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区别

 shawnsun007 2022-06-08 发布于北京

(一)学前教育目标具有对幼儿教师思想和观念的规范作用 

幼儿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是教育活动方向的把握者.用学前教育目标影响教师,使之具有明确和正确的目标意识,并以这种意识去选择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设计教育环境.因此,可以说对教育活动起真正指向作用的是扎根于教师意识中的教育目标.

 (二)学前教育目标对教育过程的指导和拉制作用 

学前教育过程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过程,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又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教育环境,教师,幼儿三者之间经常需要协调,班级环境,园内环境,园外环境(包括家庭环境)之间也要进行协调,这种协调是增效的过程,是对与学前教育目标不一致的因素的排斥和控制的过程.因此,教育过程的调控器还是学前教育目标,它能使教育过程都围绕,指向教育目标. (三)学前教育目标最本质的意义是对幼儿发展具有规范,评价(标准)作用 学前教育目标指明了幼儿发展的领域和基本范围,描绘了幼儿发展的蓝图.正如美国当代课程专家瑞夫·泰勒(r.w.tyler1902--)所言,“教育的真正目的不在于教师完成某种活动,而在于学生的行为范型中引起某种重要的变化”.同时,教育目标也是衡量教育成效的尺度,是衡量幼儿发展的尺度.因此,学前教育目标也是学前教育评价体系的基础.

作为一名教育一线的教师,在这个工作岗位我已经奋斗了好多年,但是多来年面对的学生一届一个样,特别是近些年,由于社会环境的改变,时代的进步,我们更不能用老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来对待这些有个性、有特长、有思想的新时代学生。他们接触社会的面越来越广,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对新生事物的了解也相对较多。教育实践让我们明白,要想真正地做好班级工作,教师必须从了解与研究每一名学生着手,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内心真实的想法。 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如果教学活动中缺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那么整个教育活动将没有意义。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不是被动的、机械性的复制,而是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接受的内在需求的一种能动反映。这些教育理论所阐述的道理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应该是一种被迫与强制的灌输,而应该是学生发自内心的、积极主动地对知识探索的求知过程。学生不是简单地对知识的加工对象,学生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学生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知识,而教育要做的也正是教给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知识,让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来改变生活、改变世界,为社会主义的建设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之中,我们就要教会学生如何应用知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精神。特别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电子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较快,这就需要未来社会的人才应该是不断学习与会学习的人,只有会学习才会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正如有一句话说的一样,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更是如此,教师只有把学习的方法与规律教给学生,才能让学生学会动脑,勤于动手,才能在生活中不断学习知识,总结经验。而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教师无非是要不断提高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综合能力,但这几种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都要以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为前提,以学生的积极参与、反复实践活动为根本保障。

1。这个要看你的教育理念,你如果是办幼儿园的,怎么着也应该有自己的办园理念吧? 2。那些“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是口号,不要应用在你的幼儿园; 3。世界各国的幼儿教育思想家的教育理念可以借鉴,知名的有福禄贝尔,蒙台梭利,中国的陈鹤琴。还有一些经典的幼儿园课程理论流派也可以给你启发,比如华德福教育,瑞吉欧教育,HIGH/SCOPE教育等,这些理论中蕴藏着宝贵的理念。 以上给你参考,够不够?

就其理念而言,“全人教育”是一种整合以往“以社会为本”与“以人为本”的两种教育观点,形成既重视社会价值,又重视人的价值的教育新理念.这是一种理想的教育观念,也是中外教育家的一种理想追求.著名教育家、北京大学前校长蔡元培指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份子的责任.”台湾中原大学多年来一直标举“育自由思考、重责任伦理、秉全人教育”的办学理念.就其内涵而言,“全人教育”首先是人之为人的教育;其次是传授知识的教育;第三就是和谐发展心智,以形成健全人格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全人教育就是培养“全人”或“完人”的教育.就其教育目的而言,“全人教育”把教育目标定位为:在健全人格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个体生命的潜能得到自由、充分、全面、和谐、持续发展.简言之,全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和谐发展的“全人”. 全人教育思想的内涵十分丰富,也正因如此,学术界对于全人教育的定义至今仍无定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出现了一批有关全人教育的期刊与著作.美国的隆·米勒(RonMiller)是当今提出现代意义上“全人教育”的第一人,创办了“全人教育出版社”并发行了《全人教育评论》(即后来的《交锋:寻求生命意义与社会公正的教育》).加拿大的约翰·米勒(JohnMiller)所领导的安大略教育研究院(OISE)在全人教育课程方面成就斐然,其代表著作包括《全人教育课程》等.英国与澳大利亚等国有关全人教育的研究发展也十分迅速.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提出:理想的教育应包含人类的全部文化,理想的人应是全人,应具备全部人类的文化,即培养真(学问)、善(道德)、美(艺术)、圣(宗教)、健(身体)、富(生活)全面发展的人.

家长需要作为一个榜样,孩子最初的学习就是模仿家长,亲身亲为地让孩子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另外,引导为主,尽量避免语言暴力,当然该教训时还是要教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