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泉州端午节民俗盘点 泉州人过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图)

 珊珊695 2016-06-08

今年端午节时间:2016年6月6日五月初五

端午节又称端阳、端节,泉州民间俗称为“五月节”,现在许多地方端午节成了“粽子节”,而在闽南泉州过端午节,除了包粽子、赛龙舟等传统习俗外,还保留着一些独具闽南特色的民俗活动。泉州过端午节习俗有三类,下面跟闽南网主页菌一起来了解一下。

泉州端午节美食盘点 泉州端午特有民俗活动

为什么不能说端午节快乐 端午节的起源是什么

端午节驱五毒

泉州端午节习俗

一是杀毒、驱虫、避邪。按古人的说法,端午节时分,各种毒蛇、蚊虫进入繁盛期,侨乡泉州端午节有很多祈福消灾习俗,如小孩胸佩香袋、泡雄黄酒、炒午时盐、用兰草水洗浴、采草药作午时茶,等等。

侨乡泉州端午节有很多祈福消灾习俗。端午节来临前,人们在大门、房门的门楣之上悬插五种植物,即榕枝、艾叶、菖蒲、柳枝和大蒜头,俗称“五瑞”。这些多为芳香科植物,能发出一定气味,可以杀菌并驱除蚊蝇。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二十·风俗》:“端阳……悬蒲艾及桃枝于门,贴符及门帖。”

炒午时盐是什么:端午节当天中午12时前后,家家主妇常取茶叶和盐少许,入锅热炒,炒至盐色发乌为止,然后趁热包好收藏,作为家庭药茶,每逢盛暑肠胃发生毛病,取午时盐茶冲泡饮服,颇能见效。据说此民俗为闽南、粤东、浙南一带特有。

端节这天,农村家庭还会生起火炉子,关闭门窗,把苍术、蝉蜕或艾叶放在炭火上焚烧,烟熏满室,使其发出强烈气味,以薰杀房间内的细菌蚊虫。这是一种非常科学的中药室内薰杀消毒方法。

泉州还有给小孩佩戴续命缕和香袋之习俗,用以驱毒辟邪。取五色丝线拧成一般,系于小孩手臂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月七日“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据清·乾隆《泉州府志》记载,这项习俗自汉代开始,至今已经传承2000多年。

小孩驱毒

泉州端午节介绍视频

煎堆补天

泉州肉粽

泉州端午节美食

二是吃碱粽子、发糕等传统美食。今年高考过后正逢端午节,泉州街头早有商贩销售粽子,据说吃粽子有祝福高中之意,这项美食因此更受人们喜欢。

烧肉粽,是泉州美食的代表,最具汉族特色的闽南风味小吃。端午节时泉州家家户户备有肉粽,供奉神明先祖。唐·《开元遗事》云:“宫中端午造粉团、角黍贮盘中,以小角弓射之,中者得食。”由此知唐之前即有角黍(粽)。

泉州小吃烧肉粽的馅料有红烧肉、香菇、虾干、干贝、板栗、花生、莲子、卤蛋等。煮好的肉粽,拨开棕衣,香气扑鼻,色泽闪亮,香味扑鼻,油润不腻。

不过,对游历在外的泉州人来说,自家包的粽子才是最美味。

吃煎堆,堆即麦粉(或米粉,地瓜粉均可),以及其他配料调成糊状粉团,下油锅煎成一片一片的圆形软饼;有甜堆(配料用红糖)和咸堆(配料用绿豆芽、韭菜和小白虾或海蠔煎)两种。《泉州府志·卷20·风俗》:“端阳……以米粉或面和物于油内煎之,谓之堆。”

关于煎堆补天还有一个传说:民间传说是远古女娲补天时遗漏了一条缝,天空“漏了”所致,应设法予以弥补。因此,到了“五月节”这天,泉州人家家户户煎堆,用以敬奉神灵,目的是为了堵住裂缝的天。这反映了人们害怕久雨成灾,期盼农作物过夏有个好收成的心理。

此外,端节饮雄黄酒可消毒杀菌,由于雄黄有腐蚀之力,所以一定要经医生指示,并遵古法泡制的雄黄酒才能喝。

据《泉州府志》:“端阳……饮雄黄酒,且噀于房角及床下,云去五毒,小儿则擦其鼻。”其可能为《荆楚岁时记》“五日以菖蒲,或镂或屑,以泛酒”的滥觞。

赛龙舟

泉州特有端午民俗

三是赛龙舟、嗦啰嗹、泼水节三大活动,兼有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特点。

划龙舟最早可能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二十·风俗》:“端阳:龙舟竞渡。(〖夹注〗明·黄克晦(参见《泉州人名录·黄克晦》)诗:乍采芙蓉制水衣,蒲觞复傍钓鱼矶。歌边百桨浮空转,镜里双龙夹浪飞。倚槕中流风澹荡,同桡极浦雨霏微。为承清宴耽佳赏,自怪猖狂醉不归。)”

泉州端午节赛龙舟的活动与其他地方差不多,以泉港沙格龙舟赛闻名,这里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端午赛龙舟习俗的乡村之一。这项民俗始于明永乐年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沙格村位于湄州湾南岸,对面就是湄洲岛妈祖祖庙。沙格龙舟赛经融合演化,成为妈祖文化的一部分,同时纪念清官王忠孝与郑成功收复台湾。

惠安崇武赛龙舟也比较特殊,早年也是端午节期间,台风季节到来之前,在海上举行的祝神驱魔活动。据传后来因某一年失事,就不再在海上赛龙舟,而改在陆上游龙舟,游行时要唱《阿螺歌》,祈求神灵消灾灭祸。

嗦啰嗹

此外,晋江安海还有全国独有的端午民俗——嗦啰嗹。“嗦啰嗹”也称采莲,已有800多年历史,解放前广泛流传于泉州城内。每年农历五月的端节前后,大街小巷到处可见一队队手执“缚榕缚艾”的长杆“采莲旗”,抬着造型奇异的龙王头,唱着“嗦”褒歌,一路踏舞,一路挨家挨户“采莲”。

海上泼水节

端午节,逛庙会,攻炮城,陆上看采莲,水上看捉鸭。石狮蚶江海上泼水节同样是国内唯一,至今有200多年历史,自2007年还办成闽台对渡文化节,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每年端午节,海峡两岸数万群众汇集于此,上百艘船扬帆出海,一起在海上演绎激情水战。

屈原

棕叶飘香

南北粽子咸甜有别

□延伸阅读

端午节禁忌知识

不能说节日好:根据泉州风俗习惯,过端午节不能相互问候“节日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与全国众多地方一样:端午节是一个以祭祀为主要内容的传统节日,因为这一天是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屈原因爱国投汨罗江的日子,可谓“毒日”,同时也是一个悲壮的日子,最终成为祭祀的日子。

屈原不姓屈:去年热播电视剧《芈月传》,让屈原这位爱国诗人又火了一把。屈原其实姓芈(发音mǐ),名平,字原,“屈”字并不是他的姓,而是氏。姓是族号,而氏则是姓的分支,本来姓是一个相对较稳定的称号,可后来一些大的分支也成了姓之后,氏的作用就出来了。

端午节起源

端午节的由来:

包粽子纪念屈原

关于端午节的传说很多,历经岁月沧桑后,如今的端午节,已成为一个表达人民爱国情怀,缅怀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独特节日。

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怀王重用的大臣屈原,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但这一切受到楚国贵族的嫉恨,他们常在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屈原遭谗去职,被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眼看国破家亡心如刀割,于五月初五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这样可以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植物叶子包饭,外缠彩丝,是为粽子。

据《续齐谐记》载:(五月)五日以竹筒贮米、设水祭屈原。又传汉代长沙人欧回,因梦见三阁大夫屈原称:祭物为蛟龙所窃,请以蒲叶包裹以五色丝缠之,则蛟龙畏。不管传说如何,以米粽投江祭屈原之俗,由来已久,至今不衰。每年的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舟成了端午节必不可少的活动。

屈原对于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刚正不阿、洁身自好,正是今人需要的品德;坚定信仰、毫不动摇,正是今人应有的品格;忧国忧民、家国情怀,正是今人亟待的担当。

端午节的别称

端午节传统习俗

端午节各地习俗差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