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村支书眼中的镇党委书记

 大春观察 2022-06-09 发布于江苏

一个村支书眼中的镇党委书记

作者高德宏

1983年9月,缪荣株同志从工作了14年的泰县县委宣传部调任原港口镇党委书记,那年我在港东村任党支部书记,他是我的直接领导。年底,他在全镇党员干部冬训大会上,说了这样一段话:“我只带来一条被子和一支笔,来的时候什么样,走的时候还是什么样,希望大家监督我。”散会后,大家议论纷纷,有人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三把火烧好了,就忘了。”也有人说:“共产党的干部绝大部分还是好的,他又是个文人,书呆子,在这么多人面前的承诺,说话不会不算数。”

都说港口是个吃庄,一条街上早茶店、饭店、熟食摊十几家。港口人好客,婚丧嫁娶,周岁满月,生日宴席都想着要请干部,就连来个亲朋好友也想请干部陪客,请不动干部就觉得脸上不光彩。为这事老婆没少跟我吵嘴:“你天天喝得像个红头虫似的,自己的脸要不要?就不怕别人戳你的脊梁骨?!” 

港口镇“三·二八”庙会

为了端正党风,缪书记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他刚到港口的第三天,原港口食品站站长徐维智姑娘结婚,请他作客,还送去请柬,这是人之常情,他谢绝赴宴。记得是一次农业生产大检查,港口分成三个片:中片、东片、北片。我们中片是缪书记带队检查北片。按照惯例,北片刘庄村最远,检查到最后在刘庄村吃饭,无酒不成席。可那次书记带队到刘庄吃饭,他看到桌上放着酒杯酒瓶,竟下令把酒撤了,吃饭!到嘴的酒被书记打翻了,大家只好窝着一肚子的气,老米干饭,一扒了事。其它两个片是镇长、副镇长带队,第二天党支部书记相互一打听,传出话来了,“跟着书记没意思,跟着镇长有二两。”从那以后干部开会的通知上多了一句话:“自带中饭。”

缪书记来客人了。按照常规上级来找书记肯定是公事,公事就应当公办。退一步讲就是私事,没有人肉长在脸上去问书记的客人,是私事还是公事?上级来的贵客,应当找个相当不错的饭店,既体面大方,又方便灵活。那时候,中央明文规定的“四菜一汤”标准还没有下。将近一年时间,缪书记竟然自掏腰包招待客人。大家都知道书记不是大财主,衣裤坏了还找人补,就那点工资,老伴孩子不养,能招待几回客人?肯定有囊中羞涩捉襟见肘的时候。港口人都晓得他到街上买个死甲鱼招待人。那个甲鱼怎么死的?书记肯定不知道,时隔近40年了,就是军事机密也可以解封了。那是个农民养殖户清晨起来,看到沤猪食的缸里有只甲鱼被闷得半死不活,他赶忙捞出来洗净,拿到菜市场去卖。因为缪书记刚来不久,那个农民不认识是书记,以为是轮船队的人路过港口上街买菜,如果知道是书记,打死他也不敢卖给书记。我家住在菜市场旁边,事过之后,那几个鱼贩告诉我听,缪书记早上买了一只死甲鱼。我听后心中很不是滋味。读了《甲鱼宴》后,我才知道来的是法院院长,还有区委书记、区长,要是把领导吃坏肚皮,那责任可就大了。还好,事后参宴的领导安然无恙,我那悬着的心放下了。但那几年镇政府的招待费每年少支出几万元,那个年头的几万元可不是个小数字呀!

缪书记在港口既廉洁又严格要求家人。他的小妹高中毕业后,父亲想让她进港口镇办厂,被他一口回绝。父亲找他买几包化肥也不答应。气得父亲让小妹写人民来信到县委书记那儿告状,这事还上了《中国青年报》。

缪书记是个实事求是的人。1983年9月,他到港口任职后,发现上报的工业产值中,将烧窑制砖瓦,粮食加工的产值都计算成工业产值上报。根据上面统计要求,只应该算加工费。这样一剔除,港口工业产值一下子少了300万。在全县工业广播大会上,县长说:“有一个乡不但不增反而下降。”

港口龙溪港千亩大鱼塘

缪书记是个干事业拼命的人。他到港口任职由于工作压力大,长期睡不着觉引起内分泌失调,导致后来右眼球摘除。在挑龙溪港大鱼塘中,经过3000多人20多天的战斗,眼看快成功,却出现堤坝下面涌漏,鱼池眼看前功尽弃。缪书记撑船堵漏洞,差一点连船带人插进漏洞,船毁人亡。

缪书记在港口时还特别注重培养青年干部,他创办的青年训练班,组织他们夜读,为港口培育出20多名青年干部,后来都走上处科级领导岗位。孙万金是他挑龙溪港大鱼塘时,深夜搀柴油机看到一条白腿发现的。杨宝军是镇办厂的临时工,业余时间写了一篇文章,《朱桂宏的三把火烧活了瞌睡厂》,缪书记看到文稿后,爱不释手,修改后被原泰县广播电台录用,后来将小杨调到镇广电站工作。他不拘一格选拔和重用人才,并加以培养和锻炼,他虽然有一颗关心和爱护干部的善心,但对一些违法违纪的干部,在处分上毫不手软。运输站有人举报私分公款,经查属实,对参与者一抹到底,毫不留情。在港口政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事后许多老干部谈及此事,说了这样一段话:“在港口历史上,敢于真枪实弹反腐败的书记,前杨智后荣株。”这只能说明一个真理,正人先正己,打铁须得自身硬!

卤汀河大桥

1986年8月29日上午,缪荣株同志因在港口任上辛劳成疾,调离港口。这天我正好从村部出来,迎面看到缪书记和陈步华副镇长并肩走来,“我调离港口了,有时间到姜堰去玩。”书记握着我的手说道。同行的还有孙万金扛着被子跟在后面。我一直把书记送到轮船码头,小轮船上放着一副挑泥的畚箕和扁担,那是书记挑龙溪港鱼塘时自费买的,看到这一幕,我的眼睛湿润了,我见证了缪荣株同志兑现了他的诺言。

送走了书记,我去看望父母亲。我父亲是部队离休干部,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渡江战役,离休回家乡后,对家乡的建设很关心,我们父子经常在一起谈论政界的事情。我告诉父亲:“缪书记调走了!”父亲很惋惜地说道:“这位书记要是能再干一届就好了。”我说:“书记生病了。”母亲问我:“这书记在港口三年你有没有请他吃过一顿饭?”我说:“没有喝过一杯茶,没有吸过一支烟,更谈不上喝酒吃饭!”我略停顿片刻一想,“我反而到他家吃过一顿饭。”母亲看着我说:“他家在姜堰,你怎么会吃到他家的饭?”我说:“那年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支部书记参加,散会后,他把所有港口镇参会人员请到他家吃饭喝酒。”母亲指着我的鼻子说道:“你这个短寿小,你只知道吃人家的饭,怎就不知道还礼呢?”我说,很多比我资格老、面子大的都请不动他,何况我一个小年轻(那年我才二十几岁)更请不动了。父母亲与我的谈话38年了,至今在脑海中像留声机一样回放着。父亲虽对地方工作不熟悉,他对干部的道德品质是看得很准的,他的讲话代表着港口百姓的心声。

5月17日,缪荣株和港口镇党委书记房根居及工业公司、建筑公司领导们合影

缪书记调离港口38年了,他在文学道路上辛勤耕耘,一直唱响主旋律,港口人民没有忘记他。由港口作者作词作曲的镇歌《卤汀河畔我的家乡》“蟹池鱼塘环绕村庄,绿树丛中别墅洋房,百姓安居笑声朗朗”,经法籍华人袁雪儿演唱,《文汇报》APP推广后,红遍了水乡。去年港口下溪村党支部书记蒯月萍代表港口人民授予他“荣誉村民”证书,港口成了缪荣株同志名符其实的第二故乡。

作者简介

高德宏,1955年生,高中毕业,曾任原港口镇港东村党支部书记,做过村电工、种田和个体企业主,2018年开始写作,先后在“港口古镇”公众号发表文章数十篇,其中《岀门卖货》《罱泥趣事》《母亲的“枣泥”粽》等近十篇在泰州晚报副刊“坡子街”发表,《父亲的教导》被《速读》杂志刊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