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宗林:温柔敦厚,成教育之君子

 全媒资讯 2022-06-11 发布于湖南

距离雅礼·浏阳市第二中学(以下简称“浏阳二中”)半个小时车程,有一座石霜寺。寺内清静,绿树成荫。

叶宗林喜欢这个地方,与浏阳二中里的“静”相呼应。

“静”,是校长叶宗林给人的印象。是一位文艺青年,始终怀揣着写下如《白鹿原》一样故事的理想;是一位老师,坚信一位好老师能影响孩子一辈子;是一位校长,认为一所学校“不能迷信校长的能力”,也同时“在夹缝中寻找师生的心灵栖居地”。

古人云:谦谦君子,温柔敦厚。“静”里,是温度,有力量。

这温度,是传承;这力量,是热爱。

热爱,教育传承的温度

爱语文的叶宗林,高考时语文成绩并不理想。当时的语文老师张继极知道他的成绩后,整整一个多星期没出家门,仍觉得此事“不合理”,骑着单车,执拗地要带叶宗林去复核分数。

叶宗林爱研读诗词,尤喜毛泽东的诗词。这也源自于当时另一位老师周申全自己抄录毛主席的诗词,在班级的学生中传阅。

近二十年后,叶宗林任教的第一届学生,依然会在聚会时忆起一堂特殊的语文课:一次,大雪后,一堂作文课。望着室外皑皑大雪,叶宗林突然改了主意——何不与孩子们一起去爬雪山呢?归来,一篇600字的作文,全班学生在25分钟内完成了,“原来写作文也可以那么畅快!”

叶宗林称此为传承,爱与专业的传承。

学生明竹(化名)曾是一名“问题学生”。爱抽烟,且在高考前夕屡教不改。班主任打算严肃处理,是叶宗林劝阻了。“我来做他的担保人。”从此,再也不见抽烟的明竹。

“一位好老师,真的能影响一个孩子一辈子,这难道不是最大的成就吗?”

如今,在浏阳二中,刘连吾老师在退休前广发“英雄帖”,邀请老师们来听他的课,一曲《将进酒》吟进了每一位老师的内心;任教高三英语课的汤翔老师,学生们会主动给她留言,希望“翔姐早日找到男朋友”……

“真正喜欢教育的人,能找寻到快乐和意义,并把这种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和身边的人。”叶宗林说。

宁静,书香氤氲的美好

浏阳二中占地不大,走进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摆放整齐的一盆盆小花。

精致,是这所园子给人的最大感受。一如教学楼前的阅读长廊,古色古香的窗棂旁,是供孩子们随时取阅的报刊、书籍。

下课了,长廊上流连着学生,或阅报,或读书。几位女生捧着一大捧信件,坐在长椅上分拣。

从前车马慢,在浏阳二中,仿佛更有了体验。

叶宗林喜欢“静气”一词。他说,“读书声让人沉静。”“一本好书让人沉静,让人体验未知,感知美好。”……

小时候,叶宗林在《隋唐演义》《岳飞传》等评书声中成长;初高中时,小说、散文给了他滋养;大学时,热爱贾平凹、陈忠实等现当代作家的文字;如今,则在《大国的崛起》《万历十五年》等文史书籍中感悟不一样的历史大局观。

大抵热爱的人身上会有特殊气场,浏阳二中便聚集了这样一批“读书人”。在这所叶宗林口中的“小”学校内,云集着名师、骨干教师。在这群胸口有团“火”的“读书人”的引领下,学校处处是书香,更弥漫着浓厚的人文气息。

“阅读长廊等其实都是碎片化阅读,我们希望通过对整本书阅读等的推进,来推动成长型阅读。”每到寒暑假时,学校会制定翔实的假期阅读指导方案,向学生推送与时俱进的年度阅读推荐书目,组织和指导学生扎扎实实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连来学校的家长也会情不自禁地捧起一本书,沉浸其中。

“有静气、书卷气、浩然之气,少怨气、戾气、暮气,这是阅读的力量。”叶宗林说。

宽厚,无为而为的力量

叶宗林相信“无为”的力量。

他推崇魏书生。在当班主任时,他用魏书生的理念管理班级,不仅在班级设置了常务班长等常规班干部,还有立法会、执行委员会等,并让班上最调皮的学生来担任立法会会长。不知不觉,那个曾不知规矩为何物的学生,懂得了自律与约束。

一次,校长叶宗林在食堂撞见一对谈恋爱的男女学生,如按常制,须严惩。叶宗林拦下了此事。他分别找了男女学生进行诚恳且温和的交流。第二天,两个孩子主动找班主任沟通,并规划未来的学习计划,之后,他们果然有了长足的进步。“感谢您,感谢您的宽容……”两个孩子都给叶宗林写下了长长的信。

“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他说,“柔软,也是一种力量。”让每个人在温婉沉静中自由生长,是叶宗林的向往。

在浏阳二中,写诗歌写得最好的是一位体育老师,这位老师还加入了中国诗歌协会;音乐老师提出“音乐抚慰心灵”课题,得到叶宗林的全力支持;学生可以给老师的备课教案打分、提出意见……

“无为”的背后,是叶宗林的行动不止。在浏阳市第十一中学担任校长时,针对生源基础薄弱、升学不理想的现状,他另辟蹊径找到了一条体艺发展之路;浏阳二中曾被戏称拥有“全省最差校门”,历经数载,叶宗林解决沉疴,校门焕然一新……

不久前,叶宗林开车路过石霜寺,下车,静心凝神半晌,禅房花木深。校园里,26℃的阳光下,绣球花、月季花们开得温柔而绚烂。

而此刻,教育的温度也刚刚好。

/图《十几岁》杂志记者:周洁 黄珺 通讯员:黎书柏

(来源:潇湘晨报,本文原载于《十几岁·高中生阅读与写作2022年8月刊,“校长之见”栏目。编辑:李玉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