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病可能是“撑”出来的,饿一饿就可以了?不妨了解

 新用户41015886 2022-06-10 发布于上海

时间:2022年06月10日 15:00:27 中财网
  “吃了吗?”这是我们平常打招呼常说的客套话,而且一般家里有亲朋好友到访也会用美味的食物招待。

  我国地广物博,各个地区美食拥有不同的特色,而且我国又是礼仪之邦,尤其是在餐桌上的礼仪,各种谦让之下难免吃撑。

  但是经常吃撑可并不是一件好事,偶尔的话可能没有什么大问题,但若总是贪嘴的话,很可能会诱发疾病的出现。

  这些病可能是“撑”出来的,饿一饿就可以了?不妨了解

       1、老年痴呆
  阿尔茨海默症就是大家常说的老年痴呆,这种疾病对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构成威胁,而现如今这种疾病的出现也可能有年轻化的趋势。

  临床研究表明:对中老年人来讲要尤其注意,大概有40%的老年痴呆患者是因为饮食不当造成的。

  这就告诉我们,中老年以后要对日常饮食结构做出调整,尽量以清淡饮食为主,每次七八分饱就可,切忌贪嘴。

  2、胃病
  近几年,我国患胃病人数持续上涨,而且年轻人占比比较大。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日常饮食密切相关,比如长期饮食不规律,不吃晚饭,暴饮暴食,重口味等等。

  尤其是有些人喜欢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甚至一日三餐都与辣椒为伴,殊不知这样的饮食方式会对胃黏膜产生刺激,促使胃酸过度分泌。

  当胃酸分泌量过多时,会对胃黏膜产生异常刺激,诱发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的出现,严重的可能会导致胃溃疡等胃部疾病的诱发。

  3、骨质疏松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项器官逐渐衰竭,钙元素流失过快,进而诱发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疾病。

  中老年人出现这种疾病的概率较大,所以要注意钙质的补充。

  从日常饮食中便可获取钙元素,有效减轻身体各个脏器的消化负担,尽量避免老年疾病以及慢性代谢性疾病的诱发,当然前提是饮食适当,清淡饮食为主,荤素合理搭配,营养均衡。

  4、神经衰弱
  俗话说的好“早吃好、中吃饱、晚吃少”,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少之又少。

  年轻人熬夜加班,丰富的夜生活已经成为常态。经过一整天的劳累,身心疲惫,到了晚上会忍不住多吃一些丰富的食物犒劳一下自己,然而却不知晚上进食过多,不仅增加肠胃,消化负担还会影响机体其他器官的正常运转。

  身体进入睡眠状态后,尤其是深度睡眠,是各个器官组织进行自我修复的阶段。

  但是因为睡前吃了太多食物,不仅扰乱各个器官的自我循环修复,还会对大脑细胞造成刺激促使人兴奋,无法入睡,甚至失眠,即便是睡着了,睡眠质量比较差,容易惊醒,出现神经衰弱的情况。

  5、冠心病
  我们都知道冠心病是身体血液循环受阻导致的心脏功能下降引起的,并且发病率比较高。

  其实日常生活中如果吃得太饱总是暴饮暴食,也会使体内血流速度受限,能量摄入过多,血液循环大量聚集到肠胃胆固醇含量升高,血液浓度增加血管堵塞,诱发冠心病,脑血栓等疾病的出现。

  所以为了身体健康着想,一日三餐一定要适量而行,切忌暴饮暴食。

  既然这些病都跟吃撑有关,那么是饿一饿就可以避免了呢?中科院动物所的研究人员在大鼠身上曾进行实验,发现:与任意进食相比,适当控制饮食,更有利于逆转促炎细胞的聚集。这就说明结石对延缓衰老有着重要的作用。

  生活中饮食方面适量少吃一些,确实有助身体健康,但我们说的控制,饮食是适当,并不是完全不吃,如果经常挨饿的话,也会给健康带来隐患。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控制自身三餐的食量呢?1、适当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是身体三大营养元素之一,适量补充,不仅可提高胃动力,促进肠胃蠕动和消化吸收能力,减少肠胃疾病的出现。

  所以生活中我们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瓜果蔬菜,不仅能促进机体的消化和代谢功能,还能起到减肥瘦身的目的,何乐而不为。

  2、细嚼慢咽
  相信大家在吃饭的时候经常被家长训斥,吃饭的时候不要讲话喋喋不休,要细嚼慢咽等等。

  确实将食物充分咀嚼后再进入肠胃,不仅能提高食物的番茄还能促进肠胃的消化吸收,减轻肠胃负担,避免胀腹感。

  3、用小餐具
  更甚至有些朋友害怕吃不饱,尤其是很多人一起进餐时,便会选择一些大型的餐具。

  要知道这种做法只会让自己无形之中吃的过多。若想要控制饮食量,不妨将大餐具换成小餐具,或许对减少食物摄入量有帮助。

  4、降低吃饭速度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很多人为了迎合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养成了狼吞虎咽的吃饭习惯,要知道吃得过多吃得过快很容易造成暴饮暴食。

  食物在进入肠胃之前,若能保证适当的咀嚼次数,不仅能减强,肠胃消化吸收的负担。很容易出现饱腹感,避免吃撑吃得过多,对控制饭量有帮助,更有助身体健康。
  .杜.医.生.科.普.百.家.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