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第40条:小青龙汤

 火帝养生_WSH 2022-06-12 发布于云南

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方:麻黄(去节) 、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若渴,去半夏,加栝蒌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且荛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

前面第38条讲的是表有寒里有热,而这第40条讲的是表有寒里有水。表有寒里有热的用大青龙汤,表有寒里有水的就用小青龙汤。大青龙汤和小青龙汤有一点差异,两个青龙汤都是表有寒,里症不同,大青龙汤是里有热,小青龙汤是里有水。这里对大小青龙作一个比较。

本条所谓伤寒,首先是第一层次的伤寒,是外感病,可以是外感寒邪,也可以是外感湿邪,或者兼而有之。其次,是第二层次的伤寒。即外感寒邪的伤寒,因为相比于外感湿邪等等,外感寒邪的几率比较大一些,更常见一些。外感寒邪的伤寒,可以是太阳伤寒,也可以是少阴伤寒,甚至可以表现为太阳中风或少阴中风等等。第三,即太阳伤寒。本条当然可以是太阳伤寒,但本条适用范围远远不至于太阳伤寒。凡是表有寒里有水的毛病,本条都适用。

什么叫表有寒?就是外感病,表证阶段,外邪还没有祛除。当然是以寒邪居多,会不会有湿邪?当然也有可能,因为本条方证是有明显的水湿的。这个水湿既有可能是他体内原先固有的,也有可能有外来的,当然可以是内外都有的。

里有水,即体内水湿比较重,这个水湿用现代说法就是代谢垃圾,是毒素。这些代谢垃圾大多数情况下是患者体质的问题,比如阳虚水泛。这种阳虚水泛的人,外感寒邪,外寒内水相互作用而成病,就会表现为小青龙汤证。

那么小青龙汤证究竟是太阳病?还是少阴病?还是其他什么病呢?答案是不一定。

小青龙汤证可以是太阳病,症状表现为恶寒发热脉浮等等;当然也可以是少阴病,恶寒脉浮而不发热;甚至可以表现为恶寒发热脉浮但脉微细无力,所以仍然是少阴病。因此,小青龙汤是一个应用非常广泛的方剂,无论太阳病还是少阴病,都有小青龙汤的表现机会。或者说,只要是外有寒里有水,就可以应用小青龙汤,而不必计较是太阳病或少阴病。

“伤寒表不解”。这说明患者已经经过治疗,但表证没有解除。表证没有解除,那就还按表证来治疗,所以,这里倒也不必计较是否经过治疗,反正他还是表证。

“心下有水气”。心下就是心口窝这个位置,也就是胃的位置。有水气,就是脾胃阳虚,寒水内停。这种人很常见,一般表现为胃脘部冰凉,恶心呕吐,纳差胃疼,舌头淡白水滑,口水多等等。这种脾胃阳虚寒水内停主要是阳虚,虚寒,阳气不足以化水。这还不是特别严重的情况。更严重的是心肺阳虚,水气凌心。那就会出现心慌心悸气喘的心肺功能症状。

心下有水气,算是代表,水气可以在胃脘部,也可以在胸腔。总之,体内寒水泛滥。“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这三句就把本条方证的主要病机概括出来了,就是外有表寒,内有寒水。

接下来是症状表现,本条方证表现症状很多,而且不确定性症状很多,所以下文有多个“或”字,所以我们称之为:或见症,是相当于必见症状而言的。或见症就是有时候会有,有时候没有。小青龙汤证是或见症比较多的一种病机,所以也是治疗范围特别广泛的方剂。

“干呕、发热而咳”。这是症状表现的一种。干呕就呕吐但是吐不出来,没东西可吐,或者吐清水,吐涎沫,等等。发热,就是发烧,高烧低烧都算。太阳病的发烧是发烧与恶寒同时并见。少阴病也可以发烧怕冷并见,但不是少阴病的典型症状表现,一般是在内有寒水的时候才会并见,而本条方证就是内有寒水,所以这里的发烧也可以是少阴病。

辨别太阳病与少阴病关键在于脉相。咳就是咳嗽,是外感病表证阶段的常见症状,但又不是必然症状,在内有寒水时咳嗽才比较多见。其实咳嗽在少阳病和厥阴病中是比较多的。当然这里的咳是表证的咳。总之有上述症状表现时,就可以应用小青龙汤。

“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这是列举了一系列的或见症。
“渴”是阳明病的典型症状,但阳明病的渴一般是大渴,少阳病的渴要轻一些,厥阴病的渴也比较轻,太阴病则一般不渴。这里的渴不是大渴,主要是寒水内停,阳不化津,所以会有口渴。

“利”是拉肚子。寒水内停,浸淫肠道,当然可能出现拉肚子现象,噎,是吞咽困难。寒水内停,气机升降不利当然可能出现噎的症状。“小便不利、少腹满”。寒水内停,阳气不足或者输布不利,都可以导致膀胱气化失司,所以可能出现小便不利,小便不利当然小肚子满胀。“喘”寒水内停于胸,肺气宣肃不利,当然可能出现喘的症状。

总之,因为内有寒水,这个表证会出现一系列与典型的表证不一样的症状表现,这些症状表现是否出现,出现哪方面的症状取决于患者的体质。既然是表有寒里有水,那么治疗原则就要外解表寒内去寒水。小青龙汤就是基于这样的原则而制作的。

麻黄桂枝全有,可见发汗力度不小。桂枝芍药甘草全有,可以适度增强正气,适度控制出汗程度。由此可见,无论中风还是伤寒,小青龙汤都可以用,当然前提是里有水。细辛即可解表散寒,又可温阳逐水。干姜重在温里化湿,但也可以辅助解表。半夏温里逐水功效很强。五味子有强壮作用,并可敛阴,制约散寒逐水诸药的辛燥之性。

本方中除了麻桂,桂芍等等组合,干姜和五味子也是个很有名的经典组合,辛敛并用,化痰止咳。可以看出,本方中绝大多数药物是用于解表和逐水的,这样就可以表里双解。从六经辨证的角度来说,不论是太阳病(包括太阳伤寒和太阳中风),还是少阴病,只要外有表寒内有水饮,都可以应用此方。所以此方应用范围就格外广泛。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应用范围就更加广泛,肺炎,支气管炎,感冒,肾炎等等,治疗范围数不胜数。甚至有医生不管三七二十一,见了外感病就用小青龙汤,效果也非常好。为什么见了外感病就用小青龙汤都有效呢?为什么不看看他有没有里饮呢?

因为现在人阳虚体质偏多,阳虚则水饮不化,所以体内多少都会有点水饮的,所以现在很多人一旦外感往往就表现为小青龙汤证。但是,小青龙汤的应用最好是中病即止,不可过度服用。因为本方逐水成分太多,相对比较燥烈,多服伤阴,会带来一定的伤害。

当然对于里饮较多的患者,多服几剂倒也无妨。但现在还有很多人寒热错杂,局部里饮和局部阴伤并存,这种人得外感,虽然小青龙汤可用,但必须中病即止,免得出现变故。

本条方后有一大段的文字,讲出现了什么或见症,就对方剂进行怎样的调整。其中有的内容是很有借鉴意义的,比如渴者去半夏加栝楼根,非常实用。但也有一些内容历来争议很大,很多医家认为方后注部分并非仲景原文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