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凯:装疯的无奈

 旧时斜阳 2022-06-13 发布于浙江

                   

文/景志祥

 事情有时候就是那么凑巧,洪武初年,有一天朱元璋给一个叫袁凯的监察御史分配了一份工作,工作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就是让他把自己拟订的处决人犯的名单交给太子朱标看一下,签个字就好了。  

按说,这只是送一下名单而已,算不上高危行业。  

但袁凯怎么也没想到,就是这个看似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工作差点要了他的老命。   

 他整个人生从接手这份名单开始就彻底的被改变了。  

袁凯在工作的时间,工作的地点,将这份名单送到了太子朱标的手中事情应该说到这儿就结束了。   

但偏偏就在结束的时刻,上天忍不住添了一点灰色的彩蛋。

朱标看到名单上要杀的犯人实在太多 心地善良的他就说这次少处决几个。

袁凯也没多想 ,毕竟是大明总经理做出的决定 他这个小员工实在没发表意见的权利,可他没想到问题很快就来了,朱标做了好人却没有去找老爹说这句话,而是转告袁凯,让他去告诉朱元璋自己的意见。    

事情变得有点为难,大老板朱元璋杀气太重,看着都怕,本着能不见面尽量不见面的原则,袁凯是不想去的。    

奈何,现实容不得他说反对意见只能硬着头皮去见朱元璋。  

见了朱元璋,他老老实实把朱标的意见一字不落地转述给了朱元璋,说完后叩个头,准备走人。    

谁知就在此时,朱元璋说话了,他盯着要走的袁凯问了一个老婆和老妈同时落水的问题:太子意见和我相反啊,你看谁说得对呢?   

 这题根本不是人回答的,如果条件容许,袁凯是不准备回答这种既没有营养,又十分无聊的问题。   

 但条件不容许他这么做 眼看着逃避不了,袁凯认真想了想,然后说了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答案:皇上也没错,太子也没错,皇上杀人是维持法纪,太子放人是发善心。

平心而论,这绝对是最好的答案。

但问题是答案未必是朱元璋想要的答案,朱元璋听完后勃然大怒,当面斥责袁凯狡猾,不说真话,然后把他赶了出去。   

大老板是什么人,袁凯实在太清楚了,想着朱元璋那张杀气腾腾的脸 他越想越怕,下了决心装疯。 

第二天,他没有上早朝,而是让家里人给朝廷送了一句话:监察御史袁凯疯了

这话显然是不能让朱元璋信服的,昨天还好好的,今天就疯了,你当这疯病是你家的,你说疯就疯了。

 于是朱元璋派人去了袁凯的家打探,当然去的人并不是空手,带去的不是什么花篮果篮,而是一个木匠做的钻子,根据朱元璋游离四方接触疯子的经验来看,朱元璋认为人疯了是不怕疼的。

 想要看一个人是真疯还是假疯很简单,就看他面对木匠这把钻子的时候,还能纹丝不动,那就是真疯了。

 打探的侍卫没有和袁凯多说半句废话,拿上了家伙直接上手,选中了袁凯的大腿的一块肉,对着双手吐了口吐沫,双手搓了搓就用钻子往袁凯的大腿上扎。

 袁凯也是个狠人,事情到了这一步,自己不疯那么只有死,为了活下去,他充分发扬了轻伤不下火线的优良传统,愣是咬着牙任凭来人折腾了十几分钟就是一声不吭,对方一看这非人的折磨对方喊都没喊一声。

这人是真疯了。

得到了这个结果,来人收拾了工具就回去报告了。

家人很庆幸袁凯躲过了这一关,从此高枕无忧了。

但他们低估了朱元璋的怀疑程度,本着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的原则,朱元璋再一次了另一拨人去了袁凯的家。

那就是再去看一下,这人到底是不是真疯了。

收到命令后,使者第一时间地赶到了袁凯的家,按照使者的意思,前面的人刚走,人从高度紧张到放松这个过程是最能看出一个人是真疯还是假疯。

所以使者来得很快。

然而他快,袁凯更快。

跟在朱元璋身边做了这么多年的监察御史,他实在太了解大老板的脾气了,第一时间就做出了应对。

 使者来的时候,立即被眼前的一番景象给吓到了,眼前的袁凯被人用一条铁链子锁在了一大树上,树下放着一个硕大的狗盆,而我们的主人翁袁凯正趴在地上将脸伸到狗盆里狗屎,边吃边笑,那神情宛如正在吃一盘油炸的小龙虾。

使者看到这一幕,彻底惊呆了,这人到了这一步,如果不是真疯了,那么自己就该进精神病院了。

他一刻也没敢多待,立即回去将自己所看所闻添油加醋地报告了朱元璋。

即便是本着怀疑态度的朱元璋这下也彻底相信了袁凯是真疯了,就此放过了他。

这里说明一下,袁凯吃的并不是真的狗屎,而是袁凯用面粉和自制的酱料做成了一种狗屎状物体,给对方看的。

(凯惧,佯狂告免归,久之以寿终。)史书上用了十二个字记录了这件事,但这十二个字的背后却是袁凯冤深如海,命悬似丝的后半生了,根据史书记载,袁凯博学有才,写得一手好诗。一次在浙南名士杨维祯座上,有人展示一首《白燕》的诗,名士杨维祯对这首诗中的"珠帘十二""玉剪一双"等句十分赞赏,一时赢得了许多人的赞扬,唯独袁凯表现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说:"诗虽佳,未尽体物之妙"一句话说出了诗歌的本意,然后他拿出了自己的《白燕》诗。

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见应稀。

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

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

赵家姊妹多相忌,莫向昭阳殿里飞。

读到"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仍未归"等句,名士杨维桢再也坐不住了,作为一个学者,杨维桢自然知道这首诗的分量,立马将这首诗遍示座客。

袁凯从此有了"袁白燕"这个美称。

后来,袁凯被荐授为御史,成为朱元璋身边的红人,除了每日的工作外,他还做了一件颇为让后人敬仰的事,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坐稳江山后,疑忌心大膨胀,臣属因一句话或几个字而被杀的不少,他看到朱元璋轻易杀戮功臣,便委婉上言:"诸将习兵事,未悉君臣礼,请于都督府延()通经阅古之士,令诸武臣赴都堂听讲,庶得保族全身之道。"(这些将领都是在外带兵打仗的,很多人没读过什么书,也不知道什么君臣之礼,朝廷可以让都督府请一些熟悉通晓古今礼仪的老师来讲课,让这些武将也知道君臣之礼,这样也好保全他们。)

 这个建议朱元璋听进去了,少杀了不少人。

可以说,袁凯绝对是一个能干的官员,可这样一个能干的官员,却因一句朱元璋的“持两端者”就此疯疯癫癫过一生,想来不免让人惋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