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时候飞着飞着就会看到进场图和进近图中的一些变化,图上的前缀从以前的RNAV变成了现在的RNP。乍看还以为需要有RNP资格才能运行,后来经过一番资料查找才理清其中的来龙去脉。 随着PBN技术的推广和深入,其对飞行的影响和作用也越来越大,然而在ICAO推行PBN的这些年,由于航图的不统一,在实际运行中,给飞行员和管制员都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和混淆。 现阶段我们看到的命名可能有RNAV (GPS) RWY XX, RNAV (GNSS) RWY XX, RNAV (RNP) RWY XX等,以及附加X/Y/Z等后缀字母。为了避免这种混淆,ICAO下了狠决心,决定对这些命名进行规范和统一。 所以以后我们看到的最终规范航图命名就是这样的了。 这么看来,有些机场已经走在了时代的前沿(比如武汉)。当然这对飞机、程序设计、管制等都有新的要求。 当然在规范航图命名的路上,也有过渡期和适应期。所以在最后期限2022年11月30号之前,我们会看到不同版本的航图命名方式。从RNAV1到RNP1对飞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轮车小弟插话:所以对于这两个概念理解尤为关键,其实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OPMA(如下图↓)】 1 RNAV 区域导航(area navigation),一种新的导航方式,飞机不再必须沿着导航台飞行,航路可由一系列的地理坐标点定义,既可以选择更直的航路,也可以在考虑气象、流量等因素和条件下将航路设计的更加优化。 它可以使航空器在导航信号覆盖范围之内,或在机载自备导航设备的工作范围内,或二者的组合,沿任意期望的航迹飞行。 RNAV的精度以海里数表示,即在95%的时间内应达到的导航精度。 RNAV没有对机载设备提出导航性能监视和告警的要求。 1 RNP 所需导航性能(require navigation performance),是一个指定的空域内运行所必须的导航性能精度的描述。 RNP的精度以海里数表示,要求飞机在95%的飞行时间内,机载导航系统应能使飞机处于其中。 RNP还要求机载导航系统确保飞机在99.999%的飞行时间内保持在一个较大的安全容限区域内,安全容限区域的水平数值是2倍的RNP精度值。 RNP包括了对机载设备性能监视和告警的要求,并能向飞行员显示是否达到了预定运行要求。 对于飞行员来说,我们需要了然于心的就是飞机是否能满足进近图中规定的精度以及飞机性能要求。 有时候我们会听到有些飞机申请传统进离场程序,是因为飞机导航性能达不到要求。飞机是否满足性能要求,我们可以通过飞行计划放行单来进行确认。放行单中的“PBN”项来表示区域导航(RNAV)和/或所需导航性能(RNP)的能力。如“PBN/A1B1C1D1L1O1S2 NAV/ABAS ”。 【三轮车小弟插话:我们除了发现平时的进近航图中会有这个RNAV、RNP前缀之外,就算前缀有RNAV,大家也可以仔细观察一下,RNAV后面必接一个进近方式,常见的就是RNAV ILS APCH,但RNP就不是,可以有ILS、AR,或者自己就是一个“RNP”进近...; 不过马上随着航图的更新,我们很快就会得到一个统一的名称啦】 下期再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