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希恕医案188

 本能学堂a昨年 2022-06-06 发布于河南

『医案188』陈某,男,68岁,病历号106362。

1964年7月9日初诊:1962年5月左侧肢麻,逐渐移转右侧,近日则下肢痿痹不能行动,并逐渐向上移,腰亦不能支持,坐立均感疼痛,口干欲饮,小便黄赤,四肢常冷,舌微有白苔,脉沉细。

血主左而气主右,病先于左而及于右,始为血痹,害及气机,因致营卫俱有不和,病始于经脉,终传于脏腑,腰骨不支,二便失调,已显侵及肾脏,为仿肾气丸法,以强其脏。

生地黄六钱,白芍四钱,当归三钱,川芎三钱,苍术三钱,茯苓三钱,泽泻三钱,桂枝三钱,川附子三钱,炙甘草二钱。三付。

7月12日复诊:药后显有减轻,下肢已稍能行动,眠食亦均有好转,仍予前方,生地黄增为七钱,消息其治。三付。

7月16日三诊:扶物自能行动,颇有好转,唯感咽痛,似有痰难咳之象,腰仍痛。

柴胡四钱,黄芩三钱,天花粉五钱,生牡蛎六钱,川芎三钱,苍术三钱,茯苓三钱,杜仲三钱,泽泻三钱,炙甘草二钱,桑寄生三钱。三付。

『分析』

一诊时病家的脉证表现:肢麻,下肢痿痹,腰软有痛,口干欲饮,小便黄赤,四肢冷,舌微有白苔,脉沉细。

1、肢麻、下肢痿痹、腰软有痛、四肢冷、舌微有白苔、脉沉细——三阴病范畴,腰软有痛并且脉沉细,这当是太阴病,考虑肾气丸证;

2、口干欲饮、溲黄赤——乍看是阳明病,在太阴病基础上出现此证,当是虚而生热之象,增加生地剂量。

综合而言,选择肾气丸,增加生地剂量。

胡老此时选择当归芍药散加生地、桂枝、附子、甘草,整体是以养血祛湿为主,以生地增加养血清热之力,桂枝、附子温阳通经,以当归芍药散为主方似乎不妥。

二诊证治类似,增加生地剂量。

三诊咽痛为主,似有痰难咳之象,腰仍痛。治疗上似乎以半夏厚朴汤为主。胡老此时选方较杂,没有明确主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