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津旧乡永兴场

 徐平的书屋 2023-04-23 发布于四川

永兴场,位于新津县城西南约10公里处南河右岸。此地为新津西去蒲江必经之水陆要口,清道光《新津县志》载:“永兴场,县南三十里,蒲江大道。” 旧时乡人聚居,加之商贾来往与人员流动频繁,促成了乡场的兴发。永兴,寓意“永远兴隆”,寄托着当地世代乡人的愿望。永兴场东北外5公里处另有一乡场,曰商隆场,永商乡即今永商镇之名,即由“永兴”与“商隆”二场名称首字的组合而来。清代,永兴与商隆一带为太平乡第三支属地,民国早期,这一带划属新津县上南区,后改属新津县第三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设永商联保,后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设永商乡,先后的区公署与乡公所,治地均在永兴场。

▲ 永兴场地理位置示意图 

早在唐宋时期,永兴场一带与新津各处即为人居上选之地。平畴阔野,江村田景,近悦远来,文人骚客在此留下众多诗篇。元末明初,战乱之后的四川各地,野荒民散,满目疮痍,新津城乡迎来大批湖广籍移民。明时,永兴场一带为新津县安定乡辖,聚落与村市的兴起,即归因于湖广籍移民的垦占与开拓。明末清初,四川又遭受兵燹之乱而山河破碎,民生凋敝。此地昔日纷纷攘攘的乡场,荒烟蔓草,房倒屋塌,仅剩残破的禹王宫(湖广会馆)一座。

清初,湖广黄州籍孙氏一支响应迁诏,举家辗转来到这里,“孙家坝”之名由此而生。清康乾时期,更多移民陆续前来,或开荒种地,或置铺设店,在此兴家立业。依山傍水,位于新津、彭山、蒲江、邛崃四县交界处的孙家坝,占尽地理之利,很快就枯木发荣,渐渐兴旺起来。乡场南临长秋山支脉,因山形似虎,被当地乡人称作“猫儿山”,清康熙年间当地乡民在山脚下修建了“伏虎寺”以镇虎威。由腰店发展起来的乡场,因地处猫儿山下,时俗称为“猫子场”。

初建成的“猫子场”,规模不大,赶场时日“一四七”里,附近乡人在这里集中买卖,当然,贸易物以农副产品和小手工制品为主。随着聚居人户与经商人家的增多,猫子场的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物品也丰富了起来,清雍正年间,猫子场取正名为“永兴场”。至清中晚期时,永兴场内形成了多个专门市场,包括粮食市、菜秧市、竹木市、蚕丝市、棉花市、草鞋市、牲畜市、红糖市、烧纸市等。各市安排在不同的场所,例如,粮食市设在李家茶铺内;蚕丝市设在关帝庙内;蚕茧市设在禹王宫内。永兴场上“香巷子”与“菜市坝”的地名,即因旧时为线香与蔬菜的集中买卖地而得名。九行八业,市口繁多,永兴场愈加兴旺起来。

▲ 清道光《新津县志》内页

▲ 清道光《新津县志》插图 

永兴场,东西向有穿场陆路,上连新津下达蒲江,西北大部与邛崃相接,南面则可越岭经横山子到彭山、眉山境内,四通八达,自然这里能成为农商货物贸易与转运的要地。场北部的河,即南河,为斜江、蒲水等河流相汇而成。临河靠水,旧时的永兴场上下有多个渡口,其中蔡渡和下场渡为南河两岸乡人来往与上下舟船停歇的主要渡口,赶场天里,这两个渡口尤其繁忙。清嘉庆、道光时期,永兴场形成了有多条街道和巷弄的大场,时与县东的花园场、串头铺场、花桥场、普兴场、县南的邓公场、县西的太平场、县北的新场与张家场,并为新津县繁盛的“九场”。清晚民国时期,永兴场上开设有多家饭馆、茶馆、货栈、作坊与各类商铺,此外,银号、当铺、烟铺等,也是一应俱全,积岁累月,场上各类贸易市场增至40余个,永兴场盛极一时。

永兴场的老街巷,有正街(今名建设街)、后街(今名保卫街)、新街(河坝街,今名和平街)、横街(香巷子)等。旧时,场上各街口均设有栅子门,以防止贼寇骚扰。正街上下两口还分别建有带戏台的过街楼,因此这两处又被称作“台子坝”。上街口的台子坝(今名“万岁坝”)曾经新修改造过,故旧时又称“新台子坝”。场上各街巷两旁,民居建筑栉比相邻,其中不乏高门大屋、深宅阔院。至今,老街和成片的古民居,大致保留着旧时模样。永兴场内外还建有多座宫观寺庙,除了前面提到的禹王宫与伏虎寺外,还有文昌宫、关帝庙、川主宫、鲁班庙、雷主殿、接官亭等。这些古代建筑多已不存,或破败不堪,或改作他用。当地老者之外,很少有人还记得这些历史。

南河上游多条支流源自大邑、邛崃、名山、蒲江、丹棱等地的大山野岭,夏秋雨季常有洪水下泻,位于南河右岸的永兴场历史上曾多次受灾。清早期,当地乡民在上场口外修筑了长长的河堤,以防洪防涝。场内还修建了一些排水通道。前面提到的香巷子,早期就是过水通道。南河边河堤内还有一片楠木林,高大参天,郁郁葱葱,零散乡居,掩映其中。

与其他大多乡场一样,永兴场的老住户们也多是清初外省移民后裔,各姓入川先祖主要来自湖广地区,例如孙氏先祖于清顺治年间由湖广黄州府迁来,顾氏先祖于清乾隆年间由湖广武昌府迁来,场上主要姓氏有孙、顾、龚、曾、孟、刘、陈、蔡、李等。旧时不少大户人家居住在场上,其中孙氏、顾氏与龚氏等为当地的大姓望族。孙氏族人,主要居住在上场孙家坝一片,场内外还保留着很多孙姓旧居,正街上场口内的孙家大院即为永兴场上保留得最为完整的合院建筑。该院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其主人为清末新津著名学者孙星五,故该院又称孙星五故居。崇文重教,修身齐家,孙氏后裔中多人颇有建树,身显名扬。孙星五的祖父孙海山,为槐轩学派创始人刘沅的亲传弟子。一系相承,清末民初,孙星五成为新津槐轩学派的主要传人。德高望重的孙家,乐善好施,早年曾出资关帝庙的维护与渡口的经营。民国时期,孙星五在新津县城主办了“广善公所”,后又在永兴场主办了“永兴善会”,募集资财,救贫济困。孙家之善行,备受乡邦称赞。顾氏一族,人丁兴旺,在当地也是声名显赫。场上中部南接正街、北连后街,大片区域中有不少宅院为顾姓旧居,其中还有顾家的祠堂。永兴场上众多有年代有故事的老屋旧宅,见证了永兴场的岁月沧桑。

孙氏宗祠,又称孙祠堂,位于上场口外山边。已经很久没有人居住了,破败的孙祠堂仅剩两间四壁空洞的老屋。厚大但已风化的门槛下,雕花基石被尘泥与苔藓半掩;青瓦之下,三层木梁间嵌着好些个透雕龙纹的驼峰,房檐下还有一些精美垂花,这些石工与木作,透露出祠堂老屋曾经的华丽与气派。祠堂外靠近山边,坐落着孙氏先人的坟茔,两座墓碑,分别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与清同治九年(1870年)立,碑文记录了孙氏族人在此生存繁衍的历史。

耕读传家,历来为当地乡人的传统。清中晚至民国时期,永兴场上先后开办了十余家私塾,这些私塾办学场所多设在宫观寺庙或大户人家的祠堂与宅院内,私塾名称则多以办学人的名字命名。例如“德培私塾”为胡德培所办;“静堂私塾”为林静堂所办;“壁家私塾”为杨壁家所办,等等。永兴场上,顾姓人氏开办的私塾最多,如“文麟书塾”“肇柏书塾”“新宇书塾”“润渠书塾”“松高书塾”“九如书塾”等。孙姓人氏也先后开办了不少书塾,例如孙祠堂内就先后开办了“慰然书塾”与“建成书塾”,另在本家宅院中开办有“止虚书塾”与“典奋书塾”。孙氏还在关帝庙内开办了“崇正书塾”。“崇正书塾”旧匾,现挂于孙家大院内,“崇正书塾”四个大字,为槐轩学派创始人刘沅之孙、蜀中著名学者刘咸炘所题写。民国元年(1912年),场上文昌宫内开办了“新津县上南区官立第一初等学堂”,后迁至禹王宫内,更名为“新津县南区多级小学”,该小学即现在的“新津区永商小学”之前身。

旧时的永兴场,逢遇大小节日或宗教会期时,都会举行规模不等的庆演活动,典型的就是舞灯,或称灯会。舞灯包括龙灯、狮灯、牛儿灯、幺妹灯等,场所通常选择在宫观寺庙内,或大户人家宅院内;年初十五期间,还会在长街中举行烧灯游行活动。一些特定日子里,场上的袍哥会或帮会都会请戏班子来撑场面,演出地点就选择在正街上下两口的“台子坝”,一些大户人家也会在红白喜事中选择此处安排相应节目。看戏听戏,场面十分热闹,清晚民国时期,“台子坝”成了当地聚会活动的主要地点。永兴场旧时爱好川剧者不少,民国时期当地爱好者还先后组建了“永龄会”和“碧天秋”两个票友会,闲来无事,票友们聚在茶馆中,吹拉弹唱,自娱自乐。

永兴场东北约3公里处的观音寺,是一处值得游览的地方。清道光《新津县志》载:“观音寺,县南二十四里九莲山,宋淳熙辛亥年创修,明景泰间僧碧峰、福宾与其徒圆澈、圆纲重修,成化时增建殿宇至五十二重,康熙五年知县常九经率众重修,乾隆五十年培修,道光元年复修观音正殿。” 九莲山,人文历史悠久,东汉时即为道教讲学之地,称名“平盖治”,即道教“二十四治”中之“中品第八治”。宋人张君房编撰的道教书籍《云笈七签》中记载有:“平盖治,山在蜀州新津县,去成都八十里。前山下有玉人,身长一丈三尺。昔吴郡崔孝通于此山学道得飞仙。” 旧时的观音寺,规模宏大,殿宇重重,绵延数里,明代重修《九莲山平盖治观音寺碑记》载:该寺“地接邛蒲,有负屏山。唐安雾邑,环带左右。……八津朝揖,九峰拱卫,七里盘旋,奇花瑞草,灵禽异兽,至于寺中。” 观音寺中保留下来的观音殿与毗卢殿,均为明代建筑,严谨稳重,气宇不凡。毗卢殿中的明代壁画,运思绝妙,画工超群,所绘人物形象生动,内容丰富多彩,为稀见和珍贵的古代壁画精品。规模宏大的观音寺,一直是当地民众敬香朝佛常去之地。清道光《新津县志》载:正月九日,“县南观音寺进香者,人海人山,四方云集,有来自数百里外者。香烟缥缈,烛焰熏蒸,至日暮不已。” 九莲山清丽秀美,“忽看九朵浮空耸,陡觉千峰伏地低。” 古时“新津十二景”之“莲华接翠”,即指九莲山之胜景。峰峦起伏,蓊郁苍翠,九莲山观音寺当为寻幽访胜的绝佳之处。

▲ 观音寺明代壁画(局部)  

@沐雨蝶舞/摄影 

四方人来,车船辐辏,旧时热闹的永兴场自然也是茶食天地。至清末时,场上所开设的饭馆食店多至40家。大场之规模,由此可见一斑。如今的永兴场老街旧巷,清幽寂静,早没了往日的喧哗。然而,正是在这样的乡场,许能寻找到很多久违的场景而让人流连。

文末特别说明一下,新津永兴场,大概是目前川西坝子里最后能见到的、有规模且“原汁原味”保留下来的乡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