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记丨顾颉刚:新津游记

 芸斋窗下 2022-06-07 发布于浙江
图片

新津游记

文 /  顾颉刚

图片

顾颉刚

(1893年5月8日-1980年12月25日)

编者按:顾颉刚于1939年秋到成都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期间,先后到郫县、双流、新津等地考察,6年间踏遍蜀地。

二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晨八时,我和双流叶县长们在薰风塔旁握别后,便坐上胶皮车,顺着川滇公路南行,沿途经过的村落市镇都不繁盛。十时五分到花园场,双流、新津两县在此分界,这个场子就是新津县东部的第一道门户。场名的来源,传说是蜀王曾种花于此。但是蜀有前后之分,蜀王也不止一人,不知道这位种花的究竟是谁?这正和牧马山牧马的蜀王,一样令人难以明白。从双流过来,这段公路老是靠着牧马山的西边走。新津境内,五分之二是山,五分之一是江,就生产来说,自然不如双流了:然而却因水道的凑集成为交通的枢纽。我们沿途见有一件比成都好的事,就是妇女的劳动分子相当多。拉车的,推车的,担物的,背物的,大都是妇女,她们真能吃苦耐劳。

图片

70年代的新津县

西南的交通,抗战以来算是突飞猛进了,可是我们还觉得不够。譬如从双流城到新津城,相距不过五十华里,然而八时三刻动身,途中又没有耽延,差不多费了四点钟工夫方才达到。最麻烦的要算是渡河。新津的东南郊,正当金马河(岷江的第三支流)、西河(文井江的下流)、南河(一名赤水)三水的交汇点。王勃诗所谓“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相传这里就是五津所在。旧时建有长一里半的安汉桥,夏水秋涨,总易毁坏,年年修理,人民每以为苦,后来干脆把它废掉了。现在这个渡口只搭了一座浮桥,每年四五月间将它拆去,到八九月间水落时又搭起来,所以一年之中有五个月必须舟渡。

图片

五津廊桥之晨

新津渡即“五津”之一皂里津

周明生 摄

我们隆冬过此,固然有浮桥可行,只是桥的宽度不能通过胶皮车,所带的行李只好雇个女工背起走。她们既想多得钱,虽然东西过重,也抢着勉强走,不肯让同伴分背。这样一来,走两三里路也就免不了数次的休息。走到一座小石桥,旁峙“宋太子少保张商英故里”的石碑,我们才知道神宗时荐王安石为相的御史张唐英,和哲宗时攻击元祐党人不遗余力,徽宗时拜相的他的老弟商英,就是这个地方的人物。

他弟兄俩不徒在政治上有相当的地位,就是在学术上也有不可埋没的成就。五代后蜀时,有个以“诗谏”出名,与前蜀欧阳彬先后辉映,自号皂江渔翁的张立,据说就是他们的祖先,更可见他们是书香世第。前行不到半里路,经过两条不算热闹的街道,便进了东门,落宿良裕旅馆。

图片

“宋少保张商英故里”石碑

卸装之后,出游全城。城作长方形,从东门到西门约两里路,南门到北门不过半里许。现在的城址是隋开皇初移治的,现在的城墙是清乾隆年间建筑的。至于它的前身,《华阳国志》所载“元光四年,益州刺史任安城武阳”的武阳县城,已在东南岸相距五里的地方了,听说这遗址还存留一部分。

城西北有民众教育馆一所,也由孔庙改设,规模设备远逊双流。民教馆的斜对面有个县立女子师范学校。我们绕道东门,循南河岸沿东走时,又看见县立中学和私立中华女子中学校。三个中等学校,女的竟占其二。后闻人言,“此地的中学生,男子只一二百人,女子却有四五百”。从表面看来,好像男孩子不肯读书;事实上并不如此,乃因新津离成都近,多半到成都升学去了。我们出游时,正逢星期六下午,所以满街走来走去的大都是穿着制服的女学生。

图片

李公麟《蜀川胜概图》(局部)

修觉山(左上)和新津县(中下)

纸本水墨,北宋,32.3 x 752.1 cm

现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新津县城虽比双流小,可是就它们的形势说,岷江、西河、南河前后环绕,天社、修觉诸峰峙于前,鹤鸣接于右,牧马环卫于左,很富于“襟山带川”的雄壮之观。将来叙昆铁路筑成,川滇、川康两大公路的干线通车以后,川、滇、康、藏间货物的运输,客商的往来,肩摩毂凑,新津就可一跃而居于商业中心的地位。假如本地人不愿意放弃未来的利益,即当从今埋头苦干,教育方面也该适应环境的需要,从速造就专门人才,好担负起开发的责任。

图片

新津县志的地形图

新津人口并不繁庶,其原因乃是三百年前的兵灾太残酷了。当清顺治元年(公元一六四四年)八月,张献忠陷成都,掠崇庆州后,便入新津,不分老少男女,一概屠杀,当时全县居民十万余众,幸免于难的不过数姓而已。后来张献忠托名开科取士,招集许多青年书生,又被一网打尽,连这仅存的几家也完了。他又烧毁典籍,一切文献都无存了。遇着这样空前的浩劫以后,天府之土的新津,百里以内竟至旷无人烟。后来慢慢的募民开垦,招集流亡,邻省两湖两广一带才迁来许多人民。又经三百年来休养生息,最近丁口方增至十五万以上。就市面看,也较双流差。

听说新津的商务,在抗战以前以棉花和棉纱为最,当铺和银号次之,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的盐、米、油,又次之。但花纱都在江西、湖北两省商人的手里,当商银号的大权又归陕西人包办,盐是邻县邛崃人专利的,只有米和油的利益,本地人得与嘉定人共享。其他寻常日用品,仅能自给自足,无利益可言。所以新津的经济,实在是入超的。要想弥补这个漏洞,唯有提倡实业,从基本上促进生产。试看本地的木材业如此茂盛,只要好好地培植森林,一面砍伐,一面添栽,使输出不致间断,天生的药材又这么丰富,只要人工种植改良,也可以增加出产,这都是无尽的利源。又瓜子亦为当地的特产,若能用心选择种子,好生栽种,使它质美量多,亦有畅销的希望。否则将来交通发达之后,外面人容易进来,工商业必然操在他们的掌握中,本地人的生活恐将渐渐地陷于枯萎了。

图片
图片

70年代的新津县

二十二日早,我们到县政府,县长赵宗炜先生进省去了,教育科长苟登尧先生出来接见。适值县中高级职员们将游九莲山观音寺,船已雇好,我们就做了不速之客。南门紧临南河,九莲山在南河的西南,所以便由南门下船西行。十时十分上船。水浅船大,坐的人又多,船底跟河中石子摩擦而过,走得慢极了。舟子两人在前撑篙,一人在后撑篙兼掌舵,还有两人背着纤在岸上走。他们这样的努力,两个钟头才走了十五里路。据说夏秋水涨时,只要一个钟头就到了。

图片

新津县旧照

十二时到商隆场上岸,步行登山,沿途有不少小规模的汉墓,石椁随处可见。约行四里,到观音寺,寺在九莲山莲心之下,峰峦环抱,形势佳胜。观音寺的来历,据当地传说是张商英舍宅所建。然而一看寺中明弘治三年的碑记,却是宋淳熙辛亥年创建(按,孝宗淳熙一共十六年,第八年即公元一一八一年为辛丑。辛亥则为光宗绍熙二年即公元一一九一年。两者相差十年。不知是否明代人将绍熙误作淳熙?或将辛丑误为辛亥?若此寺确修于淳熙辛丑年,那么是甲子错了;要是确修于辛亥年的话,是年号错了)。

图片

观音寺深浮雕墙

周江陵 摄

考张商英死于宣和三年即一一二一年,创造此寺时,他已死五六十年了,可见传说的不可信。这寺当落成时是一个极大的庙宇,可惜元末毁于兵燹。到明朝中叶,又由和尚们兴建起来。清代再加几次培修,才成十重殿宇,与旧址相较已经缩小了大半。中间一殿还保存明成化以来的壁画,庄严肃穆;因胶漆所绘,不易剥蚀。

诸殿佛像也各极其妙,颜色凝湛,想来明代遗迹必然存留不少。寺系女尼掌管,渐归荒废,倘再不加修理,数十年以后,这些有价值的艺术恐有同归于尽的危险。我们承缉私队长李君的招待,吃了一顿饭。此间水多,故鱼也不少,听说输出到成都。我们昨天刚到时便见一人肩着钢叉,上面系着些猪肉皮,原来就是捕鱼的。

图片

飘海观音

飘海观音雕像高约2.5米,数百尊罗汉像高约50厘米

现藏于新津观音寺观音殿

游了一处观音寺,回来天就黑了。这因一来日子太短,二则冬船往来太慢,三则新津的标准钟整整比成都迟一小时,因此一切人事也随着迟延。今天早晨我们的表上已过八点,可是点心铺子还刚在生火。我们要吃点心,走来走去找不到,而茶馆中却已坐满了人。即此一端,便可看出新津人生活的悠闲。新津的出产是这样富,未来的地位又这等重要,如果全县人民能认清未来的使命,大家都把精神振作起来,将来的兴盛真是不可限量的。

图片

十二圆觉菩萨壁画(局部)

绘制于明宪宗成化四年 (1468年)

分为上、中、下三层

上层绘飞天、幢幡宝盖和天宫奇景

中层绘十二圆觉菩萨和二十四天尊

下层绘龛座、神兽、供养人像

发现于新津观音寺毗卢殿

二十三日午前十一时,我们由苟、林两科长引导,渡江登修觉山。山上有修觉寺,大殿供铁铸南岳大帝像一尊,高丈余,但不载铸像年月,传说与玉皇宫的东岳大帝像同为唐代所铸。新津十二景,“修觉诗碑”为其一,碑上刻的是杜工部和陆放翁的诗。唐明皇幸蜀,也曾驻跸。寺前有小遗址一,据说就是苏东坡昔日读处,今名“东坡亭”。寺石岩间刻有“修觉山”三大字,字直径三尺许,半已剥落,“修”字但存在其中,“觉”已泐,唯“山”大体尚完,相传唐明皇驻跸时所写,或说唐僖宗幸蜀时书,但都没有确实证据,而其笔法大似东坡,因此也有东坡所写的说法。

唐时建筑的双塔,排在寺的左右,放翁“过修觉山不果登觉”中,“白塔映朱阁,间见青林间”两句,已将它描写在内了。右塔侧有二井,相距数尺,泉水通流。听说春夏汲东井,秋冬汲西井,则所得甘冽异常,反之则否,呼为“灵泉”。左岩下又有一泉出自石凹,岁月久了,变成一池,虽天旱不竭,它的特效是能治愈皮肤上所生的疮疖等,这比寺前的灵泉更灵了。

图片

明代木刻版《名山图》之修觉山

玉皇观就在修觉寺的右上方,里面的塑像最整齐。所塑十二真人像,和成都青羊宫一样,有文殊、普贤二真人在内,这可见《封神演义》的影响。作《封神演义》的陆西星,因他所写的是商末故事,而那时释迦尚未出世,所以把佛菩萨们一起拉到道教里来而改称为“真人”。那知此书传到四川,道士们就真照着它塑像起来了,这是在别地所没有看到的。观中俯临成嘉路和岷江的一面,建有玉皇楼,此楼有“新津游览第一”之称。凭栏远眺,景色绝胜,远山近水,豁人心目。夏天于此避暑,定饶雅趣。

下修觉山,上木鱼山,这里有不少的汉墓。汉人作墓正和河南、陕西间作窑洞一般,凿山成室,又作套间,或向旁开,或向上下开,真有“连闼洞房”之观。我们下去的两个墓,是早给人发掘过的,里面已空无所有;然而对当时作墓的制度就明白了不少。一进墓门就是墓道,现在的墓中灵床是正对墓道的,但汉墓则不然,灵床却在墓道之旁,正同住人的房间一样,床铺是搭在一边的。一墓之中分作数室,即每一死者占据一室。总而言之,生人如何住家,死人也如何住家而已。

图片

汉代弋射收获画像砖拓片(局部)

原砖出土于新津,现藏于四川博物院

新津的山是土包石的,所以汉墓全是石室。当时的工程真伟大,石匠的本领也不小,在一块大石头里居然劈出这许多房间来。听说去年此地又发现汉犍为太守某君之墓,但我们没有找到。将来要是新搜到一大宗汉墓,最好是打通以后,一些不改原样,洞口装上铁门以免窃盗,而将钥匙放在公共机关,有参观人到来才开锁进去,好让访古的人看到墓中的全部规制。若像现在这样,发掘一个就散失一个,那倒不如任其长埋的好了。 

我们披荆寻墓,身上足上带了不少的棘刺。有的墓很浅,一俯视即见石椁,那大概是中等人家的;有的墓洞口太狭,钻不进去,那是发现之后给当地人填塞的;至于依山岩所作之墓而内分数室的,那是非富贵人家办不到。进洞之时,须点火把。洞内虽黑暗,还不至于窒息,因为各室之间都有通气洞,像月洞窗一般,大概在建筑的时候,工人们凿以透气的。

图片

盘舞杂技画像砖拓片

东汉,28.5 x 48 cm

原砖现藏于四川博物院

离了木鱼山,到龙岩寺,有万历碑。寺外有二巨石,依形称为“石鼓”“石锣”。

又到天社山,那是一所极有历史的老君庙。据碑上说是汉唐以来就有的,明末毀了一次。民国十二年又被毁,二十年重修,造得非常巍峨庄严。上八卦亭,经石级数十,每级高尺许,举足高与手并,真可称作“上天梯”。石栏上面刻着六十四卦及十二生肖等,也和青羊宫相仿。听道士讲,“修复之际,富户捐料,工人捐工,本观所费仅油漆等项千余元而已”。宗教力量的伟大,是任何事比不上的。

图片

天社山老君洞

欧福克 (Volker Olles) 摄

观中也有十二真人像,与玉皇观同。寺右有二洞,一名“观音”,一名“老君”。老君洞是天然的石洞,观音洞实即一汉墓,洞内右边尚存灵床的格式。在两洞之间还有一洞,已经填塞,道士说:“此洞北通青城,南通峨嵋,长七百余里;为了怕人探险丧身,所以塞了”。这洞是否真通青城、峨嵋,固不必论,但总是一个很深的洞,总有人进去而出不来的。

下午三时,到朝阳洞,洞在南河南岸,新近开凿,无甚可观。附近汉墓不少,汉砖遍地。

渡河回城,已经下午四时。是夜大雨,深怕明天到不了邛崃。

本文节选自《顾颉刚全集》,中华书局。原文于1941年9月据李为衡代作稿修改,原载于《文史教学》第三期,1941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