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五年四月二十五,在北京的一所宴厅中。伟人正在做东,八位元帅在一旁陪同。宴会上主宾尽欢,气氛相处的非常融洽。而伟人这场宴请的客人正是国党名声显赫的大将卫立煌。那么,为什么伟人会这么大排场的接待卫立煌呢? 难道是卫立煌做出了什么重大的贡献吗?视频前的你们认为卫立煌值得伟人这样做吗?请把你的想法打在屏幕上。本期视频为您揭秘隐藏在这件事背后的一切。也请您长按点赞加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卫立煌说到卫立煌,就必须简单了解一下那场将全国解放过程加速的辽沈战役。一九四八年八月,在解放军长达两年的战斗后,国党被我军重创,东北地区也被解放军掌控了很大一部分。而国军此刻的兵力正集中在锦州,长春,沈阳三大重要城市。 虽然负隅顽抗的国军可以等待友军为他们提供空投。但物资仍旧较为匮乏。随后,党中央在西柏坡展开会议,决定在东北发动一次大总攻。进一步将东北地区的优势扩大。毕竟较之我军,国党在东北地区的优势并不算大。且东北地区拥有当时我国最先进的产粮区和工业区。 这里一旦解放,战士们将拥有一个物资充足的大后方。而当时负责驻守在东北地区的国党司令便是有剿总之称的卫立煌。对于当时东北的情况,蒋介石心中充满了忧虑。便给卫立煌发电,让其放弃沈阳长春,退守锦州,这样做可以把优势全部集中,真到了必要时刻,也可以保全大部队的有生力量。 但卫立煌对此不敢苟同。一定要将三座城市守住,进而保障国军在东北的局势,等到合适的机会后,以沈阳作为中枢地区,开展防御,并随时准备对剩余两座城市进行支援。蒋介石和卫立煌因为是否将主力部队调往锦州而僵持不下。 直到后续辽沈战役爆发。国军在东北地区并未做出战略部署而出局。而此刻的解放军已经以风卷残云之势,切断了锦州通往关内的重要通道。将国军部队彻底孤立。在后续的战斗中,国军驻守在东北的部队被解放军全歼。最终在我军正确的政治引导下,在长春驻守的曾泽生军长发动了起义,长春也因此解放。 一系列的事让蒋介石猝不及防。但东北地区关系重大,老蒋只能再往此处增加两大兵团。配合沈阳军队将锦州收回。但解放军使用了包围穿插战术后便将他们悉数歼灭。并俘虏了多名国军高级将领。国党再度将锦州夺回的希望彻底破灭。那么,沈阳屯驻的大量国军为什么没有趁机出手呢? 原来,老蒋给卫立煌下达夹攻命令后,卫立煌一直以守卫沈阳为由,违抗了命令。就算老蒋再三催促,卫立煌仍旧对手下说到,我们只需要加固沈阳的防御,不用去做那些无谓的抗争。但这些话其实都是空谈,当时的沈阳可以说固若金汤。几乎没有任何可以再次加固的地方。 沈阳城内一些老蒋的直属部队都对此表达了强烈的抗议。奈何卫立煌的身份是总司令,就算心中有任何不满,都必须服从军令。也正是因为卫立煌拒不出兵,才让解放军挫败了国军的增援部队。进而集结兵力对沈阳发动进攻。为此,老蒋甚至做飞机专程来沈阳开会。大声训斥东北的将领对战争的消极态度。 但蒋介石飞走后,沈阳守军仍旧没有采取行动。最终解放军成功攻克了沈阳,数十万国军不是起义投降,就是被歼灭。东北境内也被全部解放。另一边,国党在东北失守后便开始搜寻问题所在,归根结底,东北会失守完全是因为先丢失了锦州。 在沈阳守卫的卫立煌没有执行老蒋的军令,并直言不讳的说,像他这种在战场上违抗军令的将领,哪怕在历史上都非常少见,这样的行为等同于造反。老蒋得知了卫立煌在沈阳的种种做法,以及身边众多亲信都怀疑卫立煌亲共。且在指挥上确实存在失误,所以便下令,将卫立煌囚禁在南京。听候调查。 生平卫立煌尚未被定罪前,并没有被严格看守,而他心中也明白,自己是绝对无法逃过审判的,便趁着老蒋离开南京,便带着妻子向香港逃去。在逃往中,卫立煌并没有携带太多资金,所以日子过的非常困苦。且为了躲避特务,需要不停的东躲西藏。幸运的是并没有被抓获。 不久后,一份国党战犯的名单公布,其中老蒋居于榜首,而卫立煌在第十三名。而国党自然也能看到这份名单。远在香港的卫立煌得知后,长舒了一口气。这代表自己并没有通共,老蒋自然也会放松对其的追捕。那么,在东北战场上,卫立煌为什么会选择按兵不动呢? 这里就涉及到他与我党的情谊和他的生平。卫立煌出生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所以他深受救国救民思想的熏陶。清政府腐败无能的统治被推翻后,卫立煌便率先将头上的辫子剪去。对孙中山先生也心怀敬佩。所以一心想加入革命。 但卫立煌加入革命党没多久,袁世凯便将革命成果窃取,并妄想称帝。最终在孙中山先生的振臂高呼下,革命军便去讨伐袁世凯。军队遭到镇压后,卫立煌侥幸保全了一条性命。并跑回了老蒋进行休养。此刻的卫立煌只有十六岁。 但他并没有被眼前的局势吓倒,休养了一段时间后,孤身一人前往了上海寻找革命党。最终在一九一七年成为了孙中山身旁的一名警卫。来到心心念念的偶像身边后,他深受先进思想的熏陶。并在心里建立了振兴中华的先进革命思想。并慢慢展露出了颇为出彩的军事能力。 每次打仗时都担任先头部队,数次挽狂澜于既倒。在不断的建功立业下,他频繁晋升。当孙中山先生提出要对其进行奖赏时,卫立煌称只想要一张孙中山先生的单人照。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要求。对此,孙中山先生也深感欣慰。 并在照片背后写下了立煌同志孙文赠几个大字。以此来彰显对卫立煌的认可。孙先生去世后,卫立煌的日子不好过了,时常受到老蒋的排挤。连一直以来庇护他的顶头上司被直接调走,卫立煌带领的部队人员也大大减少。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卫立煌不受老蒋信任。 但他也无可奈何,只能乖乖认命。在后续的北伐战争中,卫立煌又不断建立战功,恰好此刻国党急需人才,卫立煌便再度受到重用。职位更是不断提升。另一边,蒋介石此时正在对红军进行围剿,但遭到了强力反抗。卫立煌作为一名战功赫赫的将军也被派往了这里,同红军开战。 第一次交手过后,卫立煌便被装备简陋的红军深深折服。即便是他都打的非常艰难。幸运的是,红军当时主要目的是保存有生力量,并没有和卫立煌进行过多的纠缠。卫立煌也因此捡了个大漏,攻取了红军撤离后的一处据点,并得到了奖赏。 也因为这次行动,在他不是黄埔军校门生,也不是老蒋同乡的情况下,他得到了老蒋初步的信任。而这也只是为他带来了一丝生迁的机会。老蒋还是没有完全信任他,连每次单独带兵都多次发送电报督战。时间一长,二人心中便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嫌隙。 抗日情谊而西安事变爆发后,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便被确定。但老蒋只是表明上同意,心里更多的还是抵触。卫立煌被重用是因为先前的剿共,但他内心并不想攻击自己的同胞。便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了抗日上,日寇对太原发动进攻时,卫立煌在阵地上足足坚守了二十一天,但因为日寇使用的武器都非常先进,且各个都身经百战。 最终卫立煌还是没守住,不过也让日寇受到了巨大创伤。太原战役完全可以说是国共在抗日期间的一场典范战役。由国军在正面同日寇抗衡,我军则派出大量游击队深入敌后直捣黄龙。在后续的战斗中,这种战斗方式任然在使用。对于我军的进攻,卫立煌也深表肯定。 并数次在老蒋面前表示认同。在战后进行总结时,他还同朱德聊的颇为投缘,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在很多方面,二人的想法总是不谋而合。这种感觉是卫立煌在国党中从来没有拥有的。在后续的作战中,卫立煌甚至将一部分军队让朱德来指挥。这代表着两军相同的抗日理念,同时也是莫大的信任。 认识到我党一心只为复兴中华后,卫立煌更是发表了感慨。希望我党能牢记初心,一直走下去。后续还请亲自前往延安进行了访问。见到伟人后如同遇到知己一般。得知我军战士们使用的装备非常简陋后,当即回到西安将大量军需调给了我军。 其中光子弹数就达到了一百万枚。还有大量牛肉罐头和二十五万颗手榴弹。由此可见,卫立煌当真将我军当场了战友。我军向来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在山西和卫立煌联手抵御了日寇四年,取得了辉煌战功。但老蒋得知双方关系走的过近后,便以抗战胜利为由,让卫立煌前往欧美学习。 罢免了他的军权。这种猝不及防的打击让卫立煌深受打击。尚未出国时便直接回了老家,不在参与任何事情,一心侍奉自己的老母。周总理得知后对他说,我们把你连累了,不然你立下了那么多战功,绝不会是现在的处境。同时,这也是卫立煌被老蒋罢免后听到的第一句安慰。 他心中愈发觉得之前没有看错我党。我党或许才是真的适合他。心中的天平也逐渐朝着我军倾斜。此时,他又认识了妻子韩权华。韩权华并不是一般人,她的家族是天津八大家之一。虽然遇到卫立煌时家道中落,但她自幼便受到了教育。 暗中投靠并考入了北京大学,样貌也生长的非常漂亮。当时有很多人都在追求她。她的学习优秀到了河北教育厅都愿意出钱送她前往美国留学。学成归国后,韩权华便留在了当地教书。虽然此刻的卫立煌被老蒋剥夺了军权,但他毕竟是国党陆军副总司令,在战场上更是常胜将军。这样一位抗日名将无数少女都为之动容。 二人见面没多久后便成了亲。婚后没多久,卫立煌便要出国考察,韩权华也选择了跟随,传授他一些留学经验,偶尔也能担任翻译导游等角色。且韩权华和周总理的妻子邓颖超又是小学同学。这也让卫立煌踏上了一条新的道路。韩权华还有一位法国亲戚,他在当时是一名拥有先进思想的学生领导者,卫夫妇去到法国后便受到了他的招待。 在交谈时,卫立煌直言不讳的阐述了对国党政府的失望,以及自己想尽快结束内战。随后他们又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韩权华也在一旁陪伴,为丈夫的深明大义而感到欣慰。卫立煌回到巴黎后亲自写下了一份给我党邮寄的电报。 但他无法寄出,也害怕被监测自己的人探查到。遂将电报交给了韩权华,让她借亲戚汪德昭的手传递给我党。接到如此重任,汪德昭虽然没有能力同我党直接取得联系,但仍旧许下了承诺,一定会把信送到。最终,他辗转了各种途径帮卫立煌把消息传递给了延安。 卫立煌在信中提到,愿意同我党开展合作,一定会在能力范围内给我党提供一些帮助。用尽一切办法将内战快点结束。但当时局势非常险恶,希望我党能将这个秘密保守。不久后,我党给了他一封回信。信中阐明到,他可以自己做出选择,去做一些对革命有利的事。 而卫立煌当时还在国外,只能静候时机,但在后续的战斗中,国军频频败于解放军之手。老蒋此刻又想到了这个曾经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卫立煌。所以给卫立煌打了一个电话,让他即刻回国担任东北总司令一职。但此刻的老蒋并不知道是,卫立煌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人了。 所以在战场上出现了军队抗命不出战的情况。这是他对我党曾经许下的承诺。但因为当时身居总司令高位,又被老蒋派的人日夜监督着,连警卫都是老蒋的人。所以他无法发动一次起义。在战败后也只能回到南京。对于卫立煌的行为我党表示了深深认可。 为掩护他,给他减轻通共的嫌疑,所以我党发出了一份国党战犯名单。卫立煌一家逃到香港后,日子过的虽然艰苦,但国内的战役不断打响,老蒋根本没有精力去追捕一个逃跑的人。他只要不主动将自己的身份暴露,绝对可以安然无恙。 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后,卫立煌心中迫切的想回到故乡,但他并不知道我党是什么态度,会不会追究他在国党时的责任。心中总是布满了忧虑。一时间也进退两难。此时,他突然想到,妻子韩权华和邓颖超有过同学之缘。便想让妻子以个人的名义谈谈周总理的态度。这其实也是在试探我党对他的态度。 韩权华当即修书一封,邓颖超收到后立即把它交给了周总理查看。周总理在回信中写到,对于他的功劳,我党深深牢记,只要卫立煌想回来,我们绝对不会追究他的过往,想反还会将一些重要职位交给他。,卫立煌读完信后非常感动,自己的困局终于可以得到解决了。 妻子韩权华看到丈夫紧绷的心终于放松了下来,心中也非常高兴,开心的说到是,终于可以回去了。随后,卫立煌当即向北京发出了一份贺电,对于新中国的成立他深表庆贺。并将自己的署名写了上去。 事实上,他的这种做法在当时充满了危险,因为很多特务并没有彻底铲除,但卫立煌此刻难以掩饰自己激动的心情。我党也深深感受到了他的真挚。为了让他顺利回来,我党特意做出了严密部署。最终在一九五五年三月十四日,卫立煌夫妇先绕行到了澳门,最终又在我党的护送下来到了广州。 并在第二天公开告知远在宝岛的同袍,他很久前就在准备这些事。随后用非常犀利的语言诉说了老蒋出卖民族和国家。并表示中国最终必定迎来大一统。宝岛一定会回归。并积极号召同袍们起义。 直到此时,宝岛方面才知道卫立煌已经从香港回到了国内,没有受到任何惩处。这件事在宝岛引发了极大轰动。他的同袍们都无法理解,同为战犯,卫立煌还是国党的五虎将。这一切是如何做到的。很多人都开始变的蠢蠢欲动。 为此,老蒋还罢免了一些人的职位,最终才将这次风波稳住。伟人得知卫立煌回国后对他表示非常欢迎,告诉他不用着急进京。可以在沿途好好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经过五天的游玩后最终他们来到了北京。朱德和周总理早就恭候多时了。伟人也在傍晚宴请了他。 后续影响仔细算来,这是伟人第二次宴请卫立煌,第一次还是在延安,伟人当时还特意拨出了五十元。而党中央最终也履行了之前的承诺。让他担任了政协常委,人大代表,国防委员副主席等要职。而卫立煌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对祖国的奉献中。 但在一九五八年,卫立煌刚参与过劳动节活动后就感到身体不适。只能住院休养。九月,总理发了一份关于宝岛地区的声明。卧病在床的卫立煌得知后立刻给总理口述了信件。信中提到了对于解放台湾,他表示决定的支持,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事,老美胆敢出手,我们一定抗争到底。 自己病好后也想加入解放台湾的事业。这种无时无刻为国的大奉献精神值得所有人动容,但因为先前在战场上的旧疾复发,他在一九五九年进入了重病状态。朱德,周总理等人都前来看望过他。最终在一九六零年,卫立煌死亡,享年六十四岁,我国在三天后在中山公园为他举办了一次公祭大会。由周总理担任主祭人。 卫立煌是一位实至名归的爱国将军。虽然曾经在国党阵营中,但他清晰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积极配合我党的行动,在辽沈战役中,用生命的风险去换取民族大义。帮助我军成功将东北解放,这才是真正的值得人们去敬仰的英雄。 |
|
来自: 新用户49686918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