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脾,是一切疗愈的基础(动图示范)

 燕春春 2022-06-08 发布于吉林

限时活动:义工编辑已将“第44期「辟养生」禅修课”的教学内容剪辑为40段视频微课,发布到“辟谷星球”社群。您扫码后只需25元报名费即可加入学习!(如对学习有任何不满,只要在3天内点“退出星球”即可无条件退款。)

师兄们好,夏天我们身体里的脾脏似乎就会表现得越来越不安分,说起脾,古人认为它人体的后天之本,是体内血气的生化之源,而这脾胃具体状态好不好,主要得从下列三个细节来进行判断。

脾胃好不好,三个细节便知道!

在古人看来,脾胃可不仅是消化系统那么简单,脾胃的健康状态更是会影响到我们身体内的抵抗能力。

因此这脾胃的状态正直接关乎着我们全身的生理健康,而脾胃一旦出事,那么脾胃便会通过“力气、体型以及温度”的变化来发出信号,因此一旦我们在生活中出现了下面这三个情况那么千万不要忽视。

第一:无力

谈起脾胃,它跟肌肉的关系那可谓非常之密切,因为这个肌肉的力量所需的营养俱是来自于脾胃之中,而脾胃好则肌肉便能得到供养,因而这人也能长时间处于精力充沛的状态中。

可一旦脾胃变差,那么随着营养供给效率的降低,除了肌肉会变得无力之外,这整个人都会显得异常疲倦甚至少气懒言兼无精打采。

第二:消瘦

古人认为,脾胃是人体的气血生化之源,是专门负责输送营养物质同时排出代谢物质的器官。因此一旦脾胃变差,那么随之而来的运化功能也会变差,所以四肢和肌肉就不会得到相应的滋养,长时间这样下来,人便会慢慢消瘦下去。

第三:手脚冰凉

手脚冰凉即阳气不足的表现,因为脾胃吸收不好,导致气虚、脾气虚、肺气虚,继而出现汗多、手脚冰凉。

如果你生活中常因这三个问题而困扰的话,建议你多做一做这个固脾指腹操来加以改善:

第一步:团揉腹部

图片

动作要点:双脚打开与肩同宽,双手交握放于脐中,先顺时针按摩21圈,再逆时针21圈。

第二步:站式搓腹

图片

动作要点:先双手交叉于剑突,然后利用掌根力量向下推21次即可。

第三步:指推三线

图片

动作要点:拇指交握成心形,放于剑突上,用三指顺着腹中线向下按摩21次,可明显消除腹部酸胀感。

第四步:按揉天枢

图片

动作要点:天枢在肚脐附近,天枢位于肚脐旁开二寸左右,将中指食指并拢揉按21次,可使脾阳稳固。

第五步:按揉夹脊

图片

动作要点:双手握拳伸至背后,拳头脊椎两侧,由上至下按揉21次,可使脾健胃和。

脾肺一好:痰气变少

除了上述的这三个问题外,现如今随着温度渐渐升高,那些脾胃不好的人身体一般都会慢慢出现痰气,比如白天总觉得有痰堵在嗓子眼,怎么咳都咳不尽,而且平时只要吃得稍热,那么次日的痰气就会变得更多。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这“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缘故,所以只要这个脾健康了,运化能力效率上去了,那么这个痰气自然而然地就会被消灭掉了。

而想要脾变得健康,那么自然而然就少不了调养脾胃,至于如何调养,古人常说:“养脾莫如食。”也就是说相比药治,食物对于养脾的作用显然更好,所以在饮食方面我们应注意少食用属性偏寒类的食物,代之以五谷杂粮。

《黄帝内经》有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五畜为益……”表明五谷是养命之根本,被放在了首要的地位,其它的蔬、果、畜都是辅助和补充。加上因为此时肝旺而脾胃虚弱的缘故,我们最好多喝一些粥类。而粥是易消化的食物,所以最好还能在粥里加入一些当季时蔬,以对脾胃起到更好的滋补作用。

脾胃改善,血气翻番

古语云:“脾为人先天之本,后天之源。血气生化之官。”所以一旦脾胃不堪重负,便会出现很多“血气生化”方面上的问题,首先是血,古人认为:“血淤则百官无力”即血一旦淤堵了,那么身体器官就会处于一种有气无力的状态中。

而我们之所以会出现这类问题,主要是湿毒作祟!因此别看如今气候变热,可空气水分中的湿毒却是一点都没少,而这些湿热不除,滞留在脏腑经络,不但会阻滞气机,损伤阳气。

而且对气血津液的影响很大,所以在湿热初起的时候,好好健脾祛湿热才是正道,因此一旦脾气湿热以后,就千万别滥吃补药或各种营养品、保健品,以免壅滞气机。

这里推荐大家在外可以多搓搓手心,在内则可以用用南怀瑾大师的“温脐法”来调养。

首先是搓手心,两手伸直,手心相对,上下搓,前后揉,然后两手做“负阴抱阳”的动作——右手左手。

图片

早上做完之后,可以在中午11点到13点再进行练习,是最简单实用的养血保肝法。从经络的角度来说,手掌心有心包经的劳宫穴,是主血的,手心搓热后就有活血的效果。

其次是温脐法,如果你也有以下几种情况,就用温脐法来调理下身体吧。

1、吃生冷的食物容易拉肚子,腹痛;

2、口腔溃疡、牙龈肿痛、长痘;

3、怕冷,经常手脚发凉;

4、腹部凉;

5、脸部、头发爱出油;

6、睡不好,且舌头两侧齿痕重;

7、抵抗力弱,容易受寒。

如果中了3条以上,按照下面的方法试试,来试着做一做南怀瑾老师所传授的寿元温脐法。

做这个温脐法,得先拿一个纱布,然后往里面塞一枚去了核的龙眼肉,接着再倒入几枚红花椒,再配上艾绒一同捣碎,当把纱布里的原料捣成泥时,就可以在晚上将睡的档口从纱布内取些药泥塞到肚脐眼上。

可千万别以为这肚脐百无一用,其实肚脐乃腹部一处连接脏腑与肤外的重要隘口,且别小看这药泥虽然做法简单,但配合上肚脐,却能很快发挥出温阳的作用,南怀瑾大师经试验后发现,只消用个四五天,晨起时不仅腹部不再冰凉了,而且往日起床时口苦、口干的问题也能改善很多。

这主要是艾绒有“能通十二经,而尤为肝脾肾之药,善于温中、逐冷、除湿,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的作用,并且艾绒在属性上还最和小姐姐们贴合:“凡妇人血气寒滞者,最宜用之。”

其次,花椒也有着不小的作用,大家都知道,花椒性味辛温,用来散寒除湿,温中健胃特别好。在肚脐贴里放花椒,还利用了它辛散走窜的气味,把药性带到脏腑经络中去,把一些陈年老寒湿都赶走。然后再带上桂圆补心安神,养血益脾的作用,想必这一晚上都是暖通通的。

但是现代社会,生活紧凑,大家下班之后都快累成葛优了,哪里会有时间自己做这个,所以这边推荐商场里的这款南师肚脐贴,看肚脐贴小小一枚,它可谓集现代工艺的严谨和古代典籍的讲究为一身。且用料丰富,自然不只有艾绒、花椒、桂圆这三宝。为此,拿来辅助以日常的睡眠,想来也是妙极的。

提示:晚上睡前,我们得先把皮肤擦干净然后再贴,并且第二天早上起床就得撕掉,时间最晚不能超过上午10:00,一来怕肚脐长时间贴着胶布,皮肤会受不了;二来,撕掉脐贴也可以让脾胃开始自我调整。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方法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