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彭宇案最该反思的是:如何保护一个被冤枉的法官?

 隐遁B 2022-06-05 发布于广东
图片

来源:北京瘦马Pro;作者:知产案例君

最近又有人提起彭宇案,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反思的案子,我只是不同意大部分人反思这个案子的角度。

彭宇案早就事实清楚了,案件本身没什么问题,彭宇在派出所的笔录,以及判决后在媒体采访的时候,都承认了撞到了老太太。

所以大量的道德审判,推波助澜、杞人忧天的批评,都是建立在媒体错误的口号煽动之上的。所谓的“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不过是一句媒体炒作的口号,与案子完全无关。

彭宇案受伤最大的有两个:一个是中国社会的道德,一个是主审法官王浩。而社会道德还可以借此获利,让国人认识到我们的道德水准下降到了如此卑劣的地步。只有法官王浩是纯粹的受害者,直接丢了工作不说,还必然因此遭受巨大的精神压力、身败名裂。

中国的法官往往如此,不知不觉办了个小案,可结合起来媒体、多疑又爱看热闹的民众,往往不小心成了社会道德堕落的替罪羊。

彭宇案最值得反思的不是裁判、道德,而是法官职业保障问题,法官如何面对滔天但可能错误的舆论,以及在负面舆论的时候,法官如何保持他职业的独立性与稳定性。

法官职业保护,强调了很多东西,但大都停留在红头文件里。实际上法官职业保障,喊了多年仍然不过是把法官放在了蜘蛛网上,看着是保障,实际一股风就吹坏了。

法官职业保障核心的点在于,赋予法官独立性、稳定性。而我们无数的文件,都没能明确这一点,基本是南辕北辙的强调法官的追责,以恐吓的方式逼迫法官更加勤勉。

结果,法官不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裁判,反而在裁判之前他要判断舆情、当事人心理,大局这些无关因素。这样一来,所有的裁判都是削足适履,畸形的裁判。

我们现在的做法,是把王浩调走,尽管客观上是体制内特有的保护方式,但实际上王浩法官仍然不过是在舆论与法院、领导之间建立的隔离带。避免怒火扩大。

所以王浩是牺牲品,在舆论、单位、单位领导之间,他的牺牲保全了自我与他的单位。

过去这么多年,很多人都从社会道德角度反思彭宇案,实在是孝子们哭错了自己的祖宗坟头。彭宇案本身与道德无任何关系。

倒是法律人无需跟风,冷静下来想想自己。如果你是王浩,除了认倒霉还能做点什么?谁能给裁判者提供一间遮风避雨的场所......10年很快过去了,但问题一直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