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 房 之 趣 , 贵 在 自 在|诗歌|艺术|王羲之|审美|画意

 灯下悦读 2022-06-05 发布于广东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兰亭集序》晋·王羲之


对于美之鉴赏,不一定非得常相端详,方能领会精髓,若能心手相忘,或有变化些许之悟。

其行止之法,当追求平淡天真,不囿于物,以使物我为一。如有会心处,艺术审美之境界自能隐约呈现心底一二,其畅神与快心之感,实为“偶然自得,不拘常法”之自然因果。



但凡文人书房之小件器物,大多与琴棋书画四者相关。或为心神抱负外显之姿,或为工具材料衍生之器,或为阡陌相通徒然之径。尤其书画者二,甚值古代文人重视之普遍。盖因中国文人之书画,皆为“引书入画”之作品,尤推笔墨青睐之个体情趣,正谓“夫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能书者,皆能画”。故而在中国古代,能成为画家的文人,几乎也都是书法家与金石家。



于今静观,诸如安于拙陋之文人书房器物等,洞其对“美”之采撷,可归纳成“五要”:一曰“简”;二曰“拙”;三曰“淡”;四曰“偶然”;五曰“纵姿与奇崛”。其“书情画意”之美,可大而见小。嗫喏之状,仿佛一尾怕生的小鱼,潜定在时光河流的暗影处,静寂几乎,纹丝不动,其身形行知隐约其中,尽彰显生活之静好与安稳。



或谓收藏之美,当以平淡为上。其意义不能自显,暗忖其中真谛,应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自足与知足;应是“一寸相思一寸灰”的铭心刻骨;应是清明雨后,缀满晶莹水珠的残破蛛网;应是过往的感伤,倒映在清澈溪流的碎银光。



踌躇之下,其审美态度或现“怅然而立”之感悟:有几颗星,明灭于天外;春寒的空气,如冰丝拂体;庭院里的厚重青石,不染一尘一埃,唯见苔生寂寞……


世间万物,皆能困于审美与记忆中下意识缓慢地生长。其生机似若黑夜里微微摇曳的烛火,又仿佛香炉中若有若无的袅袅残烟……不闻些许声音,不见水花激溅。


娇俏的春天自身畔轻灵地走过,脚步轻悄,态度怡然,生怕扰乱了这“云光风色”的寂静。

审美的旷然境界,大有领“主观之自在”要义的“自在”。其心境,当为“可有可无”之态,诚谓“减则不虚,加则随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