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希恕医案学习笔记(第十七期)

 经方人生 2022-06-02 发布于四川
。,

前言

医案均选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丛书·胡希恕》。试以辨析胡希恕先生医案。目的在于一来可供各位同道参考;二来可以提高自身临床思辨能力。

图片
图片

01

黄某,女,38岁,病案号:67951
初诊日期:1966年2月12日:一周来咳嗽,吐白痰,咽痒胸闷,口干不欲饮,两胁胀,已服汤药数剂而不效,苔白厚腻,脉滑细。

胡老处方:

半夏四钱,厚朴三钱,茯苓四钱,苏子三钱,陈皮五钱,杏仁三钱,桔梗三钱,生姜三钱。

结果:上药服二剂,咳即止。

辨证分析
患者整体状况良好,未见下利、腹胀、纳差、脉无力等症,排除三阴病。未见“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胃家实是也”,排除太阳病、阳明病。故六经辨证为少阳病

脉细主津液虚或津血虚,但未见汗出、面色苍白、纳差、下利等虚象,可排除。吐白痰、口干不欲饮、苔白厚腻、脉滑,可知此为水毒所致。未见心悸、头晕、头痛、短气等症,排除水毒上冲。未见唇口干燥、舌暗等瘀血征,排除瘀毒。患者胸闷、两胁胀,但未见口苦、咽干等热象,可知非少阳郁热所致,此为水毒阻滞气机。

综合以上分析,六经八纲辨证为:少阳病—水毒。

对于此案而言,主要病机为水毒,《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治疗水毒的方子非常多,这里试举几个三阳病常用的方子进行比较。

小半夏汤,此方在柴胡剂中非常常见,主要治疗心下有饮所致呕吐、呃逆、咳嗽等里饮致气逆之症,符合此案患者。但不足的是,缺少行气药物,无法概括全部症状。

苓桂术甘汤,此方包含桂枝甘草汤之意,症状表现多伴有心悸、头晕、短气等里饮伴上冲之症,再者大多数时候伴有太阳病症状表现,同时也缺乏行气药物,亦可排除。

泽泻汤,“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此方利水之力度较大,以严重头晕为主症,亦不符合。

苓甘五味姜辛汤,“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此方主治症状为咳嗽、胸满,且病机为水饮,与本案患者病机亦十分接近,但由于干姜、细辛均为热药,此案虽为里饮为患,但里饮不甚且并未产生寒象,未见痰量多,背恶寒等症,亦不甚贴切。

半夏厚朴汤,“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此方组成包含小半夏加茯苓汤,主治即为心下支饮所致咳嗽、咯痰或咽中如痰阻等症,与本案病机相合。再者,包含厚朴消痰理气之药,正可针对胸满、两胁胀,当为首选之方。

综合以上分析比较,方证为:半夏厚朴汤方证。

胡老在使用本方治疗咳嗽时,若兼有轻微表证,如鼻塞、流涕,微恶寒等,多用紫苏叶,否则多使用紫苏子。方中更加入杏仁、陈皮为增强本方止咳、理气之效,此为胡老经验性加味。

对于此案来说,切忌以“两胁胀、胸满”为辨证眼目,认为此属小柴胡汤四大症之“胸胁苦满”而投以小柴胡汤。小柴胡汤虽可亦可见两胁胀满,但此案未见少阳病热象,亦未见“嘿嘿不欲饮食”之里之津液虚表现,方中柴胡、黄芩、党参显得“累赘”,与此案病机不合。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