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年第71篇:读文有思∣审题立意是中考作文的重中之重

 豫北闲人原创馆 2022-06-12 发布于广东

审题立意是中考作文的重中之重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我认为,不论是中考作文还是高考作文,都不应该在审题方面设置难度过大的障碍,更不能故意设计“陷阱”。好的作文题要做到“人人有话说,水平高的人说得好”,这并不是要求命题者要出一些没有任何审题难度的题目。因为不论是自我表达还是沟通交流,“意”永远是第一位的,在表意明确的前提下,再来追求语言与结构的艺术。而且,审题立意可以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去年,我搜集了一百多道各地的中考作文题目,可是面对这些题目时,我竟然不知该如何进行分析,可能是自己在这方面确实没有什么经验。最近,我在《初中语文教与学》2022年第3期上读到了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李旭山老师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2021年第11期的论文《中考作文关键词意义的发掘》。读完之后,我觉得李老师讲得这些道理自己都懂,但就是没有形成系统的思考。以后我将以李老师的研究为起点,对中考作文题目进行深入研究。

一道作文题目的难度,就是题目中的关键词决定的。有的关键词比较难,那需要考生能够充分理解该词语的含义,并结合个人生活和社会体验进行阐发;有的关键词较为常见,那需要考生拓展思路,力争写出新意来。在《中考作文关键词意义的发掘》一文中,李老师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是利用词义解析规律,发掘词义的本义与引申义。所谓的“词义解析规律”就是透过词语表层含义,把握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和象征义。作者以2021年南通中考作文题“有一束光,照亮我的世界”为例进行了分析。题目中的“世界”,不仅仅是人所处的物质世界,还包括人的精神、思想空间;题目中的“光”,自然也不是具体意义上的亮光、光明等,而是有一定的引申或比喻义的;题目中的“照亮”,含有智商的提升和情商的提升两种情况,即既可以指个人认识的改变,又可以指个人情感的升华。我之前曾经用“化实为虚”来概括这类作文的审题奥妙,即将题目中具象化的词语进行“虚化”或“抽象化”,挖掘出这些具体词语背后的比喻义、象征义和引申义。这与李老师讲审题原理是一致的。

二是利用概念外延分类规律,理清复杂概念的丰富意义。现在的中考作文,很少是直接给出题目,多数是有一段材料。这段材料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与题目密切相关。甚至中考作文也越来越向高考作文看齐,出现了“新材料作文”甚至“交际语境写作”。这就需要考生能够透彻分析材料。那究竟应该如何分析呢?李旭山老师提供的思路是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关系的角度进行。我觉得这个角度是很新颖的。例如2021年广西中考作文题目是《我与传统文化》,材料并没有对文化进行科学规范的解释,而是列举了生活中的文化现象、文化载体、文化人物、文化精神,这些自然都是“文化”这个概念的外延。李老师对这些外延进行了梳理,并结合学术界对“文化”的通常理解,进而认为,材料中的“文化”主要是科学、宗教、哲学、艺术以及语言、风俗习惯等。这道作文题的重心并不是要求考生对文化进行专业的解读,而是结合材料中给出的这些外延,谈个人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例如“我”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传统文化对“我”的影响等等,最终要落实在叙述、说明或议论等层面。考生在写作时就可以将“传统文化”理解为某种传统美德、某个历史文化人物、身边的本土文化、生活常见的文化器物或礼节等等,这样“传统文化”这样的宽泛概念就有了聚焦。作者又以江苏常州2019年作文题“走在鱼儿的思想里”,题目要求“站在鱼的立场”,什么叫做“鱼的立场”呢?实际上,就是从鱼的角度看谁的问题,也就是说直接把握到了“立场”的外延,例如以鱼看鱼、以鱼看海、以鱼看人等等,每一种角度都会有不同的发现。

三是利用设喻多点相似规律,借助喻体特征发掘本体意义。这部分专门讲隐喻类的作文,题目中有时候出现的本体很常见,其比喻义很多,考生一时难以选择最新颖、最恰当的比喻义进行构思。作者给出的解决思路是:利用设喻关系中喻体与本体之间的对应关系,用分类法先对喻体特点进行充分发掘,然后在本体中寻找相似的对应点。2021年辽宁鞍山中考作文题“水”,材料中给出了“水”的特征,但又不太全面。作者以“上善若水”为例,先结合本体的特征对“水”的喻义进行了发掘,例如从水的“纯净透明”联想到善的至纯,从水的“随物赋形”联想到善的无处不在等等。在充分挖掘了“水”的本义与喻义后,在进行筛选,选择那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题目进行写作。2019年的江西省作文题是“钥匙”,还有2021年某省市的作文题是“路”等等,都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操作。比如“钥匙”不仅可以打开某扇门,同时又带有保密性、唯一性等特征,除了具体意义上的钥匙,还有“物理钥匙”“精神钥匙”“数码钥匙”等等。不过对于这些题目,考生不应该面面俱到进行罗列,而是要聚焦到某个具体的喻义上进行构思。

四是利用对比范畴规律,发掘题目隐含的丰富意义。这类作文主要是“关系型题目”,不过这种关系有时是直接的,例如“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就隐含着“我”和“你”的关系。不过作者重点分析的是一种隐含的关系,例如2021年哈尔滨作文题目是“约定”,这虽然是“单个词”,但既然是“约定”,一定包含着两个人或两种东西之间的关系。在作者看来,从“约定”的主体看,可以是甲方和乙方;从“约定”的核心看,可以是权利与义务;从“约定”的时间看,可以是约定与等待;从“约定”的目的看,可以是约定与兑现;从“约定”结果看,可以是守约与违约。通过这种对立范畴的分析,这道题的立意思路立刻被打开了。打开思路之后,考生再将写作点聚焦在比较有新意或者自己熟悉的话题上,那就容易写出好作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