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粽子,福建人可以有多“卷”

 一葉一如来 2022-06-04 发布于广东

Image

端午,又叫端阳。本来,“月之五日皆可称端午”。后来,风俗流转,五月初五就专指为端午节。

端午节之时,天气潮湿炎热,蚊虫多,百毒出,古人就把五月视为“恶月”。由此衍生了一系列的活动:赛龙舟、饮雄黄、挂艾草菖蒲、沐兰汤……吃粽子只是其中之一,并非主角。后来,因为屈原投江故事的流传,粽子慢慢成了是最不可缺的主角之一,成为流行。梁实秋说,“参考众意,索性把端午叫成粽子节比较亲切。”

于是,粽子,成了端午节公认的必吃食品。

1

粽子长成今天这个模样,是经过很长时间的变迁。和端午节风俗一样,它们都在千年的时光里,渐渐模糊了最初的样子。

粽子最初被称为角黍,晋人周处在《风土志》中说,“以菰叶裹粘米煮熟,谓之角黍。”菰叶是今天茭白的叶子,黍是黄米,有黏性,“黍者,暑也,待暑而生”,这已经和后来粽子的构成上基本类似了。

角黍本来是夏至祭祀的食品,其真正变成粽子,在华夏大地扎根流行,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屈原。“屈原五月五日自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后来,因为怕祭祀之米被蛟龙所窃,人们就创造了粽子这种形状的食物。老百姓朴素的情怀,最终让粽子成为国人一大重要的节日食品。


Image

千年古村落闽侯侯官村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一到初五,村里的年轻人都要回乡参加龙舟比赛。图为召集人刘景生在龙头上挂粽子

回归到食物本身,你得承认,吃粽子,其实是一件蛮有乐趣的事情。粽子本身的美味暂且不提,主角藏在粽衣的重重包裹中,严严实实,着实撩人。欲见庐山真面目,还得研究一番,在那番缠绕中,寻找求解之道,方能千呼万唤始见君。如果不够细心,心急而又不得其法者,只好求助刀剪,简单粗暴,一了百了。

这就是粽子的魅力,如果不剥开粽衣,你根本无法知道,这粽子是咸还是甜。甚至里面包的是啥,你都猜不到。然而,正是因为粽子的多变和不可知性,很多人爱的就是这一口。

可以确定的,粽子最主要的成分是糯米。

与普通大米相比,糯米产量不高,往往用来酿酒和做特色小吃。粽子就是糯米与其他食材完美结合的产物。剥开粽衣,糯米黏滑,丝丝缕缕中透出竹叶清香,这独一无二的“糯”性口感,在唇齿间纠缠,足够销魂。糯米有相当的包容性,单独做馅可以,裹上五花肉、咸蛋黄变身肉粽也行,不管哪种搭配,它都可以充分地吸收不同食材的滋味,从而产生新的美味。一种只有中国人能懂的美味。 

2

Image

福州花生粽

儿时,只有在端午的时节,才能吃到粽子。我的老家闽西长汀,历来有送节的风俗,每到端午中秋,母亲都会给出嫁的女儿准备粽子月饼。我家的粽子,都来自外婆手工制造,小巧精致,清香怡人。外婆的粽子,以碱粽居多,呈金黄琥珀色,蘸白糖吃,最美味不过。有时她也会包一些红豆、花生的粽子,口感层次更为丰富。

Image

    白粽

Image

连城新泉的排肉粽

当然也有肉粽,但不多,那时候大家都吃得少,多少有点奢侈。外婆去世已久,家乡的粽子也暌违多年,但那竹叶清香中,软糯的口感是我舌尖上永远的记忆。福建的粽子,多是用箬竹叶做粽衣,从宋代起就已流行,一直沿用到今天。

曾有好事者统计,中国人的粽子口味,也有地域之分。北方粽子以芦苇叶为粽衣,蜜枣甜口居多,南方则丰富得多,甜咸皆有,肉粽是主角,嘉兴肉粽、湖州粽子都闻名天下。在福建,最有名的当属烧肉粽。

Image闽南烧肉粽

烧肉粽一词来自闽南语,邓丽君、周杰伦都曾把它唱进歌里。和嘉兴肉粽相比,它多了一道工序。制作时,糯米要浸饱汤汁后晾干,还要拌上卤汤、葱头油下锅炒上一遍。多一道工序,是多一道麻烦,但也多一份美味。所以,闽南的肉粽,油润却不腻,吃的时候加上沙茶酱、甜辣酱,真是人间美味。

 Image

漳州烧肉粽(周丽菁 摄) 

我见过最夸张的肉粽,还是在泉州。

有一年,我到泉州支援子报创刊,工作三个月,几乎将泉州的肉粽吃了个遍。五花肉、干贝、香菇、海蛎干是基本操作,其他名贵点的,海参、鲍鱼都可以往里加,真是叹为观止。烧肉粽,顾名思义,要在热气腾腾的状态下食用最佳,那融化的动物油脂,混合着海鲜的滋味,油润醇厚,鲜香可口。很好吃,也很顶饱。

Image

闽南乡间包肉粽

花样最多的粽子,我在宁德的屏南见过。除了常规粽子,屏南最常见的有横包和粽头,这是当地送礼的必备,横包意味着田肥地壮,粽头吃了力大无穷。

Image

屏南的粽子

↓  加硬币的财粽

Image

其他诸如秤砣粽、斗笠粽、长尾粽、喜粽、财粽等等,总之寓意吉祥,也算八闽一大特色。

Image

坨粽

Image

长尾粽

最特别的还是畲族的菅叶粽。有一年,我路过福安,偶遇菅叶粽,感觉颇似湖州的枕头粽。我想,美好的食物都是相通的,如有雷同,真是不约而同。

Image

福安畲族粽子,又称菅粽、五节粽,用菅叶将木糯米包成管状,再用龙草捆扎五节

畲族人的五月初五,是始祖盘瓠“忠勇王”神诞,这一天,他们要用菅叶粽祭祀祖宗。这种粽子很特别,中间圆柱状,上端扁如凿子,下端六角形,如长长的管子。用的粽衣也特别,是用菅草的叶子。菅叶粽一般是碱粽,取材于天然,绝对绿色,也绝对管饱。

Image

福安畲族人在端午节不仅要包粽子,还要举行对歌、龙舟赛等活动,更重要的是举行盛大的祭祖活动,表达对祖先的崇敬

如今,生活好过了,人人都是“食不厌精”。体现在粽子上,冒出了层出不穷的网红粽子。什么小龙虾粽子、螺蛳粉粽子、鳗鱼粽子等,都在抢滩市场。口味如何,见仁见智。有人说,那还是粽子吗?我想存在即合理,正如今天的粽子,已不是当年的角黍,面对网红粽子,我们何不坦然接受,至于能否流传,大家会用舌尖做选择。

3

节日是时间赋予人们的礼物。在每隔一段时间,让我们以节日的名义狂欢,休息,犒劳自己。

当我们的饮食极大丰富时,当粽子已经方便可食时,食物的需求渐渐会退居二线。此时此刻,我想,大家就该开始怀念,粽子之外的端午风情。

在福州,龙舟竞渡最盛行。每到端午,十里八乡各境社的龙舟队都会出来一较高下。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长乐三溪的龙舟夜渡,是夜,三溪河上,人头攒动,挑灯夜战,精彩非常。汗水挥洒过后,龙舟饭里,粽子只是个由头。

Image

每年的五月初五,屏南、周宁、政和一带端午节有廊桥走桥习俗,村民这一天会在廊桥朝上游的开窗处,开始投粽祭屈活动。两个粽子用彩丝带捆好,投粽前一边用手提住系着粽子的彩带,并将手伸出廊桥窗外河流上方,一边念经:“一个粽子一个装。一个粽子落溪中。一头粽,一头钱。给你扔粽保家运,祝我子孙男女油麻福贵福寿长。”念后即可将粽子扔到桥下

福建宁德南平一带,是木拱廊桥的故乡,几乎县县都有廊桥,端午走桥就成为这一带的风俗。当地人说,“走三桥,驱百病”,仪式的最后,还要往桥下抛洒粽子祭祀屈原。

在闽南泉州,端午这天会举行蚶江对渡节,闽台两地人们聚集海上,举行泼水节,玩海上捉鸭子。岸上,有拍胸舞,有嗦啰嗹,有采莲曲,一样热热闹闹。此时的粽子,就只是个点缀。

Image

连城“游大粽”是一项全球特有的客家民俗活动,也是客家人祈盼“丰收、和谐”的象征(林密 摄)

而在闽西,粽子在承担食用功能的同时,还被赋予了“神格”。连城的北团镇是客家聚居区,每年农历二月十三到十五,粽子便会化身为高大威猛“粽仙”,招摇过市,享受人间香火,这就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北团游大粽”。此时此刻,这一人多高、上百斤重的粽子是“五谷真仙”的象征,是一年丰成的希望。

忙碌要从农历二月初六开始,一个大粽的制作,粽衣需要上万片粽叶缝制,糯米需要 12 升,寓意着一年十二个月,如是闰年,就再加一升米。粽子制作好后,初七下锅,需要蒸煮四天四夜,饶是这样,也未必熟透。到二月十三那一天,敲锣鸣铳,彩旗开道,“粽仙”出巡开始了。沿街家家户户,准备鞭炮香烛,虔诚上供,迎接“粽仙”到来,祈望一年好运福祉。游大粽在二月十五这天达到高潮,巡游结束,热闹完毕,大粽分给村民,保佑各家五谷丰登、五业兴旺。同时也宣告,春耕要开始忙碌了,要想来年吃粽子,农忙莫偷懒。

张爱玲曾说:“八岁我要梳爱司头,十岁我要穿高跟鞋,十六岁我可以吃粽子汤圆,吃一切难以消化的东西。”在她的笔下,粽子多了那么一丝倔强的意思。

美好的东西总是如此,粽子也一样。读来,意味深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