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泊木沐 2022-06-13 发布于辽宁

五四运动的总司令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庆同,字仲甫,安徽怀宁人,早年留学日本。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党早期主要领导人,名列《华夏名人》911位。

主要作品:《独秀文存》, 《陈独秀文章选编》, 《题西乡南洲游猎图》。

主要成就: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新文化运动领导人之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

1915年创办《青年》(后改名为《新青年》)杂志,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猛烈抨击儒家伦理道德、旧文学和旧教育,掀起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

1917 年1月,到北大任文科学长,推行课程改革,以白话文教学。

1918年12月,与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评点时事,主张公理,反对强权。《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的宣传和教育,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思想和干部条件。

1919年五四运动后,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上,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此后,在中共二大、三大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长,在四大、五大上当选为中央总书记。

1927年3月,参与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4月 5日,就所传蒋介石要袭击工人武装事,与汪精卫交涉,并与汪发表联合宣言,称国民党“决无有驱逐友党摧残工会之事”,麻痹了人民对蒋介石反共阴谋的警惕性。翌日赴汉,反对武汉地区工农运动“过火”行为。7月辞总书记职。8月7日在中共“八七”会议上被撤消总书记职务。9月秘密返回上海。11月致函中共中央,建议工农运动应偏重经济斗争,不可存“以暴动取得政权”的幻想,遭中央驳斥。他坚持城市为中心的国民会议运动和工人运动,反对农村武装斗争,组织托派组织。

1929年,在中东路事件中,反对作“拥护苏联”的说教式宣传,被中央拒绝。从1929年5月开始,陈独秀与彭述之等接触到托洛茨基主义的文件,转向托派,激烈抨击共产国际在中国革命中推行的路线和党的方针政策。10月,中共中央曾对他提出警告,他仍坚持己见,同年11月被开除出党。后在上海建立托派组织“无产者社”,出版《无产者》刊物,宣传托派观点。抗战爆发后,拥护国共合作和国民党领导抗日,与托派中央决裂。

1931年5月初,托陈取消派与莫斯科归国留学生托派小组织举行统一大会,成立“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在上海设中央机构,陈独秀任总书记,并发行刊物《火花》。

1932年,在上海淞沪抗战中,以托派中央名义支持抗战,谴责蒋介石卖国独裁,并向中共中央提议联合领导反日运动。

1932年10月被国民政府逮捕。

1937年8月出狱。拥护国民党领导抗日,拥护国共合作,与坚持打倒国民党、反对国共合作的托派中央决裂,并一度在武汉独立进行政治活动,联络民主人士和抗日军队,企图组织“不拥国、不阿共”的第三势力。

1938年,被王明、康生诬陷为日本间谍。

1942年5月,于四川江津病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