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禁足前后的跑步指数来观察状态变化

 老威小屋 2022-06-11 发布于北京

说明:

1、禁足对跑步能力的确有影响。

2、如果是训练有素的人,这种影响随着正常化,很快就会被恢复。

3、单纯从运动表现和运动能力来说,本文显得有点“小题大做”和“大惊小怪”。但本人对运动的科学化、“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有着天然的爱好,所以乐意做这种探索。对于只希望张口寻求答案、而对其“所以然”没兴趣、或者不善于阅读理解的朋友,建议直接关闭本文,不要阅读——实际上,这类朋友我甚至一直劝喻,不要关注我。

一、两个案例的对比

下面是禁足10天期前后两次同类型的跑步案例,都是间歇跑。

案例1:这是禁足前的。看上去很勤奋哈,夏天通常5点就开跑了,一天干啥都不耽误。

案例2:禁足解封后第二天跑。生物钟还挺准,竟然在毫无预谋的情况下,是同一个时间开跑的。

我们针对数据本身来归纳一下,这是分析问题的第一步(怎么教开方法论了,哈哈!)

1、时长、跑步模式一致,都是间歇跑。

前面我说生物钟比较准,是因为没有办法去故意挑个相同时间的记录。一周中只有一次同样跑步模式的课表,没得挑。两个时间完全一致,纯粹是意外,也说明生物钟真的还比较准。

2、禁足前的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都优于禁足后复跑(重点):

(1)速度,前者快;

(2)心肺刺激,后者大;

(3)主观感知负荷(肌肉负荷与此自动关联),后者大;

(4)训练效益:前者强度小(效益定义为稳定和基础训练),有氧效率高,直观展示为跑步指数值高;

后者强度大(效益定义为速度和稳定训练),有氧效率略低,直观展示为跑步指数值较低。

后文就用这个指数作为分析抓手来展开。

总之,前者是速度快且强度小(跑步指数高),后者是速度慢而强度大(跑步指数低),这就是两者的综合区别。

二、跑步指数的直观解读,十分有助于了解自己的状态

跑步指数的含义,官方的定义,是以最大摄氧量为基础,综合了跑步效率的因子,计算成一个直观的数据。

跑步效率是如何计算的,这个是厂商算法的问题——只要牵涉到算法,就都是厂商“背后的技术”,对用户都是暗箱的。有的人总是在纠结“厂家怎么算的”或者在质疑厂家的算法是否合理。我想这是人家的吃饭本事,既不会向我们和盘托出,我们也没有必要去深究。真的对自己正在使用的设备的合理性如此纠结的话,那还用它干什么呢?

所以,我对于厂家算法的应用,都是本着“假设你的算法是有效的”。我从来不给自己添堵。给自己添堵的人生,不是人生。

言归正传。

我们可以这样脑补一下:

以VO2MAX为基础(可以用设备测出),在一堂训练课中,如果处在有氧代谢效率高的状态,得到大于1的计算因子,与VO2MAX的结合,会大于VO2MAX值。

通常这就是本堂课属于有氧跑的意思。

反之,当本堂课是速度跑,同时、同地、同人的前提下,在热身心率区以上,速度越快,有氧代谢效率越低,直至进入无氧代谢状态。——这个知识点是常识了,不用纠结是不是正确这个问题了。

所以,就某次训练而言,同人同地同时,速度越快,训练后得到的跑步指数越低。

那么,当同人但不同时,即同一个人随着时间推移,经过刻苦训练,达到同样的速度、甚至更快时,而得到的跑步指数不变甚至更高时,就说明——

在比以往速度更快的训练中,依然保持了原来速度较慢时的有氧代谢效率,甚至比以往速度慢的时候,处在更高的有氧代谢效率的状态,也就是说,水平大大提高了!

有学习兴趣的人,看得懂以上这句话。凡事直接找结论、逻辑差的人,可能觉得拗口。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上面两个案例:

案例1,是正常训练状态,配速5:11,跑步指数62(这期间标定的VO2MAX基准值是58),训练效益显示低强度(稳定和基本);

案例2,是禁足后的复跑之初,配速5:19,跑步指数58(标定的VO2MAX基准也是沿用前述的58),训练效益显示强度比前述较高(速度和稳定)。

毫无疑问,可以看出,案例2的状态比案例1的状态,要弱一些。

这是禁足10天期间的前后状态对比。

实际上,只要盯住当次训练的速度、训练强度(效益的“结论”都对应一个清晰的强度区间)和跑步指数值,就可以看出自己最近状态的演变趋势。

三、跑步指数的高低展示速度能力

之前有朋友说,跑步指数低,说明速度能力差,跑步指数高,说明有氧能力强。

我听明白了对方想要表达的意思,而且大致也是对的。但是由于这个表述,省略了在何种情况下存在上述结论(即缺乏了前提),从逻辑上来说,是不严密的。

与上一段的结论相应的,通过对跑步指数的跟踪,可以轻易看出自己的状态。

1、当速度稍加提高(只是相对于自己而言,与别人比毫无意义),跑步指数呈现快速下降(甚至断崖式下降),则说明这个速度的提高,使得自己的有氧代谢效率快速下降。也就是说,眼下的有氧能力不支持提高速度,如果要提高速度,就必须借助无氧代谢供能,总之一句话,速度一快跑步指数就大跌,说明速度能力较差,有氧能力也较差。

我之前遇到过一个案例:小年轻在跟着单位做集体活动时,集体跑步(通常这不会多快吧),跑步指数只有30多。当事人问我为什么这么低。我答复,那就基本说明当事人过去没有什么运动的经历,当下也没有什么速度能力,有氧基础也还很差。

2、当在某个速度区间,能够长时间维持,且跑步指数非常接近事先测定的VO2MAX值,说明这个区间里,对当事人来说,是很适合的有氧速度区间。

上面两个案例里所呈现出来的速度,大致就是老威非常舒适的有氧速度,但是还没有到有氧速度的高限。

我用跑表做过几次跑步测试——厂家提供的测试有“最大努力”和“次最大努力”两种模式,而次最大的模式中,只要超过85%最大心率的,都属于“次最大”。所以,每次得到的成绩,会随着到达的强度档位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我个人在这类测试中,以实测得到的VO2MAX是否接近预测“潜力值”来判断是否接近“最大”。

在做过的若干次测试中,VO2MAX值最接近潜力值的测试是3月份的这一次,也就算它最接近实际能力(当然还不是最大值),之后的测试都没有这么“玩命”过

MAS是最大有氧速度,也就是达到VO2MAX时(还在有氧区,再努力就要逐渐过度到无氧区了)的最低强度。

这句话怎么理解呢,就是如果按照很多佳明用户常说的“逼出最大摄氧量”,就起码(最低)要达到这个强度。我在佳明里的记录,从来没有超过53,就是因为我不去冲击这个速度,从来没有达到它这个“达到VO2MAX的最低练习强度”。

这个逼出VO2MAX的最低练习强度,也是以有氧代谢来维持运动这个能力的上限极值。按照官方的明确定义:它只能维持几分钟。

对我来说,上述两个例子中的速度,就是有氧效率处在高效区间的有氧跑。

上文说,所采用的两个案例,当时标定的VO2MAX基准值都是58,这个是有依据的,当时系统里设定的是5月20日那天真实测得的数字。

而禁足以后,经过跑两次的恢复,实测得到的有小小差异,但差别不大,毕竟,才10天禁足而已。要不是用来做分析,这种差异,原本真不值得大惊小怪的,我用它来做个案例而已。

前两个案例期间的测得值,和今日6月11日的测得值,放在这里做个佐证。根据我所处的年龄段,43以上就算优秀了。

===================================

作者:老威修斯william,个人公众号:老威小屋。运动大叔,跑步和健身爱好者,跑步是运动的其中一个手段。每月保持200至250公里的跑量。崇尚“科学训练,合理饮食”的健身原则,倡导戒烟断酒的生活方式。跑步以提高健康水平为主,以适当追求竞技能力为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