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素质教育下的班级制度化管理

 木香草堂 2022-06-05 发布于辽宁

一、制度管理的含义与属性。班级制度是以现行教育理论、心理学、生理学、伦理学等为基础,是班集体规范体系中严密的、系统的成文法规,对班级集体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除具有针对性、具体性以外,还应有以下三种属性:

素质教育下的班级制度化管理

1、明确性和可操作性。班级制度是创造性的将国家教育方针、相关法律法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各项制度、条例与具体班情相结合。要求内容明确、程序简单易行,使学生真正做到有章可依,有章能依,发挥积极、高效的教育功效。

2、制度内容的普遍联系性和教育功能的整体性。班级制度内容包括政治思想、学习纪律、文体卫生、文明礼貌、安全保卫、社会实践等许多方面,任何一项完善的制度都无法囊括全部,因此,班级的管理制度必须是立体的、多元的结构体系,体系内部的各种制度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并产生协同效应,使教育过程的整体功能大于各项制度独立功能之和,即发挥出教育的整体性功能。

3、主体性和社会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当今素质教育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是个体生理、心理健康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它要求受教育者具有创新意识、独立的人格、以及能够自我调控、自主决断、勇于竞争、不断超越。在班级这个小社会里,在一系列制度的实施过程中,调动、激励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超越性,使之不断发展,逐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二、制度化管理中要做好的几项工作

1、纵向统一,横向配套。确立班级制度的依据,从纵向看包括国家法律法规、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条例,及班级具体情况,必须做到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局;从横向看,有常规制度类、考核类等各种制度,在制订制度时,要做到上下统一、纵横配套,充分发挥教育的整体性功效。

2、源于学生,高度自制。由于制度的管理对象是学生,因此,它不应是班主任个人意志的体现。制度应来源于学生,是学生共同意志的体现,是形成学生亲师性,营造民主、和谐环境的前提和基础,只有通过这种师生共同“参与政治、参与管理、参与决策、参与比较复杂的工作”的实践,才能够有效张扬学生个性、倡导协作精神、切实提高学生自制能力。

3、强调连续,注重完善。显然,一个制度只有在连续、持久的执行过程中,才能达成共识,内化为个体成员的行为准则,达到教育目的,但目前我们还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非常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只有时代感、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才具有生命力和生存价值。因此,在发展中不断改进制度,使之趋于完善。

三、制度化管理对班主任管理理念提出新的要求

1、完成两级提升。由于受责任性、阅历等影响,笔者认为,现在班主任在管理班级事务中存在有三种类型——情绪型、经验型和科学型。情绪型的管理多凭个人好恶和心境的好坏,方法简单粗暴,缺少阶段性和全局性,管理可塑性大,常常出现教育的反复性和效果的短期性;经验型的教师一般具有较深的阅历和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能够较好地管理班级,有效实现教育教学目标。但有些管理思路难免与班情、学情不符,缺少前瞻性,影响学生主体性和集体教育功能的发挥,而只有科学型的管理理念,才能有效克服前述管理中存在的不足,符合现代教育的育人观。因此,制度化的管理首先要求班主任要提高认识,完成由情绪型、经验型向科学型的两级提升。

2、转变三个理念。一是由包办型向指导型转变,要充分相信学生内在的主体能力,放开手脚,激发其在管理上的主动性、热情性和创造性,充分挖掘其潜能,教师重点拨疏导,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者;二是由专制型向民主型转变,民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主要体现,家庭、学校的民主有利于推进民主社会化的进程。实践证明,只有在民主、和谐的环境中,才能充分、高效地挖掘学生潜能,利于团结、凝聚、求实、进取,教师只“是在与学生的平等中,处于首席地位”,即平等中的首席。三是由短期性、局部性向长期性、全局性转变,教育者要高瞻远瞩,处理好个性与集体、眼前与长远、阶段与全程的关系,重塑育人新理念,创设育人新环境。

3、促进三种飞跃。一是由劳苦型向高效型的飞跃。长期以来,肩负教书育人双重压力的班主任,往往事无巨细,全包全揽,疲于劳作,“为伊消得人憔悴”。而科学的制度化管理,能有效将班主任从这种劳苦中解脱出来,使班主任有更多的时间、精力进行理性思考和业务的提高,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更益于指导工作。

二是由离心向亲师的飞跃。传统的管理方式往往是应试、升学压力的反映,是教育者的一相情愿,它在许多情况下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化和独立性,部分老师一味奉行“严师出高徒”的古训,教育中只看分数,不及其余,从而使师生间出现情感危机,关系恶化,甚至对立,而科学的制度管理符合学生的心智特征,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照章办事,有效的避免了因情绪化带来的付面影响,易于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三是由松散型向社会化的飞跃。应试理念指导下对学生的教育往往是松散、被动、表面的,教育效果的延展性非常有限,甚至走不出校园,造成课堂内外不一样,校园内外大变样的尴尬局面。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能促使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这种视班级为小社会,学生亲自参与,在自我选择、自我内化、自我控制、集体教育的过程中,逐步推动学生心理、行为的社会化,提高参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为以后发展做准备。

实践证明,班级制度作为学校基础管理中的教育法规,使学生各种行为有章可依,并在不断总结教育经验、改进管理方法、规范管理程序、完善管理体系过程中,有利于稳定教育秩序,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履行班级组织现代化、社会化的功能,开创教育教学的崭新局面。

(来源:思想者园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