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沙彤问道广阳山2

 新用户4822sJuW 2022-06-03 发布于河北

沙彤问道广阳山2

 作者:沙彤

广阳山位于沙河市西行30公里处的渡口村北,主峰海拔718米,因山体位置独特,一日间东、南、西三面均能受到日光照射,广阳山因此而得名。

——题记

广阳山远眺


大雁驮着沉甸甸的秋天,姗姗走进太行山。刚下过雨,急流从崇山峻岭间流荡出来,掠过广阳山下不足20米宽的一条小溪,向北蜿蜒流去。铺陈河底的卵石间偶尔可见鱼儿摇头摆尾追逐嬉戏;山坡上觅食的山鸡,睁圆黑溜溜的小眼睛,转动着脑袋东张西望,瞅见游人走近,扑愣开翅膀向溪对岸的山顶飞去……

好绝嶖气派的广阳山哟!

文献记载,2000多年前,道教最高神尊老子离开生养他的故乡——楚国苦县曲仁里隐阳山,骑牛出关,在陕西终南山函谷关受关令尹喜之邀,著毕《道德经》,骑牛来到这座与他出生地“隐阳山”名字相反的所在——沙河市广阳山隐居修行。从此,广阳山就成了闻名燕赵的道教仙山。

真耶?假耶?弯曲蜿蜒的登山小路上,几位头挽扎髻、身穿仙袂的道姑擦肩而过,我眼前顿时飘出一缕缥缈的白云,漾起一丝拂面的清风。

老君洞

曲径通幽。转过一角平台,豁然开朗,一座飞檐斗拱,琉璃瓦罩顶的彷古庙宇矗立面前。庙宇门楣悬挂书有“太清宫”三个鎏金大字的木匾。殿内供奉太上老君、释迦、孔子和其他尊神塑像。

太上老君的故事,不用我讲,读者业已知道;老子所著《道德经》流传数千年,大家也耳熟能详,所以不必听我再叙叨。我这次走访广阳山,只想把当地老百姓为何愿意把老子的故事与家乡山水“红媒牵线”的事搞个心里明白。

翻阅明代沙河知县姬自修编修的万历本《沙河县志》,“山川”项下记载“广阳山,县西七十里,盘礴高耸,诸峰拱列,上有石室,绝无尘埃,号圣人室。”但该“志”“古迹”条又记载“圣人室,在汤山”并说“汤山在县西九十里,有温泉可浴”。如此,关于“圣人室”究竟位于“县西九十里”之“汤山”,还是“县西七十里广阳山”。一部“志”书,所记一事前后矛盾。由此,可见数百年前的“知县”修“志”,似乎也有“支应公事”之嫌也!

老子著经台

另外,关于“圣人室”中的“圣人”究竟所指何人?我“百度”了一下“圣人”,多数情况下专指“孔夫子”;况且古代学者称“老子”为“圣人”者的确不多。再就是古本《沙河县志》还描述县境另有“夫子岩”“圣水岗”等与孔夫子有关的地名;万历本《沙河县志》“流寓”条也记载“冉子有癞疾,曾驻居于温泉寺浴之”。参照历代沙《志》说词,似乎“孔圣人”与高徒冉子的确莅临过沙河。但我这次田野考察的目的是证伪老子曾否驻足广阳山,暂时尚将“孔圣人”的故事列列入计划,因此,对于孔夫子的话题暂且打住。

读万历《县志》“隐逸”条:“李老聃隐居渡口北山中,有石洞名为老君洞,前有石牛,今遗址尚在”。该“志”“古迹”条又载“老君洞,在县西,山高百丈许,中建堂院,遥望之如画;老君石洞,虽盛暑入,凉气逼人;有一石牛,相传李老聃驻足于此。”白纸黑字,言之凿凿“李老聃隐居渡口北山中”。有此定论,难道我还想推翻古人,再持怀疑不成?

1991年,上海同济大学园林系教授司马铨带着9名学生,在对广阳山进行了为时半个多月考察论证,得出老子确在广阳山修行过的结论;1998年,中国鹿邑老子学会数名成员经过考察,发表《关于对沙河市渡口村广阳山老君台实地考察纪要》和《新的发现新的奇闻——揭开老子修行隐居之迷》等文章。上世纪80年代,中国歌舞剧院院长乔羽先生欣然捉笔为广阳山题词 “老聃修行处”……

专家学者多年的反复考察和论证,逐渐为我们撩开老子驻足广阳山的神秘面纱!

中国老子研究会《红杏报》刊登推介广阳山老子文化的文章

踏着大理石垒砌的石阶,穿过顶端刻有避水神兽蚣蝮头像的石桥,偶然发现岩壁上有两只油黑发亮的手掌印。导游告诉说是2000多年前,老子从老君潭挑水扣在石岩上的掌印”。

再蹬几层石阶,一孔洞穴赫然呈现面前。该石穴即是载入历代《县志》的老君洞。洞内石雕老君慈眉善目,似乎洞察大自然一切,两侧分别塑雕独角青牛和弟子徐甲神像。

据说,老君的坐骑是头神牛。某天,神牛挣断缰绳跑到山下八里庙村河滩啃食庄稼。被八里庙村人用棍棒打断一只犄角。老君闻讯,先让弟子徐甲前去道歉。但八里庙村人不依不饶,非把青牛打死不可。老君生了气,拐杖朝河心连戳三下,念叨:“滔滔河水地下流,到了西左村再抬头。”自此,渡口川河水流到八里庙村西即渗入地下,潜出西左村界又喷涌而出。

人们还说,青牛一只犄角被打断后,老君十分生气,见老君潭水朝八里庙村流来。老君面色一沉,指着河水说:“水呀水呀快倒流,别回头!别回头!”说也怪哉,老君话音刚落,那股水果然调转头,直扑老君潭。见河水逆流进入老君潭,老君又害怕潭水溢满后淹没他的老君庙,于是,牛鞭在山根捣个大窟窿,再念叨:“水!水!向北流,流到北沟歇一会儿,到了西左村南湾再抬头。露出头,别发愁,没人用,顺着大河往东流。”自此,每年伏季过后,位于广阳山东北侧的西左村“里河湾”(注:地名)老泉眼里的泉水喷涌而出,流过“外湾”(注:地名)进入套湾河(注:地名),再顺着溅水河汇入大沙河。至今,西左村人仍将河湾一带称为“老泉眼”,把西山坡叫“水泉顶”。你一听这故事就是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主人公老子显然成了一位具有喜怒哀乐情感的凡夫俗子。不过,讲的蛮有人情味,让神仙老子的形像更贴近世俗,似乎老子就是咱庄上的某位爷爷或大叔。

中国著名词作家,中国歌舞剧院原任院长乔羽先生题词

广阳山还有“老君草帽洞”“霜洞等自然景观,山顶遗存函谷关令尹喜的“尹家寨”(亦说是明代冀南才子“殷岳修行居所”)。

明丽的秋阳穿透了我的心房,让我豁然茅塞洞开,我今天办了件多么蠢之又蠢的事呀!老子既然是神仙,仙迹何处不在!而我偏偏要苦寻“老子究竟有否到此一游”的“真相”呢?老子所著《道德经》明明告诫世俗“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还说“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呜呼!宇宙万物皆是“道”,皆无“形”。有“形”,乃是我这个凡夫俗子“心”的挚著;“无”,才真正是大自然之本来面目。

秋阳照耀着广阳山的山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明亮处沾了太阳的光,阴暗处是太阳光芒尚未曾照射。面对大自然的无穷造化,何须我这个凡夫俗子咬文嚼字来“较”这个“真”呢?一身寒酸气的草木文人何必故作多情舞文弄墨区分人世间的“光明”与“阴暗”也哉!

下山了!

作者(中)在广阳山考察摄于2009年

喜欢听故事,关注公众号

       作者简介:沙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过多部文史著作,多篇作品分别在省以上文学期刊、《人民日报》(海外版)、《河北日报》及地方报刊发表,有多部文学作品获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