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幼小衔接案例:小企鹅的一家

 水晶苹果360 2022-06-04 发布于吉林

      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

为了更广泛的宣传科学幼小衔接理念和实践经验,近期,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组织各专委会遴选了一批优秀论文和典型案例。

今天,分享的是评价专委会推荐的《幼幼小衔接案例:小企鹅的一家》!

一、案例背景

      3—6 岁是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也是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的关键阶段。《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准备为目标,围绕幼儿入学所需的关键素质,提出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学习准备的发展目标包括好学好问、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能力。

小班幼儿对自然事物充满着无限的好奇心,爱模仿是小班幼儿突出的年龄特点,他们喜欢模仿老师、同伴,在模仿中学习、成长,在模仿中同样也有创造,有自己的个性与情感的表达。对于幼儿尤其是小班幼儿而言,孩子的好奇好问,好奇心、求知欲是孩子主动学习的最大动力。为此我们尝试营造宽松、愉悦的环境和氛围,把握教育时机,提供支持探索的材料,积极地与幼儿互动,引发孩子的好奇、好问和好动,对他们的发现予以最大的支持,鼓励主动思考,在交流的环境中引发情感共鸣,促使幼儿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大胆的表达,在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引导幼儿做好“学习准备”。

二、案例描述

在某天的早上,桐桐带来了纪录片《帝企鹅日记》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和观赏。

《帝企鹅日记》里那些在寒风中、在寒雪中舞蹈的精灵们,那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情景,深深地印在了孩子们的心中。当我环顾四周时,看到孩子们不仅专注于影片,还不时的交流讨论:“企鹅妈妈把宝宝生下来,然后去哪了?”“妈妈把宝宝生下来以后,就把蛋交给了爸爸,爸爸把蛋紧紧地夹在自己的肚皮下面。现在,妈妈可以到海上去找食物了,而爸爸负责孵蛋”。当孩子们得知,企鹅爸爸要饿着肚子站俩个月的时候,他们的言语表情中,流露了对企鹅爸爸无限的关爱。当企鹅妈妈到远方觅食,留下企鹅爸爸用身体紧紧的包围着宝宝,生怕它受到一丝寒意侵袭的情节映入孩子们的眼帘时,孩子们的脸颊上闪着泪珠。芮芮焦急的说:“企鹅妈妈快点回来,这样一家人就能团聚了!”

(一)一起看绘本

看到孩子们对小企鹅的浓厚兴趣,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了解企鹅的生活习性、外貌特征,我在图书区里投放新书《兔子和企鹅》,它立刻得到孩子们深切的关爱,在欣赏中,孩子们对小企鹅有着浓厚的兴趣,好奇的问:“企鹅有一对小翅膀,那它会飞吗?”我学着小企鹅的口吻回答:“嗯。我是鸟但却不能飞翔。不过,我能在海里游泳,寻找食物。”看得入神的婷婷说:“你们瞧,这些企鹅的肚子下面怎么鼓鼓的呀?”“是因为它们刚吃饱,所以肚子鼓鼓的,像个大西瓜”;“嗯..不对,是因为南极太冷了,他的皮特别厚,能保暖,这样就不会冷了”;妍妍惊喜地指着书的一角说:“你们快看,企鹅肚子下面藏着企鹅蛋呢!”“我们小朋友的眼睛,观察得真仔细!”

(二)歌唱、绘画“小企鹅”

在这些吸引幼儿的活动中,唤起了幼儿“爱”的情感,这正是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和表达的有利时机。于是,我和幼儿学唱歌曲《小企鹅真漂亮》,又进行了绘画活动。在和幼儿共同绘画过程中,孩子们发现我画的企鹅的脚是三角形的,琪琪说:“企鹅的爪子是长长的、尖尖的,那样才能稳稳的抓住滑溜溜的冰面。”我恍然大悟,原来孩子们观察的如此仔细。我用赞赏的目光注视着琪琪,真诚地接受了她的意见:“小企鹅的爪子真的是长长的、尖尖的,老师都没有留意,琪琪观察得真仔细!”

(三)泥塑“企鹅的一家”

当我在泥塑区投放制作小企鹅的工具书后,立刻掀起幼儿彩泥制作的高潮。同时,我把班上的废旧材料分类整理好,放在泥塑区,引起了幼儿的关注,闻闻好奇的问我:“老师这是做什么的?”我引导幼儿思考:“企鹅的肚皮是什么样的?”幼儿看看桌上的白药丸盒,马上兴奋得说:“对了可以用这个做。”琪琪刚把做好的企鹅放在冰山上,企鹅就一头倒了下去,她连忙扶起重新摆好,可企鹅就是站不稳。她拿起来仔细观察,自言自语道:“怎么站不稳呢?是不是脚太小了,我给它换个大脚!”说着,她重新拿了一块稍大的泥做起来,不一会儿,企鹅的大脚做好了,果然稳稳的站在冰山上。琪琪说:“林子冀,你的企鹅眼睛太大了。”林子冀拿着作品和别人的一比:“噢,是有点太大了,我去改改吧。”王柯植拿着自己的小企鹅在别人的企鹅旁边比边说:“我做的企鹅太小。”我看到他有一点灰心,马上鼓励幼儿:“大企鹅是爸爸妈妈,小企鹅是宝宝是吗?”他听了马上“转悲为喜”,高兴的把小企鹅放在了大企鹅的怀里,“下次你再做一个大企鹅妈妈好吗?”他点点头。(果然在下次活动中,他又积极制作了若干只大企鹅)闻闻看到了这一幕,又悄悄的回到座位上,开始做起来,不一会儿,他就做了一个企鹅宝宝也放在了大企鹅妈妈的怀里。

小企鹅真漂亮,真漂亮,洁白的衬衣,黑西装,走起路来多神气……听着孩子们唱出那美妙的旋律,看到孩子们制作的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小企鹅”,我感受到,在孩子的心中,小企鹅已经成为了永远的好朋友。

三、案例分析

案例中做好幼儿学习准备的方法策略如下几点:

(一)环境创设:教师创设能引发幼儿和他人进行积极互动的、支持幼儿自由探索的环境:纪录片、绘本、歌曲、南极冰山展台,鼓励和支持幼儿通过活动环境中的充分互动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情境创设和感染激励幼儿的学习与活动兴趣。

      (二)语言激励:教师运用生动形象、富有感情的语言激励幼儿的学习兴趣。当幼儿拿着自己的小企鹅在别人的大企鹅旁边比发现自己做的企鹅太小时,教师马上鼓励幼儿:“大企鹅是爸爸妈妈,小企鹅是宝宝是吗?”他听了马上“转悲为喜”,把小企鹅放在了大企鹅的怀里,“下次你再做一个大企鹅妈妈好吗?”(果然在下次的活动中,他又积极的制作了若干只大企鹅。)

(三)启发思考:教师借助具体情境,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及丰富多彩的材料,激发幼儿不断思考、主动探究和交流。当幼儿发现泥塑区有很多白药丸盒时,好奇的问我:“老师这是做什么的呀?”我引导幼儿思考:“企鹅的白肚皮除了用泥做,还可以用什么呀?” 注意发现孩子在活动中有价值的问题,鼓励和支持孩子不断追问,持续深入探究,最后幼儿成功的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了小企鹅,拓展了幼儿的经验。

(四)平等接纳:在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绝对不能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去跟幼儿进行交流,需要平等对待,虚心的接纳。在和幼儿共同绘画的过程中,幼儿发现我画的企鹅的脚是三角形的,琪琪说:“企鹅的爪子是长长的、尖尖的,那样才能稳稳的抓住滑溜溜的冰面。”教师恍然大悟—原来孩子们观察的如此仔细,幼儿在观察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赞赏幼儿的发现,真诚地接受了她的意见,保护了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

(五)材料投放: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投放材料进行隐形的支撑与引导,帮助他们即时生成既有兴趣又有挑战的新内容,有效深入推进幼儿的学习和探究。如当教师在泥塑区投放了制作小企鹅的工具书后,立刻掀起了幼儿彩泥制作的高潮。这时不用老师在用过多的语言引导幼儿,只要给予幼儿材料的支持就足够了。

四、效果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喜欢学习、爱上学习,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比学到多少知识更重要。孩子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基础学习能力有助于入学后适应不同学科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更加主动、持久、投入地学习。

案例中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入手,积极与幼儿生成互动,与幼儿即时即景的交流,启发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鼓励孩子围绕生活和游戏中感兴趣的事情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以及探究的过程、方法。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习内容是动态生成的,是由师幼之间、幼幼之间在探究过程中交流、模仿、启发的。有效的师幼互动是最能激发幼儿的本原的东西.这可以从许多幼儿的突发奇想和他们的各种作品中看出。

在活动中,师幼共同观察、了解、探究、表现,老师像朋友一样与幼儿交谈,以平等宽容的心态追随幼儿,在观察分析幼儿的基础上与之展开有效的互动、引导和支持,尊重幼儿的想法,积极地应答、及时鼓励幼儿行为,用材料支持幼儿的探索.....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满足、激发了幼儿对于事物的探索欲望以及充分地体验感知,进而表现自己的感受,积累获得新的经验,周而复始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在活动中,幼儿可以理清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聆听别人的看法,促使幼儿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思,从而活跃他们的思维,拓宽他们的思路,激发他们创造的热情,引导幼儿遇到困难经常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引导孩子专注做事。通过趣味性、挑战性、合作性的活动或任务,锻炼和培养孩子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进而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主动学习。

花开有时,衔接有度。做好幼小衔接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要从小班开始,在持续中有序开展、在过程中逐步积累、在陪伴中深入推进。让我们一起行动,丰富孩子的经验、养成良好的习惯,陪同孩子共度幼小衔接的美好时光。

作者:崔春玥,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国资中心幼儿园瑞福园

编发: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评价专委会

主编:高丙成

编辑:郭雪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