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行与仁、义、礼、智、信

 逸心茶舍 2022-06-10 发布于内蒙古
前文说到,仁、义、礼、智、信五德,与五行中的木、金、火、水、土有逐一对应的关系。

这里,文章就出来了:五行有相生相克,那么,相对独立而完整的五德之间,是不是也有相生相克呢?如果有,又该如何理解呢?

李仲愚先生认为,不仅五行有相生相克,五德同样有相生相克。

因为,太极的一气运转,分化而成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行,五行之间,相对都是独立而完整的,但都只是分别展现了太极五分之一的理、气、象、数,合之方成完整的太极。

人的德行亦一样,仁、义、礼、智、信五德,全是从人的良知中演绎出来的,都是良知的一部分,分则为五,合则为一。

这就解开了一个千古之谜的谜底:若五行攒簇、五德和合,不是又恢复了人生本有的圆满清净的良知吗?历代祖师千经万典,亦不过太极五行、五行太极而已矣。

具体说来,恻隐之心谓之仁,辞让下之心谓之礼,无妄之心谓之信,羞恶之心谓之义,是非之心谓之智。

从相生的关系而言,仁对礼有益,礼对信有益,信对义有益,义对智有益,智对仁有益。

另一方面,过分执着于仁德,会伤害信德,而偏执的信,又可以用仁德去克制;执着于礼,会伤害义德;执着于信,会伤害智德;执着于义,会伤害仁德;执着于智,又会伤害礼德。

同时,仁有失之于柔弱,故以义激之;义有失之于刚猛,故以礼节之;礼有失之于拘谨,故以智达之;智有失之于狡诈,故以信立之;信有失之于偏执,故以仁导之等等。比较好理解的,是相生的关系。

比如仁爱之人,守规矩容易,辞让谦下亦容易;处事辞让谦下而守规矩的人,自然不容易失信;不说假话、讲信用的人,容易讲义气;讲义气、有羞恶之心,自然容易明辨是非;明辨是非,则能“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济世利生,从而更加完善仁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