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汉军魂

 李雨航的图书馆 2022-06-07 发布于新疆

耿恭之所以被称为“大汉军魂”当然有其不同于其它将领的独到之处,他与驸马都尉耿秉是堂兄弟,当受命前往车师后国屯垦时,就曾给乌孙昆弥转去汉王朝的信,乌孙昆弥非常高兴,派使节献良马,并带来宣帝时赐与汉公主的用具,愿送侍子到洛阳,耿恭派出使者携带金帛,迎侍子。

但是,与乌孙失去联系六十年之久,双方还没有来得及商谈军事联盟的事,匈奴人来了。

明帝永平18年(75年),这年二月,窦固班师回朝。三月,北匈奴汗国左鹿蠡王联合焉耆、龟兹等北道诸国二万余骑,突然向车师前、后国同时发动攻击。得知消息,耿恭立刻派司马带领三百人帮助车师后王安得迎战。但是,这三百汉军在中途遇到匈奴大军,寡不敌众,三百汉家将士血战而死。匈奴乘胜攻击车师后王帐,斩车师后王安得。然后挥师直逼耿恭屯兵的金蒲城。

金蒲城是郑吉任都护时所建汉城,当时,在此地原本有一个金附国,后来被车师所灭,金蒲城是在金附国都的基础上扩建而成,此时的金蒲城有耿恭及车师的部队数千人驻守。

金蒲城呈不规则方形,长220米,宽160米,夯土而成,东靠古树林,西临长沟,北近山,南临开阔的平原,具有军事城池的天然条件,由此东南行,入天山谷道,翻大坂,过大雪山、小雪山可至高昌壁。

城头上的耿恭命士兵将毒药涂抹在箭头上,射杀匈奴骑兵,并对匈奴展开心理战,声称汉家箭中则必死。

中箭的匈奴士兵伤口溃烂,血不可止,沽沽而流。军心大乱,正好天逢暴雨狂风,耿恭率众将冒雨出击,斩杀众多。匈奴人惊恐万分,传言中国军队有神灵附体,不可战胜,于是退兵。

同一时期,屯兵车师前国高昌壁的西域都护陈睦则被围攻,车师前国王知道匈奴来袭马上投降。高昌壁所在区域,无险可守,一马平川,只有数百人的屯垦军抵挡不了潮水般拥来的匈奴、焉耆、龟兹的马队,血战高昌壁的故事,我们永远不可知,只能说明一点,都护陈睦与他的将士,洒血车师。那种悲状,只能想像,无史可查。

当年,历任都护在西域屯垦区建立了汉城和戍堡,金蒲城之外,还有且固城、疏勒城,“疏勒”是月氏语“石头”的意思,可见疏勒城是石头城,易守难攻。匈奴退兵,耿恭立即引兵疏勒城。陈睦部已全部战死,南道退路已断,己校尉关宠无音信,而疏勒城居险可守。耿恭据守疏勒的唯一指望就是与驻守柳中的关宠合兵,两地隔山相望。

疏勒城建在山上,居高临下,东西两面临涧,南为天山余脉层峦叠嶂,仅北面有一条山路可以通行,城南北138米,东西长194米,地形为东北高,西南低。因地形特殊,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优势。

七月,草黄马肥,匈奴人再此向车师后国发动攻击,直逼疏勒城,切断水源。城中汉军凿井自救,挖深十五丈,依旧无水,士兵用布包住马粪榨水。就在大家已绝望时,井中开始渗水。士兵欢呼雷动,耿恭命人向城下泼水,匈奴人大为意外,认为有神灵相助,即行撤军。

在《后汉书》中很文学的记录了这一段,因为打不出水,耿恭仰天长叹:当年二师将军拔刀刺山,喷泉而出,今汉室功德广远,怎么可能走投无路呢?于是,整理衣冠向井下拜,于是井水喷涌而出。

在中国象棋中有一个残局的术语叫“耿恭拜井”,意思在对手招招紧逼下,绝处逢生。

匈奴左鹿蠡王的军队兵临疏勒城下。耿恭趁匈奴人立足未稳,出城突袭,在初次交锋中打败了匈奴人的前锋部队。毕竟兵力悬殊太大,匈奴军仗着人多势众不断向疏勒城发动攻击。

汉军凭险据守,匈奴军死伤惨重,攻城不破。匈奴人转而采取围而不攻的战术,企图将汉军困死城中。

在柳中城的己校尉关宠也被围的水泄不通,关键时候,关宠的信使突破重围,向朝廷求救。

这年的86日,汉明帝刘庄病逝,时年48岁,朝廷中忙地治丧以及新君登位,稳定朝局。无人顾及远在西域的戊、己两校的数百士兵。

耿恭与他的士兵坚守着,坚信祖国没有忘记他们。

车师后王的王后,是汉人,也许是当年屯垦戍边将士的后人,王后给予了汉军最大的支持,通报匈奴情况,供给军粮,提供民伕帮助加固城池。但是,几个月后,粮食吃完了,在最困难时,将士连铠甲和弓弩上面的皮革和兽筋也用水煮了吃掉。不断有将士在饥饿中死去,可是剩下的数十汉军将士宁死不降,疏勒城依旧在耿恭的手中。

单于知道城中粮食已尽,想劝降耿恭,派使者劝说,如果投降,分白屋王,妻以公主。此时的耿恭为表达自己誓死不降的决心,诱使者上城,亲手杀之。当着城下匈奴人烧烤匈奴人肉,分食。这就是《满江红》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故事原型。匈奴将士看到后,大哭而退,单于大怒,增加兵力围攻,但无效。

关宠的求救信到达了洛阳,新任皇帝汉章帝刘炟命官员讨论是否发兵救援。

司空第五伦认为,时间这么久了,恐怕将士们早已血洒戈壁,放弃救援。此时,司徒鲍昱反对,愤声说:我们把将士派往绝域,发生危难,就放弃他们,对外鼓励匈奴人的杀戮,对内让忠君爱国的将士悲痛。如果是为了一时权宜之计,可以永保边地平安,也未尝不可。事实上,北匈奴还会不断地侵扰边塞。到那时候,我们将派谁去领兵作战。戊、己校尉两部不过数百人。匈奴人大举围攻,不能攻破,这是匈奴兵力弱,力量已尽的征兆。我认为,可以命敦煌、酒泉两位太守,各率精兵二千,急行军前往救援,匈奴人久攻不胜,绝不敢抵抗,这样算来,四十天时间,足够迎我们的勇士归来。

汉章帝刘炟批准,派征西将军耿秉,驻守酒泉,命酒泉太守段彭,谒者王蒙、皇甫援,征调张掖、酒泉、敦煌三郡及鄯善国部队总共七千余人,向车师进军。

公元76年初,各路援军在柳中集结,攻击车师前国交河城,大败敌军,匈奴人马上抛下盟友,向东逃走,柳中城解围,己校尉关宠终于等来了援军,却在饥寒交迫中病入膏肓,死在军中。关宠守柳中,杀马煮甲为食的艰苦卓绝的日子应当与耿恭一样。关宠已故,谒者王蒙此时打算放弃戊校尉耿恭,认为耿恭部也已全军覆没,再翻越天山可能造成更大的伤亡。

好在,匈奴围城前,耿恭派部属军需官范羌到敦煌领取冬装,并与大军一起出塞。

范羌坚持要去救耿恭,从车师前国去后国要翻越天山,天寒路险,将领们不敢前往,但无法驳倒范羌的理由。于是,拨付范羌两千人,由范羌负担救援任务。正逢大雪,地面积雪一丈有余,救援大军艰苦跋涉,终于抵达疏勒城。此时,正是深夜,城中耿恭的部队,听到人喊马嘶,以为是匈奴人乘夜攻城。仅剩的二十六人艰难抽出战刀,准备最后一搏,同生共死。

而此时,听到呼叫:我是范羌,大军来迎接众位将士回家。

城中将士大喜,高呼万岁,开城,众将士失声痛哭,紧紧拥抱。

天亮后,大军向南撤退,翻越天山,匈奴士兵集结追击,汉军边战边退。从疏勒出发时,耿恭等人还有26人活着,大军撤至玉门关,仅剩13人。

疏勒保卫战从永平十八年(75年)五月,一直坚持到建初元年二月。

公元76年三月,玉门关下,耿恭与他生死过命的兄弟们回家了,出关时,700余人,入塞时,13人,四野无声,悲笳不起,他们提着战刀,握着长矛,背着长弓,衣衫褴褛,头发蓬乱,鞋祙洞穿,面容枯槁,没有人形。但目光如炬。这便是“大汉军魂”。

中郎将郑众给耿恭等人沐浴更衣,然后写下了那道有名的奏折:耿恭以单兵固守孤城,当匈奴之冲,对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前后杀伤丑虏数千百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恭之节义,古今未有。宜蒙显爵,以励将帅。

“不为大汉耻”的耿恭与当年陈汤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至今都是军人最为强悍的声音。

耿恭等人回到洛阳,司徒鲍昱上奏称:耿恭节过苏武,应当重用。

耿恭官拜骑都尉,司马石修为洛阳市丞,张封为雍营司马,军吏范羌为共丞,余九人皆补羽林。

按理说,耿恭这种“战神”朝廷应该树为典型,象当年的苏武一样,当神供着。

耿家是刘秀创业时的重要基础力量,耿恭的爷爷是上谷太守耿况,最早举兵支持刘秀的将领,大伯是建威大将军耿,云台二十八将排名第四。

之后,耿恭任长水校尉参与了平定羌人叛乱,大获全胜。

回归三年后,耿恭因上书奏事时得罪了权贵,被监军谒者弹劾“接爱诏书时心怀不满……”。逮捕入狱,罢免官职,后遇大赦,被遣送回原籍,没死在战场的英豪,困死家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