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权力的游戏4:要有自己的班子和路线

 时震球 2022-06-05 发布于江苏


在平定了希腊世界叛乱后,亚历山大迫不及待得宣布,将带领希腊世界东征波斯。

看清楚措辞:迫不及待。

希腊和波斯是老对头,差不多一百五十年前两边祖宗就开始明争暗斗了,真刀真枪干起来的就有两次,至于背地里互相捅刀子的事情那更是多到数不过来。所以亚历山大说要带兵去干波斯,这一点都不奇怪,毕竟这属于先辈留下的手艺,不能丢。

但是问题在于,他为啥这么迫不及待?

那就要说到,亚历山大的现实处境。这事儿还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很复杂的政治问题。

多数人会天真的认为,亚历山大对内摆平竞争对手、对外镇压了不服的城邦,大杀四方,威风凛凛,此时的他的地位和权力应该就稳了吧。

图样图森破!

真正的威胁都不会是浮在表面的,你看得见的威胁只是小角色,大boss都隐藏在背后层层黑暗之中,你用肉眼看不见的威胁才是要命的威胁。

换句话说,不管是内部的王位竞争者还是外部的刺头城邦,这些都是核心矛盾最浅显的表现而已,亚历山大把这些浅层的麻烦干掉也只不过是暂时压住了矛盾,但是还远没有到解决的地步。上面提到的等等这些只是热身运动,正式比赛现在才刚开始。

现在就让我们看看,亚历山大所面临的真正的内忧外患到底是什么?

先说内忧:表面看亚历山大的内忧是有人和他争王位,但是深挖下去,这个问题的本质是马其顿新、老两个政治集团的权力斗争。

请大家一定记住这个结论,这是亚历山大继位以后马其顿头号难题,也是核心矛盾,更是后面一堆故事的总根源。

说到权力之争,请大家再往回翻翻上一篇内容,奥林匹娅丝为了儿子亚历山大能够坐稳王位,在马其顿拉开了一场腥风血雨的大清洗,一帮可能威胁到儿子的人都拉出去剁了。但是,请大家考虑一下这个问题:奥林匹娅丝杀的可都是马其顿最有权势、身份最为贵重的一群人,这帮人手上掌握的力量也是了不得的,照理说你要杀这些人,这帮人不和你拼命才怪,可是现实是这些人就被奥林匹娅丝砍了个精光,马其顿国内也没见到什么风浪,这怎么解释?

真相只有一个:奥利匹娅丝获得了关键人物的支持。

那么什么人在挺奥利匹娅丝呢?

其实这个问题应该换个问法:究竟是什么人,有这么大的能量可以帮奥林匹娅丝干这么大的事情?

你只要稍微有点政治常识应该就能猜出来了:老臣集团。

腓力在位24年,不仅战功卓著,内部也被治理得井井有条。这些成绩不是靠腓力光杆司令能干出来的,而是手底下一帮人形成的核心班底共同努力的结果。这帮人员个个都是腓力的亲信故旧,也个个都是跟着腓力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才到今天的,哪个都不是善茬,这帮人在马其顿形成的势力简直可以说是只手遮天。虽然腓力嗝屁了,但是腓力留下的这帮老哥们儿基本没怎么受影响(没人敢动他们),照样权势熏天。

前面我们讲到,腓力被刺杀,其实就是马其顿国内新老两大政治集团之间的权力斗争(权力的游戏2:朕不给,你不能抢)。随着腓力被刺杀,斗争看上去好像分出了胜负,但是深层次的权力格局并没有太大的改变。腓力留下的这帮老臣勋贵各个都是骄兵悍将,面对新上任的领导和新的路线、方阵、政策,绝不会乖乖就范。

说了半天,大家一定等不及想见见这帮老家伙,到底是何方神圣,能有这么大的能量?

现在让我们隆重请出两位“老家伙”的杰出代表:帕曼尼奥(Parmanion)和安提帕特(Antipatros)。

要说这两个老家伙有多重要,我举个中国人都熟悉的例子你就明白了。

如果把腓力比作中国汉朝的刘邦,这两个老家伙对于马其顿,对于腓力本人而言,可谓左膀右臂,那么帕曼尼奥就是韩信,安提帕特就是萧何。

我们大家都知道汉朝有三杰。汉高祖刘邦还分别点出了三杰各自擅长的领域,韩信擅长打仗,萧何擅长后勤,张良擅长计策。而这个类比拿到安提帕特和帕曼尼奥这里十分贴切。

帕曼尼奥相当于腓力二世的韩信。他主管军事,是马其顿军队的二把手。由于马其顿是一个军国主义国家,大小一切事务都是围绕军队而展开的,所以你也可以认为,帕曼尼奥就是马其顿帝国的二把手。这个人自从腓力当上国王之后,就一直是腓力在军事上的第一助手,比如前面我们讲述过喀罗尼亚战役中,帕曼尼奥就是右翼指挥官。腓力所创造的马其顿方阵当中最重要的重装步兵方阵,其主要指挥官就是帕曼尼奥。这么重要的军队交给这个人,也足见腓力对他的信任。这个人天生就是打仗的料,几十年下来几乎没打过败仗,在军中绝对是一言九鼎的人物,他的儿子、女婿、部下、朋友全在马其顿军中担任关键职务,这些人盘根错节,成一张巨大的利益网,掌控着马其顿最重要的力量:军队。

而另外一个重臣安提帕特相对低调一点,但是他的影响力绝不在帕曼尼奥之下。和帕曼尼奥不同的是,安提帕特更多的像一个大内总管的角色。这个人也是从军队起家,一度是腓力的禁卫军队长。腓力对他极为信任,曾经当着大庭广众的面说过“只要安替帕特给我站岗,我就睡得很香”这种话,除了有搞基的嫌疑,我们也看得出来腓力对这个人信任到何种程度。由于腓力一天到晚在外面干架,家里的事情不能没人管,于是安提帕特就成了不二人选。在接下来的二十年时间,这老家伙除了不直接管打仗,别的啥都管,从老百姓的吃喝拉撒到王国内政外交,这一大摊子事情全是安提帕特这哥们儿一个人在操心,差不多就是萧何对于刘邦的作用。20多年下来,安提帕特不仅本人威望深重,他的门生故吏遍及整个马其顿行政、司法、社会、经济、文化各个系统当中,虽然没有在前线杀敌立功那么光芒四射,但是在马其顿内部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大总管的分量不是一般的重。

说了这么多,大家应该能体会到,这帮老家伙的权势有多恐怖了吧?

也正因为如此,亚历山大在这种情况下继位,必须得到这帮老家伙的支持。如果他们和亚历山大对着干,别说日后施展拳脚,眼前王位能不能坐稳都要两说。

而现在亚历山大顺利接手了王位,而老妈奥林匹娅丝为了儿子的王位不惜大开杀戒,屠灭了那么多马其顿的高门大族居然没啥阻力,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这帮老家伙点头了。

那么老臣集团凭什么要认亚历山大当新老板呢,特别是亚历山大的老妈还是被前老板腓力抛弃的女人,这帮老家伙为什么铁了心支持她呢?

因为利益交换。

这一点没有什么好说的,在权力场上混的没有人会学雷锋。这帮老家伙凭什么帮你,说穿了还是在于交易。他们这伙人虽然位高权重,但危机意识还是有的,毕竟一大家子要养,还有要维持自己世家豪族的地位,也需要为家族子孙在官场铺路。既然如此,和亚历山大合作成了他们的最佳选择,因为那个时候毕竟亚历山大是血统最为高贵,合法性最强的继承人,与他合作,这帮老家伙不吃亏。

于是,这就有了我们前面提出的问题的解释:老家伙支持亚历山大清除竞争对手,亚历山大回报老臣高官厚禄。这场交易十分彻底,两个老家伙默认奥林匹亚斯将阿敏塔斯和阿塔罗斯家族抄家灭族,而作为回报,亚历山大保留了帕曼尼奥和安提帕特现有的职位和权力,并且他们家族中的所有男性成员,包括他们的儿子、女婿,亲属、兄弟,全都得到了提拔,这两大家族的子弟依靠裙带关系,进一步掌控了马其顿各个关键位置。比如,帕曼尼奥的两个儿子就担任了马其顿方阵骑兵和步兵的指挥官,在军中的权势得到进一步巩固,而安提帕特的儿子和门生也都进入了国家行政司法管理部门,话语权进一步提高。

但是,如此一来就产生了新的、重大的问题:老臣集团进一步做大,成为亚历山大的心腹大患。

虽然亚历山大和老臣集团交易是处于对现实的妥协,为了坐稳王位不得不如此。但客观上却让老臣的权势越来越难以制衡,成了尾大不掉的趋势,这种权力分布对亚历山大而言,成了他权力道路上的最大绊脚石。

为了巩固王位,不得不容忍老臣集团熏天的权势,这才是亚历山大终生面临的顶级挑战之一,后面的许多故事内容都和这个挑战有关,这个挑战,也成为了马其顿帝国和亚历山大执政道路上的最大的内部忧患。

说完了内忧,再来看外患。

马其顿的外患,表面来看,是希腊世界不服亚历山大这个黄毛小子。当时的南部希腊各个城邦,看见亚历山大确实想骂娘:这小子奶味儿还没散干净呢,就这副倒霉模样还想对老子指手画脚,你丫配吗?大概都是这个心理吧。

但是如果你仔细分析史书的记载会发现,希腊人的这种情绪,背后隐藏着深层的集体心理:与其说他们对亚历山大不满,不如说是对马其顿不满。换句话说这帮希腊人不过就是因为对马其顿有意见而把气都撒在了亚历山大这个黄毛小子身上罢了。

那么他们到底对马其顿有什么意见?

合法性不足。

大家不要粗浅得认为,只要拳头够硬就能统治天下,就能千秋万代,这种想法是很幼稚的。一个国家要想稳定发展,有两样东西必不可少:暴力与合法性。

暴力可以简单理解为枪杆子,杆子里是可以出政权,但是枪杆子打出来的政权能不能保得住,就不是枪杆子一家说了算,这时候就需要合法性来帮忙了。

合法性就是笔杆子,作用就是告诉大家,你除了会打抢,还有别的过人之处,比如我有先进的科技、全新的观念、不同的宗教,创新的制度,我用枪打下来的成果就是希望推行我的这些好东西和大家分享,以后你们跟着我,钱越赚越多、活的越来越爽、混得越来越有面子,只有这样说服大家,人家才会真心跟随你,不会搞阳奉阴违,两面三刀那一套,这样你打下来的江山才能坐得住、坐得稳。要是你只会打枪,成天见谁不爽就打打杀杀,那你和土匪有什么两样,别人凭什么服你?古今中外,你见过哪个土匪能成事的?

这就是为什么任何一个成功的国家或者伟大的公司,做大之后一定会在思想领域花大力气。对国家而言叫做构建国家精神,一定会启用大量的读书人,重视舆论工作,对公司而言,叫做打造企业文化,建立一支有统一价值观的团队,这样才能基业长期,本质上一回事儿。

也就是说,合法性是和武力一样重要的工具。而且由于合法性很难量化,是存在大家脑海中的观念,而观念这玩意儿看不见、摸不着,你只能引导团结大家接受,想要完全贯彻却很难。

而亚历山大即位的这个时间点,很不巧,就赶上了合法性危机。

事情还要追溯到他老爸腓力那里。虽然腓力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组建了“科林斯同盟”,但是由于他死得太早、太突然,这就给“科林斯同盟”留下了一个bug:没来得及做深度政治整合。也就是说,此时的希腊世界看上去是统一了,但是状态却是“散装”的。大家只是因为害怕马其顿的武力才被迫屈服,但是内心里,这些希腊人还是认为马其顿人是野蛮人,是个“瘪三+二货”,根本没资格统治希腊世界。这就造成了“科林斯同盟” 大家都各怀鬼胎,面和心不和的局面。

所以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腓力一死马上有人跳出来造反,不是他们对亚历山大有意见,而是他们对于马其顿的领导地位,压根就不认!

看到这里,我们也就能总结一下,亚历山大他所面临的真正的内忧外患是什么:对内是老臣集团居功自傲、尾大不掉,亚历山大一时半会儿还拿这帮老家伙没什么办法,对外则是希腊一堆小弟认为马其顿当领导不够格儿,马其顿的领导力和领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这才是亚历山大面临的真正的困境。

对于亚历山大而言,他无法逃避,必须面对和解决这些困境,才能够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光靠暴力是没用的,你杀再多人,也解决不了人心向背的问题,更没办法改变权力的结构,想要彻底解决问题,就必须拿出切实可行的施政纲领和路线计划出来。

亚历山大想到的对策是:东征波斯。

你一定会问,为什么征服波斯就能够解决亚历山大的麻烦呢?

因为波斯对于希腊而言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对于希腊而言,波斯不仅是一个敌手,更是一个心结。纵观希腊世界几百年,能给希腊世界造成深重灾难和影响的,只有波斯这么一个外来敌手。自从希腊世界成立以来,它不断的对外扩张,通过殖民和商业种种方式,希腊文明在地中海沿岸开花结果,唯独在波斯这里碰了一鼻子灰,非但没能成功同化人家,反而还被人家压着打了两次。要不是希腊世界使出了洪荒之力,费了大力气把波斯人赶了出去,也许现在的希腊世界就是波斯人的天下了。所以自从马拉松战役之后(第一次希波战争2:马拉松),波斯就成了全体希腊人的一个心结:奇耻大辱。

所有的希腊城邦不管内部有多么巨大的分歧,对于波斯态度是出奇的一致,只要有机会,就一定要干死丫波斯。

这是全体希腊人的集体心理,你也可以理解为这是全希腊的政治正确。换句话说,只要打着为希腊报仇的旗号,就等于抓住了全体希腊人的痛点。全体希腊人哪怕再不喜欢马其顿,也不会拒绝和波斯干架的机会,因为这是整个希腊的大义名分

如果马其顿能够组织起大家一起向东去干波斯人,不就等于在矛盾重重、分歧巨大的希腊人内部找到了一个大家都认账的平衡点,这样不就可以把一盘散沙的希腊人捏在一起了吗?

而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马其顿军队实际担任了主力部队,亚历山大是领导角色,那么一旦征服了波斯,马其顿和亚历山大在全体希腊人心中的威望将达到空前的高度,那个时候希腊人看马其顿人的眼神就不是土鳖二货,而是带领大家报仇雪恨的伟大领袖。既然是伟大领袖,自然有资格号令整个希腊世界,也就没人能够对马其顿的领导地位说三道四了,毕竟是马其顿人带领大家干掉了几百年来的宿敌,还有比这个更加有说服力的功绩吗?如此一来,马其顿在希腊世界的老大地位也就彻底稳了,合法性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这是对外的效果,而对内,远征波斯同样可以解决亚历山大的内部问题。因为总有新人渴望建功立业,而只要打仗,就能给到这些人舞台和机会,一旦这些新人冒了出来,亚历山大就能将这些人收入自己的账下,悉心栽培,那么时间一长,这些人成长起来,就能够成为亚历山大的亲信班底,去和老爸腓力留下的老臣集团对抗。

看清楚了这里面的弯弯绕,也就明白了我们开头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亚历山大迫不及待开启了东征事业。不是因为他和波斯有不共戴天的仇恨,而是亚历山大需要借波斯这块磨刀石巩固自己的权力。对波斯开战,说白了是亚历山大要启动自己的班底和自己的路线,这不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因为是政治问题,所以东征也就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波斯即将迎来亚历山大狂飙突进的侵略。

历史也来到了十字路口,波斯,你准备好了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