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退回玉门关的大汉十三将士,鏖战两万匈奴人,是如何熬过九个月?

 山家往事 2020-08-18

喀什,古称疏勒,是新疆境内唯一的国家历史名城,前段时间,中科院发表了一篇增设直辖市的研究性文章,将这个西部城市推上了热搜。

疏勒,无论是在两汉的西域都护府还是唐朝的安西都护府,均是军事重镇,其扼守丝绸之路,成为连接欧亚大陆的交通命脉,历史上围绕这一据点的争夺非常激烈。发生于近两千年前的那场大汉将士归玉门的军事营救行动,如今读来仍是惊心动魄。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九月,汉明帝驾崩。

同样是这年,大汉帝国还发生了一件事,那就是匈奴攻击汉朝的西域都护府。

彼时,汉军主力部队已经回撤内陆,仅仅在几个重要据点驻守数百名军人,匈奴趁机发起反攻。

耿恭的数百人驻扎在车师后国的金蒲城,此为天山通往北匈奴的咽喉,关宠驻扎在车师前国的柳中城,防备匈奴侵入西域北道。不过,匈奴得知汉军实力后,对他们发起了冲击。

金蒲城无险可守,戊己校尉耿恭且战且退,将部队拉到了疏勒城(今新疆奇台县)。区区数百人,怎可能抵挡住匈奴的两万大军?

耿恭等人被团团围在了疏勒城。

那么,从耿恭等人坚守疏勒城到范羌拉来两千人马救援这长达大半年的时间,他们是如何坚守的?或者说,这些将士是如何熬过来的呢?

一、汉匈战事发生的背景

自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以来,大汉王朝将整个西域直接纳入管辖区域,这也是自秦帝国以来中原对匈奴发起的第二轮反击,张骞成为“凿空西域”第一人。

随着西汉的覆亡,西域都护府随之烟消云散。

中央王朝退出西域后,匈奴卷土重来。西域诸国发现,匈奴人掠夺成性,凶残无比,这还让不让人活了,想想还是大汉好,在这种情况下,西域诸国组成外交联盟,奔赴洛阳,祈求东汉再次设置西域都护府。

到了汉明帝的时候,朝廷终于腾出手来,有能力平复西域了。

江山代有才人出,中华大地上,每次遇到挑战的时候,总会涌现出无数有勇有谋之人,他们的丰功伟绩在青史上熠熠生辉。

投笔从戎这个成语您一定听说过,没错,它说的就是班超。

他是史学家班彪的儿子,班固的弟弟,出身书香门第,少小就以才华闻名于长安城。正当家人以为他会在文学领域大展宏图时,他却把笔扔掉了。

班超的志向在西域,在他的世界里,他只服一人,那就是凿空西域的张骞!

他要再造西域都护府!

十六年, 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

战事进展很快,仅用一年时间,窦固、耿忠“击破白山虏于蒲类海上,遂入车师。初置西域都护、戊已校尉”,中原王朝再次马踏天山,但是“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 乃迎还戊已校尉,不复遣都护”!

说到底,还是生产力决定了领地。农耕文明的极限,决定了疆域的半径也就这么大了。

不甘心失败的匈奴,对西域都护府展开了猛烈的反扑,到了永平十八年三月,“北单于遣左鹿鼓王二万骑击车师,恭遣司马将兵三百人救之。道逢匈奴骑多,皆为所残,匈奴遂杀后王安得,而攻金蒲城”。

匈奴此次有备而来,不但自己准备了两万重兵,还将车师击败,使其成为自己的盟国。耿恭、关宠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二、耿恭等人的应对之策

面对大军压境,耿恭显然不能坐以待毙,

金蒲城无险可守,他们转移到了疏勒城,并以此为据点,固守待援。

面对来犯的匈奴,他们采取了两个策略。

1、“心理战”

多年从军的耿恭知道,自己手里的区区几百人,在几十倍于己的匈奴人面前,只有遭碾压的份儿!可行之计就是奔赴洛阳请求援兵,为此,他放出大量探子奔赴洛阳搬救兵,但是远水不解近渴,此去洛阳一个来回,即便是马不停蹄的狂奔,至少也要两个月时间。

匈奴不可能给两个月时间,等汉军来了以后再决战,他们的战法就是打秋风式的扫荡,大家都很忙,没人跟你在这里耗着。

所以,眼下的任务就是如何延缓或者拖住匈奴的进攻。

耿恭采取了“心理战”策论。

众所周知,游牧民族能征善战,一天行军几百里都没问题,他们的骑射水平相当高超,但是在两宋之前,汉民族的骑射技术并不比他们差。在两宋之后,中原军事水平才逐渐落后于游牧民族,这怨不得别人,只能说是自废武功,更可恶的是,女人都裹起脚来,跑都没法跑,生生成为“两脚羊”。

现在被人诟病的儒家,在两宋以前,四书五经六艺是必备才艺,骑马、射箭一样都不能少,因此,出将入相也只有在汉唐时期真正实现。

所以,不要小看了耿恭这几百人,各个都是以一敌十的好汉,身手相当了得。

另外,耿恭所部的武器装备相当先进。

游牧民族骑射精绝不假,但是他们的装备实在是大大落后于汉朝。

至少在先秦时期,中原就已经开始使用弩机了。和普通的弯弓相比,弩机的优势非常明显,一是装箭速度快,二是命中率高,三是省力。

不仅如此,我国古代医学对某些毒药的研究始终走在世界前列,为了给匈奴造成更大的恐怖心理,耿恭将箭头上浸了毒药。

当这些带着毒药的箭头射中匈奴人后,“虏中矢者,视创皆沸”,在没有治疗破伤风药物的那个年代,挨这么一箭,基本就等于宣告生命结束了。

这还不算,老祖宗丰富的战争经验更是让耿恭如虎添翼,匈奴人做梦都没想到,耿恭趁着夜色,居然来劫营了!一时间,整个匈奴大营人声鼎沸,到处是鬼哭狼嚎。

2、固守待援

耿恭之所以选择疏勒城这个地方,是因为该城依山傍水,旁边有一条河,在干旱地区,有水就有生命。

但是匈奴人对水的认识并不比他们差,于是,匈奴人将河流截断,妄想达到耿恭守军不战自溃的意图。

客观的说,这招还真差点奏效。

耿恭等人掘地十五丈,依然没能挖出一滴水。就在他们即将绝望的时刻,泉水澎涌而出!

反正匈奴也不急,有水又如何?你不是也没吃的了?对耿恭加紧了劝降。

可是,耿恭丢不起那人,为表示抵抗到底的决心,直接将匈奴派过来的使臣斩杀了,并挂在城头烧了。

匈奴人只能干着急,不敢上前,毕竟他们怕弩机,再说也没攻城经验,只能是在城下耗着。

先撇下这头,话说耿恭派出去的探子,终于有人成功抵达洛阳了!

适值汉明帝大丧期间,朝廷也确实没有精力想这事,再说了,耿恭等人已经被围好几个月,怕是凶多吉少,很多朝臣就认为,此刻劳师远征,徒耗国帑而已。

不过,大汉朝有名的“杠精”司徒鲍昱站了出来,他说的很直接,如果算账的话,不能光看钱粮,咱还得算另一笔,你想啊,前方将士在浴血奋战,你这边不发兵救援,那么,等下次打仗的时候,谁还卖命?“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岂非成了儿戏?

新即位的汉章帝亦是有一番抱负之心,遂下令张掖、酒泉等地出兵七千前往柳中城,不幸的是,关宠已全军覆没。至于天山以北的耿恭,他们又产生了分歧,此去疏勒城尚有好几百里路,大雪封山,营救成本太大了。

关键时刻,耿恭派出的范羌站了出来,在他的坚持下,统军主将给他分了两千兵马,前往疏勒城。

等他们翻越天山雪岭到达疏勒城时,已经是三月份了。

范羌也不知道耿恭等人是否尚在人世,打开疏勒城门时,曾经光彩照人的汉军,已经变成了“衣屦穿决,形容枯槁”,临走时尚有几百人,现在只剩下了二十六人,几乎各个挂彩。

这一刻,耿恭、范羌等人再也无法抑制自己,“共相持涕泣”。

这是真正的不抛弃、不放弃!

他们且战且退,到达玉门关时,又折损了十三名兄弟,只剩下了十三人。

当他们回到都城洛阳时,受到全城百姓的热烈欢呼,可惜的是,这十三人,只有九人青史留名,他们是:耿恭、范羌、石修、张封。

在这种“万死无一生之望”的绝境之下,他们不降,并且坚持斗争到底,时人称他们这种精神“节过苏武”。

驻守玉门关的守将郑众在给这十三人的上表书中称:

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前后杀伤丑虏数百千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

好一个“不为大汉耻”,汉家子弟就是这么硬朗!

结语

在冷兵器时代,决定战场胜利的因素很多,比如战术,比如武器装备,但最重要的还是彼此的意志。“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其实说的就是这个,自己内心打了退堂鼓,武器装备再优良,也难以言胜。

耿恭等人正是凭借着必胜的意志,以大汉荣耀为支撑,成功拖延了大半年时间,终于迎来援军,回到关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