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极简,精神极盈。 【原典】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要使国家小而且人民少。使百姓有效率十倍百倍的器械都不使用,使老百姓爱惜生命而不远离家乡。即使有船和车子,也没有地方要乘坐它,即使有铠甲和兵器,也没有什么地方要陈放它。让人们再用结绳记事的方法。人们以他们所吃的食物为甘美,以他们所穿的衣服为美好,以他们所住的房子为安适,以他们的风俗为快乐。邻国之间相互可以望见,鸡犬之声相互可以听见,而邻国之间的老百姓到老到死也不相互来往。 【悟道】 求小求寡,返璞归真。 本章是老圣人最受诟病的一个章节。在本章的文字中,老圣人塑造了一个他心目中的世外桃源,一个小国寡民的乌托邦。有人据此认定老子是一种极端的消极复古,而“老死不相往来”则是一种反社会的思想。 这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也是对老子思想的误解。老子之所以构建这样一个“小国寡民”,是因为在战乱纷飞的现实下,一方面将现实和理想对比,通过理想中的美好来反衬现实中的种种黑暗和邪恶,告诫统治者应采取无为而治的治理方式,不可任意干扰残害百姓;另一方面,“小国寡民”的理念,来自于长时期的无为而治和不言之教,唯有求小求寡,方能真正做到返璞归真。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这其实折射的是人类价值体系的根本变化,“向外求”转向“向内求”。 一般而言,向内求是向自己的内心去寻求自己想要的;向外求则是自己想被大众认可,迎合群体价值观。 有人认为,人生之幸福,有三大秘诀。其一,心量广大;其二,辩证思维;其三,向内求。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体现的是相对富足的物质生活以及丰富充盈的内心世界。 “老死不相往来”,在老圣人的语境中并不是要人们断绝和他人的关系,而是希望世人安居乐业,潜心修真悟道。 佛陀说,人生最大的区别,是心量的不同。他希望世人放弃虚假之欢愉,追求生命之真我。此言与老圣人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
|
来自: 新用户97560OBk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