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流星 九里山前作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 职场上,理想总会让一些灵魂与众不同,然而柴米油盐的人始终柴米油盐,只有英雄才会生不逢时。 建安十一年,江东最豪侠的将军太史慈只有41岁,他没有等来让很对人成名的赤壁之战,却要在鄱阳湖上变成秋风。 一生都以折腾为信仰的太史慈,留下最后一句伤心的话: “大丈夫在世,应该拿大宝剑打架,帮英雄好汉当皇帝。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 事实上,世界是不完美的,往往事与愿违,你我一样的凡人多寿则辱,而太史慈一样的豪杰,却又短暂如流星。 02 起点 传奇的,也许从出生就有传奇性,太史慈从一开始就与众不同。 延熹九年,太史慈降生到山东龙口,第一流的昏君汉桓帝掀起党锢之祸。太监暴打好人的年代开始,无限的作妖酝酿着汉末的大乱。 父亲取的名字,反映着一个家族的价值观,单字名慈,字子义,象征着对仁义崇尚和追求。 没有特别的家世,但依旧可以念书识字,太史慈的运气比起大部分当黄巾军的要好不少。 但如果比起孔融、杨修这些世家子弟,还是要差上十万八千里,更不如曹操这样的太监之后。 所以,即使热爱学习,太史慈也不可能被举孝廉,他的职场起点依旧只是在东莱郡一个再小不过的办事员。 03 信使之间的赛跑 虽然是普通人,但乱世就是要打乱旧秩序,只要能作妖,基层也会有更多的机会。 黄巾起义的第三年, 21岁的太史慈在一次无厘头的事件里开始露头。 东莱郡衙门,和上级衙门青州打起了官司,州府领导互相不服气,就要到京城洛阳去告状。 当权的汉灵帝,比桓帝活得更加不明白,胡涂虫大臣们,先看到谁的奏章谁有理。于是,青州和东莱郡的官司,就变成了一场信使之间的赛跑,谁跑到前头谁就赢。 太史慈身长七尺七寸,帅到了一定程度,成为了东莱郡守的代表。 04 老乡见老乡 事实证明,选中一条好汉对于干成事是多么重要。 虽然青州信使首先出发上路,但太史慈却日夜兼行一刻不停,直接到了公交车官署,竟然赶上青州信使正准备要去上奏章。 于是,老乡见老乡,必须要给他一枪! 太史慈很热心,要帮对方检查一下奏章。不相识的山东老乡觉得这个主意很好,然后就上了当。 事实上,太史慈宁可化身成为无赖,也要不辱郡守使命,奏章一到了他的手,立刻就被剁成渣渣。 毁了奏章还不算,太史慈还忽悠青州信使大家都有罪,所以要一起跑路。但大家一起跑路刚出洛阳,太史慈却把奏章暗自送回。 东莱郡竟然逆袭告赢青州,但太史慈从此逃难江湖,不能回山东。 05 孔融 年轻人往往能干出格的事,因为他们想法简单。 但他们也能一战成名,愣头青太史慈虽然流亡,却成为了山东的一号人,而出色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优秀的人来登门。 太史慈暂住在辽东,黄巾军还在和汉朝打架,董卓就进了京,世界变得越来越摇滚,一直到初平四年,太史慈28岁。 这一年,孔夫子的第20代孙,名动天下的北海相孔融,也来和太史慈交朋友,数次登门为他家人送温暖。 哪里有云哪里就有甘雨,黄巾军围城的时候,来帮孔融结尾的就是那个他一直照顾却没有见过面的年轻人。 06 见义勇为 太史慈的母亲说,孔融是好人,必须要去救助。 太史慈不停留,单人提了一杆枪,步行着就去了都昌,乘着夜色又进了城,然后就要带着都昌的城管去打架。 但孔融是孔子的后代,怎么能同意打架这么不文明的事? 直到黄巾军快要攻破城池,孔融才发现,原来不打架真的是不行。而这时候,单靠太史慈和都昌的城管已经不行,他们错过了战机。 好在,世上见义勇为的除了太史慈,还有桃园兄弟。 但要去向刘备救援,必须要冲破黄巾军的包围,文明的朋友都要宅,出头的依然是太史慈。 07 突围 有时候人多力量大,有的时候千军万马不如一个人。 第二天清晨,太史慈骑马出城门,身后两个城管各拿了一只靶。黄巾军严阵以待,准备打架。但太史慈却只是栽靶子练射箭,射完就回了城。 这一天,只是演戏! 第二天又是如此,城外的黄巾军已经见过这种表演,有人坐有人躺,完全不感兴趣。 第三天,太史慈再次出城时,黄巾军显然已经厌烦了这种把戏,没一个站起来看。然而,太史慈却驰马突围而去!有几个想站起来阻挡,都被射倒。 于是,太史慈遇上了一个真正的英雄,刘备。 感动了桃园弟兄的年轻人,借到了三千城管,都昌的黄巾军土崩瓦解。 08 孙策 也许太史慈可以成为另一个赵云或者关羽,但他却最终和刘备失之交臂,到江东跟着老乡刘繇混社会。 但扬州刺史刘繇虽然官大,却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占据是非之地,却整天说古论今咬文嚼字,展示了无用书生的本色。太史慈在这里毛线都没混到,每天搞侦查,好像包打听。 但哪怕有一次机会,包打听也会闪现光芒。 在任务中,山东太史慈遇上了江东孙策,两军相遇,于是一言不合就开干。虽然孙策带了韩当、黄盖一帮城管,但太史慈依然打得很浪。 打架专家孙策夺走太史慈的手戟,然而愣头青太史慈也抢了二杆子的头盔。 孙策一生中,第一次遇上人打成平手! 09 再进阊门 刘繇注定是浮云,太史慈最终没干成什么事,几年后被孙策捉住,却跟对了老板,当上了折冲中郎将。 建安二年,刘繇终于变成秋风,32岁的太史慈却正在鄱阳湖上逞英雄。 没用人刘繇手下的万把个城管群龙无首,分分钟要解散,太史慈请命去招抚。 江东的明白人都觉得太史慈一去不复返,从此自己当老板。 但孙策坚持相信太史慈,在苏州城阊门把腕相送,定下了六十天完成任务。六十天后,太史慈带着城管再进阊门。 10 敬畏天命 大丈夫信得过大丈夫,天下都不是事!太史慈跟着孙策打山贼,打架不要太风骚。 敌人在城楼上托着柱子骂人,太史慈弓开如满月,一箭似流星,飞到城楼上,不文明者的手血淋淋地钉在了柱子上,难以自拔! 太史慈在江东大展拳脚,直到全天下都闻名。 孙策以后,孙权一如既往用太史慈。甚至一生只恨城管少的曹操,也来撩骚,给太史慈送当归,摆明了挖墙脚。 但曹操找错了人,太史慈只想让好人当皇帝。 只是,再大的英雄,也要敬畏天命,有的人短暂如流星。 建安十一年,一生都以折腾为信仰的太史慈,留下最后一句伤心的话: “大丈夫在世,应该拿大宝剑打架,帮英雄好汉当皇帝。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 走心原创不易,喜欢的话,欢迎关注,大家的支持是我的创作动力。 用中国方式,讲中国故事! 吉泰月读,原创连载,欢迎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