加工产品一致, 技术信息相似,在物料或工具交接以及信息交流方面也更为方便。

<未完待续>


以上内容摘自流程管理工具箱

流程管理工具箱全面、系统地对流程管理的各个模块进行了科学的梳理,从流程目标管理、流程组织管理、流程图设计、流程的标准化、流程结果预测、流程资源管理、流程节点控制、流程绩效评估、持续的流程改善等 9 个方面选取了 65 个工具或方法。对于每一个工具或方法,都充分结合流程图、案例等表现形式层层展开,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其使用方法、范围、规则等,旨在引导使用者在应对相应的工作环境和工作难题的同时,学会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掌握具体的解决手段。

戳这里打包带走☞ 流程管理工具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