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323 VFX和前篇一样,故事仍然要从失败的F-111B开始,执掌60年代五角大楼的铁腕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将海军的战斗机需求强行塞进空军的“实验性战术战斗机”TFX计划。于是TFX变成一个先天的“弗兰肯斯坦”。 ![]() 超重的F-111B它这样着陆有可损伤甲板
以上这些组合在一起,F-111B虽然达成了基本设计指标,但是豪迈的超重了。接下来海军要动用浑身解数把这个项目终止掉,1968年海军作战部长Thomas F. Connolly在出席国会最终听证会的时候全身都写满了“No”。 其实在海军如愿以偿的霍霍黄了F-111B之前,1967年就已经和老朋友格鲁曼偷着捣鼓自己的方案了,既然空军整了F-X我们就要一样的,1968年海军实验战斗机VFX诞生,这个敷衍的项目代号就是空军的FX前面加了个代表海军的V。 海军要求新飞机要在至少240千米外执行两小时的战斗空域巡航任务,载油量也要满足两分钟的加力作战要求。执行护航任务时,要能在距离航母800千米外作战。这意味着,加上F6D那里继承过来的远程导弹系统的射程,航母的外层防御圈将达到1000千米。 NASA在F-X项目预研阶段的前期的方案预研又被海军翻了出来,但是海军财大气粗,一上来就要五家的方案,通用动力,格鲁曼,LTV和麦道以及北美罗克韦尔都来竞争。其中北美和麦道同时参加了F-X,没有道理不从他们的F-X方案出发。 ![]() VFX的五个竞争方案 ![]() 这里展示了4个漏掉了LTV的方案 空改海这里讨论下上舰的问题。成功的由陆基飞机改上舰在美国非常罕见,大部分情况下都需要几乎推翻级别的重新设计,一个例子就是发展自YF-17的F-18系列,几乎只保留了YF-17的主要气动布局而已。 ![]() 一般来说上舰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本文编辑时间,正好赶上歼-35舰载机首飞,向辛苦的沈飞设计师们致敬吧。他们的工作比看起来困难得多。 ![]() ![]() 北美的“F-14”回到本期主角,北美入伙VFX,自然地从上期主角NA-335出发,舰载版本称为NA-323,这是一次典型的空改海,北美是5家里面唯一不采用变后掠翼的,北美更担心由此带来的结构重量,同时对他们的S形曲线翼形的低速性能非常有信心。 ![]() ![]() 北美的喷气式舰载机经验并不少,开发过FJ1-4,A-5民兵团员等舰载机,其中FJ2/3就是典型的空转海,来自空军F-86的舰载机。 ![]() 成功的舰载机FJ2 看一下北美给的舰载改进吧:
![]() NA-323三视图 ![]() 对比下上期主角NA-335 ![]() 这张蓝图扫描非常罕见,这是当年工程师工作的方式。 ![]() 剖视图 ![]() 剖视图 结局1969年2月,海军就选定了格鲁曼303方案获胜,甚至比F-X确定胜出方还早了10个月,偷跑的格鲁曼就是有优势。后来格鲁曼303发展成一代名猫,“侧卫”风格的NA-323则和NA-335一同留在绘图板上了。 不过故事没结束,在北美-洛克维尔开发的B-1轰炸机上,能看到NA-323的翼身融合模式和进气道设计被继承下来。 ![]() 演示的大比例模型,NA-323没有造全尺寸模型 ![]() 想象图 ![]() 一个留存下来的模型,下同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