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这样写JD,难怪招聘没效率

 盖雅学苑 2022-06-13 发布于江苏

这是盖雅学院第238篇原创图文

本文共3132字,阅读约需5分钟

今日头条七周年年会上,创始人张一鸣拿着自家项目经理的招聘JD,公开怼了HR

 “有5年以上互联网产品经验,具有日活千万量级以上的产品规划和产品迭代实施经验。按照这个要求,我、陈林(抖音CEO)、张楠(抖音总裁),一个都进不来公司。”

张一鸣公开开怼,并不难理解。
如果说JD理想应该是按照60分的岗位标准来写,然后按照100分的标准招人;但目前的现实是,普遍按照100分的标准来写JD,按照60分的标准妥协招人。同一个岗位,打开不同公司的JD,都会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简单且宽泛。

可见张一鸣将JD这件事情“放大”,也不无道理。


01/

JD写不好,不只是大公司的病

JD全称叫Job Description,也就是职位描述,中国人更喜欢把它称为“招聘启事”。关于JD,目前出现了一个普遍怪现象,只不过张一鸣把问题放大在我们面前。

无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招聘,JD的作用都越来越被弱化。不同企业类似岗位的招聘JD几乎千篇一律,而应聘者大部分压根不会把招聘JD看完。作为双方很好的沟通载体,JD的存在的目的更多是提高双方的沟通效率。

什么原因,让JD的地位如此尴尬?

我认为还是由于企业普遍对JD撰写缺乏与时俱进的思考。下图是我从网上随意截取的一个JD,总体而言,这份JD质量还算较好,但其中问题仍然很多,我试着归纳几条:

1. 公司简介缺乏吸引点。 

2. 职责有待优化,缺乏重点,比如第二条太空洞。

3. 条目过多,第四、第五条可以合并。

4. 任职资格表述不具体。例如:

    1) 有HRBP相关经验优先,经验具体指哪一方面?缺乏具体描述往往就很难落地,如果在其他企业,类似职能不叫HRBP这个名称,那企业可能就错过人才了。

  2) 任职要求中提到要熟悉国家政策法规,具体指哪方面?律师可以分为刑诉、民事、劳动法等。具体是要求HR懂税优、劳动纠纷还是灵活用工?


这样的JD很常见,对于基础职位或许没有问题,但是对于一些重要难招的岗位,这样的JD可能什么人都招不到。

02/

HR是否专业,尽显于JD之中

JD可以被视为一个岗位角色的「人才画像」,那么,真正写好一份JD要注意什么?

我认为包括四个方面,首先需要写清楚两件事——第一、岗位职责;第二、任职要求;其次,为增强岗位的吸引力,还需要补充一些其他一些背景信息。

 岗位职责信息

首先,做到职责和岗位名称匹配。

不建议出现“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招募的岗位叫经理,但职责却是一名售后的话务员;招聘岗位是总经理助理,但职责展现的是生活助理。这对雇主品牌的损害其实很大。

其次,需要关注的是职责表述是否合并、规整。

在撰写岗位职责时,犯懒癌的HR/用人经理可能把岗位在职人员的工作调研记录,或者KPI考核表直接用来作为招聘的岗位职责。

试着比如以下两个招聘财务经理的职责,我们会发现:虽然B陈述了很多条目,但是缺乏逻辑性,反而显得HR的招牌工作很业余。

另外,职责表述是否按照岗位要求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并进行取舍。

优秀的JD职责必须是有限且突出的,贪多嚼不烂。把“完成其他领导布置的任务”也列入JD的,会显得HR尤其业余。

如果一个招聘岗位的职责条条都是重点,也定是缺乏深入的思考。

 任职要求的信息

任职要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KSAO。很多人只是简单地把学历、工作经历、证书等硬件要求罗列出来,可能还会加上“抗压能力强”等表述。这恰恰忽视了“能力才是岗位胜任的核心要素”。

硬件虽然能够说明一定问题,但是条件卡得太死,无疑会误伤很多人。如何对任职要求保留一定的弹性,是个很大的命题。平衡好两者,需要HR的大格局以及对专业的深入理解。

HR最轻松的做法当然是把方方面面的要求全部一字不落地罗列上去。从HR的角度,我很容易理解这种做法,既能极大程度保证后续面试阶段自己工作不白费,还能在新员工入职表现不佳的情况下把自己的责任降到最低。

但这一定会损失招聘效果,这也是张一鸣怒怼HR偷懒的真正原因。

另外,HR还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创新勇敢地帮公司搜罗人才。
马云说过,要招8000元月薪的人最好去目前拿3000月薪的人里面去找。管理者可以借此观察HR招聘团队的历史业绩,其中有多少遵循了这种升阶梯的逻辑。

当然,马云的这个说法,其实也只是很片面的一个观点,适用场景有局限。

在互联网等众多行业35岁提前“退休”的大背景下,你可能面对很多“愿意降薪入职的中年人”,对于这些人才公司能不能用?HR太保守,一定会影响公司发展。

所以,优秀的HR需要有自己的人才信仰,“什么才是人才稳定可重复的本质”?肯定不是证书和学历,而是更底层的东西。

 背景信息

经过文案设计,可将公司介绍和岗位信息的亮点凸显。腾讯、阿里、oppo、大众汽车这类生活行业中的数一数二的企业,可以省略这一步,但反过来,也可能会有很多人说,我们公司毫无亮点,这本质上还是是一种懒人思维。

因为企业能存续,总有它的闪光点,建议大家从行业地位、经营历史、服务客户、牛人团队、收入待遇等方面去挖掘。

另外,企业在招聘的时候往往不太关注岗位信息,但这恰恰是能够反映企业招聘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细节。

岗位信息一般要包括岗位在组织中的位置、汇报人、下属团队情况、预算权限、甚至短期目标等情况。这里的信息与岗位职责并不是重复的,而是要相互补充,帮助应聘者更好地了解岗位情况。

 待遇和其他信息

现在企业越来越多地关注全面薪酬的概念,强调一些非物质的待遇。例如五险一金、955、下午茶等。这其实抓住了新生代就业人群的时代焦虑。

当然,物质待遇和发展空间还是主流的吸引要素。前两年招聘JD关于收入填面议的,基本占了快一半,后来平台做了一些强制性规定,情况有所好转。

我个人的观点是:

1. 年薪百万以下的岗位,企业无法明确说出薪酬构成,或者托词薪酬挂钩绩效却无法说明绩效标准的,说明该企业管理粗放,没有系统的薪酬价值观和策略,对人才也缺乏长远的内部规划,存在投机心态。

2. 对于招聘的中基层岗位,应聘者可以在面试的时候适当聊一聊内部发展路径的话题,通过具体案例,了解企业是否有具体规划,还是空喊口号,甚至连口号都懒得想了。

03/

写好JD,还需具备具备场景化思维

传统招聘是围绕岗位和候选人而展开的,很少会围绕不同传播场景因地制宜,对JD做相应的修改。但在招聘渠道多元化的时代,不同的渠道场景,JD需要达到的作用和传递的信息存在很大差别。

因此,除了关注内容以外,写JD还需要场景思维。依我看来,至少要粗分为以下3大场景:

1) 线下渠道

包括猎头、中介服务机构及现场的招聘会。这种渠道的特点就是,看信息的人是经过初筛的,所以耐心会好许多。基于这种场景,JD的主要用处在于筛选信息、提高后期效率。如果有中介的,那么还可以沟通一些上不了台面的偏见(这也是HR的无奈,毕竟改变思维需要时间,而工作不等人)。

2) 线上信息平台渠道

包括智联、前程、猎聘这类的互联网信息发布平台。大家要注意,信息爆炸时代,谁都缺乏足够的耐心。所以,JD的信息要有效地吸引眼球。关键是把凝练信息,强化文案效果。

3) 线上社交渠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