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丘北各民族与南京柳树湾的渊源

 普者黑风情 2022-06-08 发布于上海

丘北的大多数汉族和部份少数民族都认为自已的祖先是南京籍。他们不仅在口头上这么说,有的在家谱上也是这么写:先辈是从江南应天府(南京)柳树湾高石坎来的”。为此,柳树湾这一历史地名,成为丘北各民族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在抗日战争时期,南京《朝报》馆迁来昆明。有人曾写信向该报探询。到底南京有没有柳树湾这个地方?具体在哪里?该报馆曾在报纸上作了公开答复说:“柳树湾在今南京城东南隅,后来因扩建城墙,把这一小村庄迁走了,至今已没有痕迹”。同时又说:“柳树湾在南京紫金山麓,是明代的兵营”(即屯兵训练之地)。两种说法都证明,柳树湾是确有其地的。

一九八三年,弥勒县志办的同志,曾到南京作过实地访问,从而得出初步结论,认为从南京来的不一定都是南京籍。绝大多数来自安徽、河南、湖北、江西一带。理由是:

一、朱元璋是安徽凤阳人,他从军在郭子兴部下。郭死后朱元璋担任领导,后又兼并了张士诚、陈友谅、徐寿辉等部,这些部队都是长江以北淮河流域一带的江淮子弟。

二、沐英入滇的三十万大军,不可能一下子从南京周国招募到。即使能招募到,新兵也不适于远征,不能不调遣其旧部开赴前线。当然,其中也有部份真正南京籍的人。

关于柳树湾的具体位置。据瘦华在1986年1月4日《云南日报》第三版写的一篇报导说……南京市志办公室的同志,用了四个多月的时间到处查访,结果在明故宫遗址前的一块万历年立的大碑上,找到了线索。继而又在《明宫城备第十》及《明应天府城内坊备第十一》等资料中,查到了柳树湾的确切位置。……当初柳树湾和高石坎是联在一起的。后来因修筑城墙,才把它们隔开在护城河内外。证实了当年的柳树湾就是今天南京城东南隅的兰旗街一带。

这里原来是一片荒郊,有条小溪从中流过,附近多是柳树,故取名为柳树湾。明代初年,朱元璋进了南京,这块地突然兴旺起来。在它的北边建起宏大辉煌的皇宫,在它的南边设置了东城兵马司。而它的四周,陆续建盖了宗人府和吏、户、礼、兵、工五部,人烟开始稠密,亭、台、楼、阁鳞次栉比。可是好景不常,明正统年间,这里遭两次大火。清军南下时又受到较大破坏,宣统末年便焚毁殆尽。直到解放初,柳树湾几乎又恢复到过去那样——一望菜畦,三五茅舍。

如今,这块土地盖上了一大片五至六层的住宅楼,建起了很多工厂、机关和学校。

“高石坎”今名“石门坎”,北距柳树湾仅一里多,基本与柳树湾连着。其街长二里,也有不少厂房坐落在此地。

《滇云历年传》记载: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九月,命颖川侯付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候兰玉、西平候沐英为左右副将军,率师三十万征云南。洪武十六年(1383)云南平定,付、兰班师回,留沐镇滇,三十万大兵遍布云南各地。

为了开发边疆,明太祖又“移中土大姓以实云南”,于是大量移民陆续迁来,其中还有部分随军发配的犯人。

沐英是执行朱元璋的政策即“天下卫所,一律电田”的。故又把军队家属从南京迁来安家落户。这些战士、移民、家属、犯人就地成家,传下后代。

综合上述资料,我们可以这样说:

一、南京柳树湾是明军征云南时出发的地方,而不是战士的祖籍地,但也不排除一部分南京本地人。

二、丘北的少数民族对自己的祖先来自南京柳树湾的传说是有道理的。如白族的祖先,有的是来自南京柳树湾的汉族。他们初到滇西大理一带与当地白族融合后,又徙居丘北马者龙等地。

三、凡从南京柳树湾来到丘北的汉族,有的到少数民族聚居区与其民族结婚而被同化,有的与当地少数民族杂居,年深月久便融合于其中。

从明初到现在,已经历了六百多年的时间,人事沧桑,河山数易。许多历史上待解答的问题,还需要不断探讨,求实存真。上述论证仅作参考。

(注:本文写于1988年,收录在《丘北县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