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过经方对存津液用药规律的认识(三)

 小柴胡汤 2022-06-02 发布于浙江

论半夏、甘草和生姜泻心汤


       此三方皆主胃不和而致津液不行,水走肠间之病。虽只有一两味药物稍有出入,适应证候略有不同,但均以姜、夏之辛散寒逐饮,以除呕逆。以芩、连之苦燥湿解痞,以利上下。并均以枣、草、人参之甘,和胃气而固根本。用药尺度大致相同,稍有出入,再就仲景所论,介绍如下。

图片

1
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胃气不振,则客热内饮交互凑之,故心下痞。饮上犯则呕,饮热相击故肠鸣。辛开苦降以逐邪,可谓治标。甘药和胃以调中,可谓治其本也。


2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158)

:甘草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而更增量甘草也,故治前证而胃更虚者。

3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157)

:生姜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又加一味生姜,其有益于胃不和而逆气尤甚者,可知。干噫食臭是胃中不和之严重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