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伯罗奔尼撒战争30:终局之战

 时震球 2022-06-05 发布于江苏

伯罗奔尼撒战争已经耗时27年,这场战争实在是太长了,也该有个了断了。

公元前404年,最后的决战终于来了。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场万众期待的最终的决战,其实很简单,简单到配不上“最后一战”这个称号,整个过程甚至有点草率。

故事还要从上一篇讲起。前面由于阿吉纽西战役之后,雅典人把作死的特技玩到了极致,把打了大胜仗的八个将军全都定了罪,最后6个送去见了祖宗,2个脚底抹油(伯罗奔尼撒战争29:最后的作死)。

此时的雅典,当真乱得一塌糊涂。

而反观斯巴达一方,由于吕山德回来了,连带着金主波斯王子小居鲁士也回来了。波斯又重新大把大把给斯巴达砸钱,吕山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重组了军队。有了舰队的吕山德却没有贸然的向雅典城进攻,而是再一次将目光投向了雅典的死穴:达达尼尔海峡。

要不怎么说吕山德是一个难得的将才呢,他知道雅典虽然在阿吉纽西获胜了,但是这只是战术层面上的胜利,并没有解决雅典根本的问题,战略上雅典的软肋依旧在:爱琴海的粮食航线还是它最薄弱的环节。而此时雅典城内乱糟糟的无暇顾及海外战场。于是吕山德趁着这个大好的机会,挥师北上,几天之内就重新占领了达达尼尔海峡重镇兰普萨库斯(Lampasacus)和阿卑多斯(Abydos)。

达达尼尔海峡-马尔马拉海-博斯普鲁斯海峡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其中达达尼尔海峡尤其重要,因为这个鬼地方最宽的地方也就10公里左右,绝对的兵家必争之地,掌握住这一条生命线就等于掐断了从黑海经过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通往爱琴海的主航道。兰普萨库斯和阿卑多斯位于达达尼尔海峡的亚洲一侧,是这一带最优质的的天然港口,斯巴达把这么重要的地方收入囊中等于接管了海峡通行权,相当于把刀架到了雅典的喉管上。

消息传回的雅典,这帮还在内斗的二货总算醒了过来。于是他们又重新选举将军团队,还砸锅卖铁凑了一只180艘战船的舰队,接着对着提洛同盟的盟友一通公,凑了一支3万人的国际联军,由一个叫做科农的将军领衔北上救援达达尼尔海峡,他们希望能够重复当年亚西比德的辉煌(伯罗奔尼撒战争27:生命线保卫战)。

然而历史只会押韵,不会重复。

科农带着这支赌上雅典全部身家的舰队奔赴达达尼尔海峡。当他出现海峡入口处的时候,他绝望地发现,整个海峡的有利地形、主要海港都被斯巴达人控制住了。无奈之下,他把舰队停在了海峡欧洲一侧,选了一个叫阿哥斯波塔米(Argospotami)的地方驻扎了下来。

大家看地图就会发现,之所以选这个地方,是因为阿哥斯波塔米对面就是兰普萨库斯,这就是脸贴脸肉搏的意思了。

接下来要发生的战役,就是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最后一战:阿哥斯波塔米战役。这个名字不太好记,由于阿哥斯波塔米附近有一条叫做羊河(Goat’s River),所以有的史书也把这场战役称之为“羊河口战役”。

180艘战舰停靠在了这个地方。

在雅典司令官科农看来,双方隔着一条海峡隔海相望,非常符合正面对决的思路。

然而就在雅典安营扎寨的时候,一个不速之客出现了,他就是亚西比德。

亚西比德虽然隐退了,但是他时刻关注着战争的一举一动,当他看到吕山德占据了达达尼尔海峡,又看到了希腊军队在阿哥斯波塔米对岸驻扎的时候,他立刻嗅出了这里面的威胁,所以他不顾一切来到了雅典军中,就是为了告诉雅典人:

你这么干是要闯祸的。

亚西比德情绪激动地说,如此排兵布阵,虽然达到了正面对抗的效果,但是由于这条海峡太过狭窄,光雅典一方就有180艘战舰,斯巴达也有将近150艘战舰。大家想想在只有10公里宽的海峡上面,超过三百艘战舰停在里面,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一定会过于拥挤,如果拥挤得战船连掉个头都困难,还怎么形成集团冲锋?雅典的海战优势还怎么发挥出来?而且,如此狭小逼仄的空间,用专业术语说这叫做缺乏战略纵深。一旦打起来,只要前面冲锋的队伍稍微受挫,后面就会被连累,因为你连个缓冲的地儿都没有。总之一句话,你这么排兵布阵就是兵家大忌!

亚西比德指出的第2个致命缺陷是,这个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远离爱琴海的主航线,这会产生一个极为严重的后果:后勤补给跟不上。而战争实质上打的就是后勤保障。亚西比德说你把舰队放在这个地方,看上去是正面狙击了吕山德,其实是把自己置于了十分危险的境地。

从军事专业角度看,亚西比德的这两点,可谓字字珠玑,切中要害。毕竟这小子身经百战,雅典现在的指挥团队是仓促凑出来的,领兵将领经验不足,用中国人的话讲有点“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感觉,实战经验和战术水平一定不如亚西比德这个老兵。现在亚西比德站出来指出要害,多听听肯定没坏处。

然而没卵用。

雅典的将军们冷冷的回了他一句,你已经不是指挥官了。

只此一句,雅典最后的一线生机也被掐断了。

亚西比德含恨而去。

至此,雅典和斯巴达海军,隔着一条游泳就能过去的海峡,驻扎了下来,羊河口战役开始。

在最初的4天,两边都没什么动作,隔着海峡互相骂街。

等到了第五天,雅典那边先憋不住了,觉得干耗着不是个事儿,总得干点啥。于是,雅典人将舰队开出了港口。刚起锚的时候,战术想得挺美:诱敌深入。前面放几条破船去骂街,把斯巴达人引出来,后边主力部队做一个“口袋阵”,等着斯巴达钻入口袋,就扎牢口袋打围歼战,接着全歼斯巴达,活捉吕山德。

然而,吕山德没上当。

如果仔细分析,这完全是这帮雅典将军纸上谈兵。战术虽好,但也要分场合。

刚才说了,羊河口这个地方是个游个泳就能到对岸的地方,两边几乎就是脸贴脸挨着大眼瞪小眼,说句流氓话,你在岸边撒尿,对岸的人都能清楚你家伙的尺寸。雅典打算诱敌深入,前面去送死的几艘船还好说,后面要布口袋阵,战船调动的规模会非常大,就这么一点点的地方要搞这么大的动静,你指望对方不发现?人家又不是傻子,肉眼就能看到你想搞这么大的动作,谁会猜不出来你打什么主意?

说到底,根源还是出在我们上一篇说的阿吉纽西战役,有经验的将军被雅典人自己搞死了,现在上来的指挥官全是新兵蛋子,没上过战场,只会纸上谈兵,于是才有了这种生搬硬套,就这点道行,吕山德要能上当那才叫有鬼。

教条主义害死人!

吕山德下令,全军一级战备,但是不准出战。

雅典人从早上骂到黄昏,能用的脏话都用过了,包括吕山德在内的所有斯巴达将士家里的祖宗八代也被问候了几百遍,但是吕山德站在岸边一脸悠然,什么动作都没有,胃口十分好

骂了一天,雅典人呢兴味索然,再加上太阳都快下山了,总不至于“挑灯夜骂”吧,于是纷纷撤摊儿。

先一步撤退的军队上了岸后也不等指挥官下令,就自顾自三五成群聚集在海滩上生火做饭。海上还有船在往回开,岸上已经有人开始篝火晚会了,整个军营顿时没了军队的样子。

这一切都被对岸的吕山德看在眼里。

吕山德觉得火候差不多了,下令全军出击。

和雅典人军心涣散不一样,斯巴达人在岸上被问候了一天,等的就是出战的命令。

所以接到命令的斯巴达海军像洪水一样朝着对岸雅典人扑了过来,当他们冲到岸边的时候,大多数雅典人已经卸掉了盔甲、拎着葡萄酒杯子正嗨在高潮,哪里来得及反应。在海上返航的雅典舰船也来不及、也没有足够的回旋空间转身迎战,唯一能做的就是加速朝着岸边靠拢,然后聚拢兵力在海滩上,依靠战船组成的“防护墙”进行阻击战。吕山德当然看得出来雅典人的小心思,下命令给正在追击的斯巴达舰队:用挂钩将已经靠岸的雅典战船往海里拖,当战船全部被拖到海面上时,雅典军队面前就再也没有可用作防御的掩体,这时候雅典军队就跟扒光了衣服的裸女一样绝望。

接下来情景已经不能叫做“战斗”,而是“屠杀”。雅典人在斯巴达人猛攻之下溃不成军。战场上一旦形成溃败之势,即便大罗神仙也难以力挽狂澜,而斯巴达一方全体杀红了眼,用手上的刀,把白天收到的雅典人的“问候”加倍还了回去。

当夜色完全降临时,战役结束,两边清点战果,雅典一方战船损失170艘,3万人军队绝大多数没有反抗就束手就擒,而斯巴达一方是:零伤亡!

科农命大,没被抓住,带着10艘船逃了出来,接着他一路向南,逃到了地中海深处的克里特岛,接着辗转投靠了波斯人。

为什么他没回雅典?

废话,往回翻翻,就在一年前,雅典人都可以把打了胜仗的将军送上断头台,现在吃了这么大的败仗,回去还有活路吗?

雅典所有的希望都被对手,还有自己给堵死了,剩下的只有等死!

这一年是公元前405年8月。

阿哥斯波塔米一战,雅典最后一点压箱底的军队全都交代了进去,此时的雅典,人、钱、船要啥没啥,已经没有力气、也没有底气再折腾出什么像样的抵抗。

战后,吕山德志得意满巡视战场,对于战俘,他做了两手安排:

对于雅典士兵,大概有3000人左右,无论老幼,格杀勿论。

对于非雅典士兵,让他们围观雅典士兵被屠杀的场面,之后一律释放,吕山德就提了一个要求:安心回家,不要再加入雅典军队。

而且为了加强心理冲击力,吕山在众目睽睽之下,德亲自操刀砍下了2个雅典将军的脑袋,并且把人头挂在旗杆上示众。

吕山德的这种心理战果然取得了效果,这些雅典盟邦的士兵在看到血淋淋的场面后,还能获得释放,自然是对着吕山德千恩万谢,对于吕山德唯一的要求,也就惟命是从。废话,要是不听话,万一再被逮着,天晓得吕山德会怎么对付自己,现在能活着回去,那就老老实实在家待着,雅典人的事儿,爷不伺候了。

如此一来,雅典帝国最后的希望:盟友集团,也被吕山德瓦解了。

最后,吕山德派人将捷报送往斯巴达,要求斯巴达火速集结军力,将所有陆军全部开到雅典城下与他会合,他要海陆两个方向将雅典彻底围死。接到战报的斯巴达人,总算没有再犯糊涂,两个国王保萨尼亚斯和亚基斯亲自撸起袖子,斯巴达城内的所有16岁以上公民加上伯罗奔尼撒同盟召集起来的军队,两位国王各自率领一支5000人的部队,星夜兼程杀向雅典城。

干完这些,吕山德指挥海军从达达尼尔海峡挥师南下

所有人都知道,战争就要结束了。

此时的雅典城内依旧乱糟糟的,所有人都在咒骂、抱怨、指责、争吵,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解决问题。事实上,此时的雅典,除了等死,已经没什么能干的了,就算伯里克利重生,也难扶大厦之将倾。

此时能当兵的也都死在了前线,能带兵的都被雅典人自己折腾死了,此时雅典人痛哭流涕,全是当初脑子里进的水,怪不了别人。

所以当吕山德和斯巴达陆军兵临城下的时候,雅典人总算不那么纠结了,在象征性抵抗了一阵子之后,雅典人开城投降。

这一年是公元前404年的春天。

雅典陷落了,所有人都觉得,战争可以划句号了。

但是吕山德认为,有个人需要解决,否则战争不算彻底终结。

大家猜出来这个人是谁吗?

对了,就是亚西比德。

此时的亚西比德跟一条丧家狗没啥区别,但是由于亚希比德是一代名将,影响力太大,吕山德不可能让这么个人继续留在世上威胁斯巴达。但是又不能做得太明显,于是他想了个招,因为前面我们说过,亚西比德在波斯混过一段日子,于是吕山德让波斯人和亚西比德打了个招呼,让亚西比德来波斯一趟有事儿谈。亚西比德没想到里面有诈,如约而至,然后吕山德和波斯宫廷好好“招待”这位客人。结果亚西比德到了波斯立刻就失踪了,没几天就传出了亚西比德死在了波斯的消息,这中间发生了啥,吃瓜群众心里雪亮。这个雅典“三姓家奴”,同时也是斯巴达和波斯眼中最可怕的敌人,以这种方式结束了生命。

至此,为期27年的伯罗本尼撒战争,也就结束了。

战争是结束了,但是这场战争的影响和留给我们的经验教训实在是太多了,作为一个有点逼格的写手,最后还是要总结上两句。

如果你在前面的文章一路跟下来的话,你会发现,雅典好几次把斯巴达逼入了绝境,每次斯巴达都是背水一战,靠着一两个猛人才勉强给斯巴达续命。而反观雅典,每一次他都是在掌握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失败了。一路看下来你会发现雅典输得实在莫名其妙,而斯巴达总是赢得磕磕绊绊。

所以与其研究斯巴达是怎么赢的,还不如研究一下雅典是怎么输的,而雅典究竟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最直观的答案是:关键时刻掉链子。

但是追问一句:为啥雅典每次都是关键时刻掉链子呢?如果一次两次,你可以说是偶然因素,但每次都这样,那这一定有深层次的原因。

雅典战场上的失败其实是政治的失败。

西方兵圣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这句话简单理解就是,战场上的形势变化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其实是国内政治的因素。同样,这句话进一步可以理解成,一个国家在战场上的表现也是国内政治现状的反映。一个国家军队在战场上选择什么样的战术,任用什么样的指挥官、打成什么鸟样,表面上看是军事问题,但背后都是政治问题。

于是这就触及到了一个根本问题:雅典的政治体制。

雅典之所以每次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问题不是出在前方将士,而是在雅典城内。雅典越来越恶劣、越来越极端的政治生态,让本来好好的一个国家运行系统被搞得乌烟瘴气。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前面故事中反复出现的政客煽动游戏。雅典的政客们总是千方百计煽动雅典老百姓朴素的爱国情绪,而雅典老百姓,只有简单纯的情绪,却没有政治游戏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知识储备和理性分析能力。老百姓这些情绪很淳朴,然而对于国家利益和治理而言并无太大的用处,反而会因为简单朴素的爱国热情让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最后让事情越来越复杂、矛盾越来越激烈。

那么为什么雅典政客如此热衷煽动游戏呢?是因为老百姓手上却有决定政客饭碗的东西:选票。当时的雅典是一人一票的直接民主制度,简单说就是只要你是雅典公民,哪怕你是个痴呆,你也有一票。这种制度运作起来会和现实产生巨大的矛盾:因为政治是有门槛的,对人的专业性要求极高,参与者需要足够的经验、学识、担当、格局、魄力、领导力和执行力,是一种高级智力游戏,不是阿猫阿狗随便就能玩儿的。但是在雅典“一人一票”的直接民主制下,有决定权的是全体普通老百姓,但是这些老百姓有几个满足这些门槛呢?而且看过《乌合之众》的都知道一个常识:群体的智力往往是低下的。这个时候,政客能怎么办?只能拣老百姓爱听的说,刻意隐瞒事实背后的真相和逻辑,因为真相往往都是残酷冰冷的。普通老百姓手上有选票,却缺乏起码的理智,残酷的真相会让他们受不了,结果一定是谁戳破真相谁遭殃,谁说实话谁就别想上台。

在这种逻辑下面,谁表演能够讨最多人喜欢,老百姓就把票投给谁,至于他说的究竟是不是真相、是不是符合逻辑,根本不重要。那么怎样才能讨人喜欢呢?很简单:有利于自己的就使劲煽动老百姓的情绪,不利于自己的就千方百计甩锅对手,总之千方百计就是迎合老百姓简单朴素的情绪就对了。政治决策这么严肃的事情变成了欺世盗名的表演,变成了沽名钓誉的做秀。所以雅典才会出现了前面提到过的现象:每次都是抓了一把好牌却打了个稀烂,每次都是在关键的时候掉链子,雅典不是败在了斯巴达手上,而是被自己人折腾死的,是雅典内部政治衰败导致了雅典走向没落。

政治的衰败,这才是雅典战败的深层次原因!

这种现象,放到今天一样可以找到大把案例,看看今天的西方世界,再看看雅典的这幅德性,呵呵。

最后,还需要对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做出回应:到底应该怎样看待民主制度?

简单说三点吧:

1.民主有优劣之分。今天我们所说的优质民主指的是代议制民主,不是雅典这种一人一票的直接民主,雅典的这种民主只会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是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口诛笔伐的劣质民主典型,苏格拉底就是死在了这个坑爹制度上。今天学者嘴里说的优质民主制度是改良后的代议制民主,主要提出人是英国人约翰.密尔,他曾经写过一本《代议制政府》,就是基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担忧,进行了改良后提出来的。民主是有优劣之分的,别听人说到民主就热血沸腾,搞清楚里面的区别是关键。

2.民主是强盛的结果,不是强盛的前提。你看看全世界那么多实行“民主制度”相对成功的国家,哪个不是发达国家,这些国家不是因为实行了民主而强盛,而是强盛起来之后,社会和人民要求他们必须将以往的丑陋不堪的东西改掉了或者隐藏起来,这才有了今天的民主制度,这些国家在实行民主制度之前,哪个不是双手沾满鲜血的刽子手?这里面的因果关系要清楚,别被忽悠瘸了。民主制度只是人类到目前为止尝试的众多政治制度中的一种,全世界的学者给出的一致判断是:民主制度是所有制度中表现最为平均的一种,它不是最好的制度,但不是最糟糕的制度,仅此而已,并没有大家想象那么完美,所以也不要过分迷信。

3.民主也需要治理。不是说有了优质民主,比如代议制,就万事大吉,怎么胡搞都没问题。不要太过于相信制度决定论,任何制度都是人设计出来的,也需要人去执行。而人在执行的过程中,一旦动作走样变形,缺乏监督、私欲膨胀,再好的制度也会被玩烂。所以民主制度在执行层面同样需要治理和改进,争论民主制度是不是好东西根本不是重点,重点是实行了民主制度后,国家是否可以避免托马斯.霍布斯在《利维坦》里描述的那种“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的恐怖环境,国家能够给与公民高效、廉洁、透明、公正的环境,这些问题比单纯讨论民主是不是好东西要深刻得多。

雅典就是没明白上面这些道理,今天的国际社会,装傻充愣、别有用心的人和国家还是一抓一大把。

人从教训当中吸取的唯一教训是:从不吸取教训。

挺讽刺的。

不过不管怎样,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了,但是故事还没完,后面的事儿,更多更热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