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略说易经

 m175 2022-06-04 发布于黑龙江

2019-12-08 21:38:07

《礼记·礼运》:       

“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坤乾》之义,《夏时》之等,吾以是观之。’ ”       

按:《夏时》应即《夏小正》(辅以星象的太阳历);《坤乾》应即《归藏》(以冬至为始的太阳历),坤为冬至位,乾为夏至位,古易以坤为始,子曰可证。孔子认为殷历夏历在天道轮回之义上是相等的,他是这样看的。         

西汉初淮南王刘安的九位门客所撰《淮南道训》(《九师易》)注《易传·系辞》:     

  “旁行周合,六十四卦,月主五卦,爻主一日,岁既周而复始。”       

按:一卦六爻合六日,一月五卦合三十日。       

《周易·乾卦》:       

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按:利贞是利占卜之义,易辞中常见,非仅见于乾卦。阳爻谓九,阴爻谓六,若占得乾卦,初九至上九,即对应乾卦所主第一日至第六日,用九则是阳爻之总结。乾卦是周易首卦,爻辞以阳仪总领上半年历法,以苍龙七宿天象对应人事,明显有着早期星历“大火历”的痕迹。       

上古之世,君子终日乾乾,以易占效遵天道天命。早期易卦的本质,即天道历法。       

《周礼·春官宗伯·大卜/诅祝》记:“占人掌占龟,以八筮占八颂。以八卦占筮之八故,以眡吉凶。” 《晋书·律历志中》记:“逮乎炎帝,分八节以始农功。”  上古最初应是将天道的周而复始依北斗斗柄指向分为八节,以八圭建立原始的八卦历法。每圭初分三爻,各主三个节气,形成原始的二十四节气。圭 +卜=卦,筮占原本是龟卜的辅助,故“以八筮占八颂”,对应八卦历。筮卜结果不一致时,应是以龟卜为准,因为“筮短龟长,不如从长”(《左传·僖公四年》)。进行筮占时,最初只有三个爻数基数太小,故发展成重卦六爻,用六个爻数配合龟卜来观吉凶。

5300多年前的卜筮工具凌家滩玉板,或已在表达四圭生八圭,每卦初分三爻再成六爻。

随着太阳历的成熟,八卦发展成六十四卦,坤卦对应冬至,乾卦对应夏至,形成《坤乾》(《归藏》)太阳历历法。西汉初《九师易》所注之“旁行周合”,当指阳仪三十二卦从寒推暑,阴仪三十二卦从暑推寒。设卦思路是每卦六爻每爻对应一日,月主五卦,对应太阳回归年天数。西汉象数家以“双圈卦序”及“六日七分法”计爻,六十四卦共合365.25天(张远山先生认为“伏羲六十四卦”外圈四卦一日一卦置闰校准不计小数)。传本《周易》的卦辞爻辞,则以天道对应人事,描述道法自然之变化。

张远山先生按《坤乾》历法思路所画六十四卦双圈排序。

现流传本《周易》原文均从魏时王弼《周易注》而出,而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书中的卦序,却和王弼《周易注》大不一样。帛书中六十四卦卦序,首卦乾卦,坤卦是第三十三卦,虽已非对应以冬至为始的《坤乾》历,但仍能看出二至周而复始的历法基础。王弼《周易注》里的卦序,乾卦第一坤卦第二,明显已是为了突出阴阳义理。汉代人注易,或已有阴阳思想,但大致还未离历法基础。至王弼注易,变拘泥表象为偏重阴阳义理,倡得意可忘象,与历法相关之象数之学遂渐式微。       

1978年11月底至12月初举行的首届中国古文字学术讨论会上,张政烺先生作了《古代筮法与文王演周易》的简短发言,将周原甲骨上的数字符号按今本《周易》加以转写,提出这种数字符是卜筮并用的产物,筮占的本质是数占,易卦的根子是数字卦。1979年6月,张政烺先生正式写出了他的学术名篇《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张政烺先生的研究,初步解答了以历法为基础的原始八卦是怎么发展成以阴阳辨证为核心的六十四卦。他分析甲骨、青铜器铭文、楚简、汉简、汉帛上的数字卦记录,提出它们先是合并为用奇偶数一、六来表达,最终形成了阳爻和阴爻。数字卦源自卜筮并用的数占记录,然后慢慢发展成用阴阳爻来表达六十四卦。

《宣和博古图》所摹周初“中鼎”铭文。末尾两个数字卦张政烺先生释读为“七八六六六六、八七六六六六”。

目前考古发现的数字卦中的数字,没有二三四,五九出现的也很少,较多的是一六七八。张政烺先生的推断是:因古文字竖写一二三四(“四”的古写是四个横)容易彼此掺合而极难区分,故将二四偶数并入六,三奇数并入一。最初三并入一、二四并入六,是为书写时不混,五七八并未并。后来又将所有奇数并入一,所有偶数并入八。马王堆帛书中的卦符,都已用一和八来表示,到东汉就开始出现了阳爻-和阴爻- -。早期数字卦中不见九字,可能为表示合并之义,爻辞中以九指一。卜筮记录时的奇偶数字合并,是阴阳观念的萌芽,而推动阴阳体系成熟的,其实是十进制迈向二进制的数学发展。       

最原始的易,应是基于依据北斗斗柄指向将一年粗分为八个节气的原始八卦历。然后是依据圭表测日影明了二至周而复始的《坤乾》(《归藏》)历。传说周文王时已有六十四卦,虽已是对应太阳历历法,表达仍脱胎于最初的八卦形式。从易卦体系设卦计爻的发展来看,上古易占的核心是以历为法效遵天道天命。而易卦中的阴阳观念一直在渐渐发展,数字卦最终变成二进制表达。行易注易,也开始不再拘泥于老黄历,解卦的义理核心,演变成更抽象的阴阳辨证思想。

附:张政烺先生的名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