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嘿,精神小伙

 植物游记樊蓉 2022-06-08 发布于贵州
写在前面

有一个小伙伴是练咏春拳的,外人一看会觉得这小伙挺有精神。

有一天我问他:你为什么练啊练啊看起来还是这么单薄?什么时候可以成健身房大力水手那样?

看了懒兔子的文章:一个读者的丈夫把自己练成了大力水手,然后这里疼那里疼,最后他老婆用中药养筋汤给治好了。

懒兔子点评:中国的武林高手,可没有一个像大力水手的身材,李连杰不但不壮还很单薄。中国武术练的是精气神、筋骨肉,而不是腱子肉。

安利一个公众号大号:“懒兔子”。这号太大,留言几次都没能上墙,只能在这里表达对作者的爱慕了。

赶紧朝那小伙伴道歉,过去确实是狗眼看人低,不识货。这和我们觉得西药快,中药慢;化肥快,农家肥慢;一个道理。

中华文化讲究内在美,西方文化讲究外在美。

西方思维指导下出品的东西,乍一看,吓死个人,其实都是忽悠,纸老虎,不堪一击,华而不实。

此刻不仅希望中医药雄起,还希望中华武术崛起,人还是那波人,不同的思维,培养出不同的个性,质量自然是传统的厚实。

突然不迷恋大力水手了,身体是硬件,精气神是软件,手机电脑大不大不要紧,重要的是系统灵活好用,不卡顿。

其实小姐妹们可以去学校武术协会,捞个“精气神小伙”,中华系统培养下的人才,内外兼优。

女性的择偶观,向来对社会发展方向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突然开始怀恋父辈年轻时看的李连杰,甄子丹,叶问......

《难经·八难》曰:“气者,人之根本也。”

《抱朴子》曰:“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赖气以生者也。”

《素问·宝命全形论篇》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气”是万物之源,既是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又是生命赖以存续的动力。

《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记载:“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有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

虚静

虚静恬淡不仅是万物之本,也是一种生命状态,更是一种生命境界。

“虚静”是“气”之本然状态,是体悟生命之道、通于生命大道的法门。

《素问·上古天真论》所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痹论》强调“静则神藏,躁则神亡”等都透视出“静”可凝神、养形而长生的养生思想。

因而,“静”是万物之根,是生命的本然状态。只有心无旁骛,才能凝神专注,才能于静。

意念归一即需要排除一切杂念,意守于某一处,则能心神内敛、凝神聚气于功法的生命体验之中。

健身气功的预备势通常在于调节心神,使心静气定、气定神敛,为进一步的功法练习奠定心理基础。

收势动作则旨在收敛心神、引气归元,回归生命之“道”本然。

孙思邈认为:“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

虚静的心境能够使人宁心静气、锤炼心性,从而涵养道德,提升精神修养。

三调

《淮南子·原道训》曰:“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矣。”

古人云:“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神散乱”。

五禽戏动作仿效虎之威猛、鹿之安舒、熊之沉稳、猿之灵巧、鸟之轻捷。

力求蕴涵“五禽”的神韵,形神兼备,意气相随,内外合一等,都是这一思想理念的具体体现。

人之所以多病,当由不能养性,纵情恣欲,无所不作。自言适性,不知过后一一皆为病本。

《素问·五运行大论》曰:“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疾”。

生命是一个复杂的机体,正是通过气血的调和,使人体机能达到生命的最佳状态,体现了中国生命哲学的和谐思想。

健身气功通过各种屈伸、环转运动,调和、疏通肢体经络和气血。

健身气功中的弹甲、成钩、跷趾、抓地等动作也是为了激发全身经络、调和气血周流的目的。

健身气功中的“叩齿鸣鼓”“背摩精门”“鼓漱吞津”等按摩动作,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和经络,以达调和气血的养生目的。

参考文献:(1)中国生命哲学视野下的健身气功养生观研究 王涛 王巾轩   国家体育总局 健身气功管理中心 北京体育大学 中国武术学院 山东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