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们只招成年人,你是吗?

 盖雅学苑 2022-06-13 发布于江苏
这是盖雅学院第182篇原创图文
与愿意思考的HR一同成长

“樊登读书”作为一款知识付费内容的现象级产品,现在一年的收入规模,有10个亿人民币。樊登老师在回答刘润提出的问题时,透露了自己的家底。

而在今年的“11.11”购物狂欢节中,樊登第一次在抖音上直播卖“樊登读书”的会员卡,就冲上了抖音直播排行榜的第二名。他说,双十一三天时间,“樊登读书”的会员卡卖了4个亿。

“这是怎么做到的?”刘润也很好奇。

“我不知道。”樊登老师说。“因为这些事情都是团队在做,CEO在管,我真没管,我也懒得管。”

太有意思了!一个老板,公司大小事都不怎么管,却能撑起10个亿的生意。这说明公司运转的不错呀!这其中必有蹊跷。

01/

“我们只招成年人”

若用二分法,商业世界里有两种领导,一种是以万科地产创始人王石、樊登读书创始人樊登为代表的“大撒手型”,放心大胆的放手给经营管理团队去折腾;另一种是广大的中小型企业老板为代表的“事必躬亲型”,唯恐团队会出现什么乱子,事事必亲力亲为才放心。

那么,在这两种领导风格之下,必然存在两种不同的员工驱动方式:一种是不需要KPI考核的,不需要制度流程束缚的,自驱奋进的员工;另一种是需要KPI考核的,需要条条框框上紧发条的,需要外部正负激励手段驱使的员工。显然,樊登读书会的员工就属于不需要KPI考核和外力鞭策的。事实也的确如此。

一般,中小企业老板都会有恐惧和自负。恐惧就是老板们老怕团队这帮人坑他,没办法真正相信别人;自负就是老板们总觉得自己很高明,自己是对的。樊登说,我克服了这两点。

第一,我觉得他人是可以相信的,他人也是能够认认真真做事的,何况现在我们公司的治理结构已经相对完善了,有董事会,有监事会,有审计部门,什么都有,那我还担心什么呢?业绩不行就换人呗。

第二,在管理公司方面,我不认为我是很厉害的,我其实很一般,一个普通人稍微认真一点可能都比我管得好,所以我不会太自负。

那么,一个新问题又来了:即使樊登如此大胆放手,让团队自主决策经营和管理,他们若是经过努力,也做不出来怎么办呢?

樊登说,我们只招成年人。

02/

什么是成年人?

只招成年人,似曾相识的字眼。这不是奈飞公司(Netflix)的一条文化准则吗?

奈飞文化手册横空出世之后,诸多准则中叫得最响的可能就是这个“只招成年人”了。樊登作为读书界现学现用的典范,没想到这么快就将这个准则用到自家生意上了。看得出来,效果杠杠的。

那么,什么是“成年人”呢?显然不是法定意义上过了18周岁的人,这恐怕连必要条件都算不上,不妨先看看这个称谓的源头。在《奈飞文化手册》里,奈飞是这么描述“只招成年人”这条准则的,

“伟大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知道自己要前往何方,并愿意为此付出任何努力。建立伟大的团队不需要靠激励、程序和福利待遇,靠的是招聘成年人,渴望接受挑战的成年人,然后,清晰而持续地与他们沟通他们面对的挑战是什么。”

简言之,奈飞的“成年人”定义就是:渴望接受挑战,且自我驱动去努力实现挑战目标的人。

无独有偶,国内企业中明确“只招成年人”招聘理念的除了樊登读书,还有近年声名鹊起的字节跳动。他们招聘高级人才的要求包括“理性”、“逻辑”、“修养”、“企图心”、“自我控制力”等标准。简单概括字节跳动眼中的成年人就是“视野开阔、心智成熟的人。

而樊登认为,最有创造力的工作,一定来自于热爱,一定来自于他有内在的自驱力和创造性。所以,凡是与认知能力相结合的工作,就不能用KPI的方法来激励他,而应该让他有更明确的愿景。简言之,樊登眼里的“成年人”就是“那些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人”。

综合奈飞、字节跳动、樊登读书对“成年人”的定义,尽管表达上略有不同,但不难发现,所谓“只招成年人”无外乎下列语义的画像。

当然,这个成年人画像必须是以才华、能力、价值创造或优秀潜质为前置条件的,否则,绝不是“成年人”。

03/

“成年人”独具内在驱动力

大部分“成年人”的成就动机都是先天的,小部分是后天激发出来的。

人的所有行动都是由某种动机引起的,动机对人的行动起激发、推动、加强即驱动力的作用。丹尼尔·平克(Daniel H.Pink)在《驱动力》中将人类的驱动力分为三种:

驱动力1.0,即生物性驱动力,来自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如饥饿或口渴驱使下,寻找食物或饮水的欲望。
驱动力2.0,即外在驱动力,如寻求奖励,避免惩罚等,胡萝卜+大棒就是应用的典型手段。
驱动力3.0,即内在驱动力,如好奇心、激情、学习欲望、探索欲望等,完成任务和取得成绩本身就是动力。

大量科学研究表明,内在动机对人的创造性、创新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且高水平的内在动机是卓越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同时也表明,外部激励能够弱化内在动机,将内在动机转化为外部动机。

因此,所谓“只招成年人”就是招募那些具有强大内在驱动力的人。这些人激情四射、心智成熟、干劲知足、成就导向,具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显著气质,在要求有创造力、讲求认知的脑力行业备受欢迎。成年人能够在目标指引下,自我驱动,奋发进取,当然不需要KPI的驱使了,他们认为KPI的存在对成年人来说就是一种束缚和羁绊,甚至是对成年人的侮辱。

没有KPI考核的机制——相对自由的组织氛围——刚好匹配成年人。来自外部的正负激励手段或机制可以削弱成年人的内在动力,将主动的人变为被动的人。这就是樊登强调的,为什么一定要招成年人的动因所在。当然,以奈飞、字节跳动为代表的“只招成年人”的企业也是这样想的。

“成年人”保持“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他们高度自律,满腔热血,极富情怀,既可能是行业精英,又可以是专业高手,自恃才华,行走天下。

04/

“成年人”是一种稀缺品

根据幂律分布,企业人才结构往往呈现出一种高度不均衡的状态。奈飞、樊登眼里的“成年人”终归是一种稀缺资源,除去企业合伙人、创业者、企业中的自驱者等之外,市场上的“成年人”便是少数派。一方面,有才华的“成年人”在人力资源基数中本来占比就低;另一方面,细究之下,所谓“成年人”都是逆人性的,而在普罗众生中坚持人性逆行、延迟满足者少之又少。

因此,所谓“成年人”在市场上都很贵。无一例外,这在奈飞、樊登读书、字节跳动等公司中都能得到注解。奈飞保证自己招进的员工拿到的工资在市场上是最高的,若是低了就马上加上去,保持最高的领先性。

樊登力主并践行这种操作:宁给员工高固定月工资比如5万,也不搞低固定+高提成的玩法,比如3万固定+上不封顶的提成,以确保员工有创造力的热情和投入,而不被“天天想着钱”而衍生的贪婪、恐惧所支配。字节跳动更是舍得在成年人才上进行无休止的投入,除了高底薪、期权激励之外,还承诺:年度表现突出的员工可以获得最高100个月的年终奖。

这些企业可不傻,成年人组建的团队大大降低了内部各种交易成本,省事省心,貌似花了大价钱,实际上收益更丰厚。这也是他们乐此不疲号称“只招成年人”的动机所在。

由此,自家企业有没有可能“只招成年人”呢?除了企业决策人适度克服恐惧和自负之外,还要解除KPI、流程制度等枷锁,给到成年人自由,并唤起他们的责任感和进取心,成就价值创造的梦想。先不提你家企业所在行业(劳动密集、资本密集还是智力密集)是否允许,高薪酬的支付恐怕就过不了关,更何况所谓“成年人”本就是稀缺品,成长都是有一定周期的,割一茬不会马上生出新的一茬,能否抢得着也是个根本问题。

05/

“只招成年人”只是一种玩法

其实,识别“成年人”是一项高难度的技术活,纵然有STAR这种好用的识别工具,但难免有不少漏网之鱼。国内企业的人才招募识别率普遍偏低,华为可以做到3个候选人里选准2个出来,多数企业只能保持50%的人才识别率就不错了。由于“成年人”是一种稀缺物种,大浪淘沙,精挑细选,优中选优,更是难上加难。

因此,我们不会只看到奈飞招进成年人令人艳羡的高工资,还有他们光鲜背后超高的员工流动率。奈飞内部工作几乎没有任何标准的流程可以遵循,一切充满着混乱;团队中充满着恐惧的气息,当员工第一次犯错误时会被警告,而犯第二次就会被开除;年离职率高达20%,几乎几年间就会换一批人……

成年人的自由也是一把双刃剑,自由是责任施展的配套机制,能够规避贪婪和自私,但又容易堆起一地鸡毛。估计字节跳动、樊登读书内部也会有不少鸡飞狗跳的时刻吧。

这些组织没有标准化的组织模式,全靠同事之间的严格要求与紧密协作来定义工作,用“责任”取代“执行”;没有培养体系,员工入职即上岗,激励系统近无弹性,因为多付钱不会让成年人更努力;其配置体系苛刻严酷,追逐行业精英,“只招成年人”,支付高于市场10%-20%的薪酬,发现员工不胜任岗位时“宁付高额分手费”也要直接淘汰,因为表现平平便意味着业绩平平。

然而,这与奈飞、字节跳动、樊登读书的持续的高成长性、盈利能力或领先的行业地位并不矛盾。这才是有魅力的地方。企业一直处于良性发展过程中,没有KPI考核,没有制度羁绊,只招成年人却进进出出。一方面说明这种“只招成年人”的自由机制设计是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不能看到人家混乱的一面就认为他们不行了,恰恰相反,人家一直活得很好;另一方面,成年人也是有自驱边界或价值限度的,企业耗尽了他们的最后一滴价值,只能在激烈竞争或快速变化的市场条件下加快迭代,引进新的成年人进来,周而复始,一茬又一茬……

那么,问题来了:要不要加入这种玩法?你是成年人吗?

作者介绍:

孟庆丰,  特约撰稿人,管理咨询集团合伙人


本文为盖雅学院原创文章;
文章转载、投稿交流、加入HR成长社群,请联系:
盖小雅(微信号:GXY2019111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