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了凡小时候,去慈云寺玩耍,遇到一老头,鹤发童颜,飘飘欲仙 了凡

 仁和堂老军医 2022-06-03 发布于广东
袁了凡小时候,去慈云寺玩耍,遇到一老头,鹤发童颜,飘飘欲仙。了凡很礼貌,上前喊爷爷,老头说,小朋友,我看你骨骼惊奇,以后块当官的好料,明年就上小学好不好?了凡说,我爸走得太早,我妈不让读书,让我学医。她说学医既能保养自己,又能救治别人,一举两得。您是谁,哪里人啊。老头说,我姓孔,云南人,我有一套算数秘籍,准备传给你。
了凡回家,告诉妈妈,说要读书。表兄说,附近有个郁老师,讲得很好,我送你去。袁了凡上学后,孔老头给他算一卦,说,你考童生第14名,考秀才第71名,考举人第9名。而且算他哪年能当多大官,能当几年,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寿终正寝,可惜没有儿子。
后来发生的事果然和孔老头算得丝毫不差。袁了凡心灰意冷,觉得一切都是定数,于是顺其自然,用现在话说,彻底躺平了。
有一年,袁了凡遇到云谷禅师,三昼夜没有合眼。禅师问,一般人都坐不住,你为啥能坐住?袁了凡说,孔老头早就给我算好了,荣辱生死,皆有定数,我有啥坐不住的。禅师笑了,原来你也是一介凡夫俗子。
袁了凡问,为啥?禅师说,人生于世,何来定数一说?没本事的人才信命,有本事的人都不信。你二十年来被他算定,没有动过丝毫怀疑心思,岂不是凡夫俗子一个?袁了凡问,人真能逃脱命运安排吗?
禅师说,出家人不打诓语,我骗你干啥?一个人,只要心有所求,定会有所成就。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你要改变观念,力行善事,多积阴德。《易经》教诲我们趋吉避凶,如果一切都是天命,何来趋吉避凶一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句话你信吗?
袁了凡信了,拜而受教。他最初名叫学海,取“学海无涯苦作舟”之意,改名了凡,意即领悟安身立命的道理,不做凡夫俗子。他从此时时警醒自己,说了什么错话,做了什么错事,一一记录下来,并且马上改正。十年以后,果然生下一个男孩。孔老头算他能活53岁,他足足活了73岁,与孔子同寿。
袁了凡告诫儿子,做人要有平常心。当你荣耀的时候,就要想想落寞;当你顺利的时候,就要想想拂逆;当你吃饱的时候,就要想想挨饿;当你学识渊博的时候,就要想想浅陋无知。一定要每天反省自己,每天改正过错。一天不反省,一天不进步。天下聪明才智的人不少,只因不思进取,所以蹉跎一生。
《红楼梦》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袁了凡为了教育儿子,遂写《了凡四训》,就是四条训诫,目的就是给所有即将踏入社会的年轻人补一堂为人处世的课。这堂课不故弄玄虚,也没有深刻的大道理,非常接地气。毫不夸张地说,倘若你真能将袁了凡的教导知行合一,你就能在为人处世上心想事成。
《了凡四训》指出,一切祸福休咎,皆由自己掌握,行善则积福,作恶则招祸。他结合儒释道三家思想,以自身经历阐明此理,鼓励向善立身,自求多福。虽然篇幅短小,但是寓理深刻,数百年来历久不衰,时至今日,仍是脍炙人口的杰作。
曾国藩对《了凡四训》最为推崇,读后改号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并将其列为子侄必读的第一本人生智慧之书。
胡适认为,《了凡四训》是研究中国中古思想史的一部重要代表作。
这本精装正版《了凡四训》介绍给大家,每晚睡前读几页,修身养性。喜欢的朋友赶紧点击下方“看一看”购买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