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录自己 | 2022.06.09

 雁冰与书 2022-06-09 发布于广东

1

前天我就做了决定,接下来,这篇公众号就专注写日记,内容方向就是记录自己的生活、想法等等。在今天上午,我也专门对自己要做的事情进行了简单的罗列与规划。

除了创作外,对我最重要的还有两件事,就是读书与学习。在之前,光是创作这一块,我就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庞大的领域——个人提升。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后,我也渐渐感受到,虽然领域大,可写的内容比较多,但却也给自己制造一个很大的陷阱——多,反而让自己不知道该写什么好了。

就像今天看的书中,也有这么一段表达,意思是说当自己涉猎的信息过多后,也让自己摄入的信息过载,这反而会让自己不知道该去记住些什么东西,毕竟我们的脑容量是有限的。

所以对我们而言,简单,才是更好的成长方式。

当然,用“简单”一词来表达,可能会让一些人误解,我觉得,“专注”一词或许更好。

2

今天阅读的书是《卡片笔记写作法》,其实这本书是我去年拿到的,在去年我也大概粗略地看了一次,即便我也曾写过一次读后感,但我却并没有从中收获对自己有作用的东西。

所以我决定详细地阅读一遍。今天大概读了三分之一,除了上面“专注”的收获之外,我也感触到一个很重要的东西,那便是:我们每天的计划,很可能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有时我们为了让自己完成某些任务,比如做到自律吧,就会给自己设定很多计划——要早睡早起、要坚持运动、要阅读、要写作等等等等。但为什么做到这些之后,我们依然没有什么收获呢?

或许根本的原因在于,虽然我们制定了计划,而自己并不是真心喜欢去做这些事,只是觉得“自己应该自律”,而去逼着自己做到自律。

但如书中所说的那样:如果以一种僵化的方式来安排工作,当事情发生变化而无法调整时,工作就有可能停滞不前,无法完成。

所以,为什么我们明明自律却又没有收获?或许正是因为,我们太过僵化地安排自己的日常与工作,但,我们并不是机器人。

计划当然是有用的,但需要我们灵活地运用起来。

3

有时我觉得,不少人是很喜欢将自己的喜好,强加到别人身上的。

就比如我总会遇到这样情况,因为我喜欢吃面食,在去了广州、深圳以及杭州这些城市后,遇到的南方人比较多,而他们的主食往往是米饭,除了早饭外,午饭和晚饭往往是米饭(其实早饭也是粥),这也刚好与我的习惯相反的,在过去,我一天基本上都是面食为主的。

但也因为这样的饮食习惯,让不少南方人感觉到诧异,因为他们觉得吃面食是吃不饱的,还有不少人在和我一起吃饭的时候,就觉得我也应该和他们一样吃米饭才行,如果不吃的话,就免不了一顿冷嘲热讽。

当然,这样的情况不仅表现在吃饭上,其它的如玩游戏、运动项目、喜欢看的书籍类型等等,都会有这种情况。

就好像,他们的喜好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值得喜好的,而其它的都一文不值。

但人总是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的,你喜欢吃米饭,我喜欢吃面食;你喜欢吃海鲜,我却对海鲜过敏;你喜欢看宫斗剧,我却更喜欢看经典电影……如果硬要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到别人身上,那我也想要反问一句:“为什么你不吃面食呢?”

我们总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而我们也应该:己所欲,勿施于人。

4

今日阅读:《卡片笔记写作法》

进度:已读完第一章,75页

5

今日运动:

动感单车慢速热身:20分钟;

俯卧撑:5组×30个=150个;

坐姿伸腿:5组×50个=250个;

负重深蹲:5组×20个=100个。

健康第一位,身体第0.5位。

6

接下来,摆脱自律的标签,因为自律本应该是人生这个大系统中很平常的一小部分,最重要的是要让自己做成一些事。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