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教学结课艺术:内涵、类型、功能及提升策略

 课程教学研究 2022-06-14 发布于浙江

一节完整的课堂是由教学导入、教学高潮以及教学结课构成,适切而有效的课堂结课有如一曲乐章的尾声,给人以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之感。

在日常教学中,很多老师在课堂导入、教学过程的优化、课堂练习的巩固等环节精心设计,但是对课堂教学结课重视不够。教学过程具有整体性、系统性与联系性等特点,要求教学要协调好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等要素间的关系,以整体观与系统观进行教学设计与开展教学活动。随着有效教学研究的深入,探讨如何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现代化教学形式和方法、教学条件以及班级和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有效地利用结课艺术优化课堂结束活动,以期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图片

1

课堂教学结课艺术的内涵

“结课”常指某一门课程的结束,也指一堂课的结束与收尾。教学不仅仅是向学生教授学科知识、帮助学生提升基本技能与能力的活动,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对于“教学艺术”,李如密教授作出了具体的界定:“教学艺术是教师在课堂中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教学规律和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结课艺术是教学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艺术性的课堂教学结课具有如下特点:其一,具有简洁性。为深化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记忆,教师往往会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与记忆特点对繁、难、杂的学习内容进行整合与处理,使之系统化与结构化,在结课时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言简意赅的归纳与总结。其二,具有针对性。课堂的结课是针对当堂的学习内容、学生学习效果、学科特点、学生认知水平等具体情况展开的,有较强的针对性。其三,具有情景性。课堂的结课活动是在教学进行时展开的,作为活动参与者的师生都处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离开了教学情境,结课活动则毫无意义。其四,具有多样性。不同学段的学生有不同的认知水平,各个学科的知识特点及逻辑结构也存在差异,因此教师选择课堂教学结课的方式要适切于学科特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另外,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各有千秋,有的或偏爱于总结归纳,有的更喜欢升华情感与价值观渗透,有的倾向于借多媒体辅助结课,结课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其五,具有示范性。教师的结课活动是面向全体学生展开的,教师的言语表达、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结课时的思维方式与情感表露都会对全体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处事习惯、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导向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课堂教学结课艺术是指在一堂课的教学活动即将结束之时,教师针对具体的教学情景,按照教学规律,用简洁的语言、灵活多样的方式以及高超的技艺结束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参与活动及审美陶冶中实现学习目标和全面发展的教学活动。

2

课堂教学结课艺术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维度及标准,课堂教学结课艺术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根据结课主体

根据结课主体,可分为教师结课艺术学生结课艺术合作结课艺术。

作为课堂教学的规划者和实施者,教师谙熟教学内容及其脉络,不管在课前的预设还是对课堂生成的观察,教师都能知晓教学的重难点之所在。教师对课堂活动的有效组织起到营造课堂学习气氛、把握教学节奏等作用,教师结课是最常见的一种结课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言简意赅的总结与归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是教师结课艺术的应有之义。

学生也是结课的重要主体。新课改重塑了师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建立了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约翰·D·布兰思福特(John D.Bransford)等学者经研究发现,“孩子们既是问题的解决者,也是问题的产生者;他们不但会试着解决别人给他们的问题,也会寻求和创造出新奇的挑战。”在结课中,让学生结合学科及自身特点巧妙地总结、反思、归纳本堂课的所学、所思与所悟,提出自己的疑问与见解,此举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主体性的显现,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生巧妙的合作是结课艺术的一种新方式。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把学习视为“对话性实践”,他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跟客观世界的交往与对话,跟他人的交往与对话,跟自身的交往与对话。”在结课中,师生就结课的任务展开合作与对话,学生先进行总结与发表观点,老师随之进行反馈与完善提升,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利于实现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

按照结课方式和手段

按照结课方式和手段,分为传统手段结课艺术现代化手段结课艺术

传统手段结课艺术,是指教师在结课时使用概括性的语言、借助黑板上的板书对该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与总结,抑或让学生把课堂中所作的关于重难点的笔记进行朗读,即主要通过文字呈现与语言表述等传统的方式结课。黑板上的板书停留的时间比较长,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留给学生比较大的思考余地与理解时间,语言呈现方面通常是教师对板书内容、课堂重难点、生成问题的强调,或师生进行问答以检验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日常课堂中常见的结课方式。

现代化手段结课艺术,是指将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整合到学科教学的结课活动中来,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融合。在教学预设环节中,借助多媒体将教学内容高度概括化为思维导图或条目化的知识点罗列,利用图文声像手段将知识、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要素进行整合,在结课过程中予以展现,配之以语言与副语言描述,以达到教学效果。

根据结课的结构与功能

根据结课的结构与功能,分为总结梳理式拓展延伸式情感召唤式悬念连环式结课艺术。

总结梳理式结课艺术,是指结课时教师将教学内容、知识结构及思想方法等以语言表述、图示、表格等方式进行清晰化梳理与浓缩式概括,形成知识思维导图或可视化框架,方便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与记忆,同时有利于学生思维概括能力的提升。在运用总结梳理式进行结课时,要求教师运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提纲挈领地将内容加以概括总结与归纳,提供学生以系统完整的映像,帮助学生清除知识内化过程中的障碍。

拓展延伸式结课艺术,是指教师在结课时不只是将本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还要将知识向课外拓展延伸,把学生的学习引向纵深,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一堂课的结束,不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终止,而是新的学习的开始,应该将结课作为联系学生课内外学习的桥梁,使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能力在课外延展。在运用这种方式进行结课时,一定分析好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需要,找到教材与学生生活的联系点,拓展任务的难度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也要关注任务本身的趣味性。

悬念连环式结课艺术,指教师在结课时故意制造悬念,让学生产生“欲知后事如何”的学习内驱力,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导向课外。课堂教学的结束既意味着旧知识学习的暂时终止,也被视为新知识探索的开始,结束语应做到精心设置,而创设悬念则是匠心的体现。悬念式结课是学生产生学习内驱力的动力源,而悬念的创设也应讲求艺术。有学者认为,悬念的设置应该有较高的艺术性,既有思考价值,又避免学生费解。如果前后的两节课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比较大的关联性,用悬念式结课能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合理地设置悬念,有利于将学生的学习导向课外,为后续内容的学习作铺垫。

情感召唤式结课艺术,指的是教师在进行课堂结课时所表述的语言富含激情,情深意长,令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达到发人深省的艺术效果。教师的激情语言表现为对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所产生的饱满情绪,也表现为对学生激情性鼓励的高亢精神状态。情感召唤式的结课方式在文科课程学习中能取得更好的艺术效果,它是感性与理性的交融、言语与情感的相汇,对教师提出较高的素养要求,“激情的语言收尾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教学语言修养,而教学语言修养需要通过长时间的自我修炼。”

另外,课堂教学结课艺术还有自然收尾式。自然收尾,讲究的是“瓜熟蒂落”与“水到渠成”的艺术效果,教师能够对教学进度和时间进行准确的把握。自然结课的表现形式为当教师讲完最后一个问题、说完最后一句话时,下课铃声随之响起,课堂教学活动自然结束。教师需要在平时教学中,积累纯熟的教学技巧,追求教学艺术自觉,达到较高的教学艺术境界。

图片

3

课堂教学结课艺术功能

课堂结课活动是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适切而有效地开展艺术性结课活动,不仅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发挥教学整体功效,而且能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唤起自主学习意识、养成思考习惯和升华学习情感,同时对教师自身教学艺术素养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实现学习目标

在课堂教学结课中,教师以理性的高度、艺术的深度和科学的角度,通过语言叙述、图例展示、条目罗列等方式把课堂的学习内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进行梳理与概括,提供学生以系统的知识映像,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建构与内化。不管是文科课程还是理科课程,都有一些抽象、繁难的知识点,而这些内容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及通过理清教学思路,对教学重难点进行结构化处理与可视化分析,帮助学生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有效地降低了学习难度,在结课时即使教师寥寥数语却胜过千言万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实现学习目标。

唤起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引发纵深学习

学生的主体意识是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学生对自身和所从事的学习活动中所表现的自我,以及通过学习活动而发展自我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意识,即学生对自身作为学习活动全过程中的主体的一种自觉意识。课堂结课中,教师让学生就当堂的学习内容、学习效果自主或学生合作或师生合作进行总结归纳,对于存疑之处进行提问或发出自己的看法。

结课时,教师可抓住学生的学习动向和心理特点,对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查缺补漏,并对学习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将学生的学习导向纵深化。悬念式结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而且也能深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营造美的教学气氛。

引导学生养成思考习惯,发展思维能力

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师会根据教材内容、学生情况、课堂情景选择不同的方式与手段进行结课活动。归纳总结法把零散纷繁的知识点条理化与结构化;进行拓展延伸时,教师根据课堂教学某一内容进行推测与想像,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发挥了发散思维的应有功能;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结课方式让内容形象化与感情化,形象化思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悬念创设,引发学生认知结构中“完形”的不完善之外,进而产生学习的需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他们自主探究。

不同结课艺术运用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学生在参与结课活动过程中,思维得到了锻炼,思维能力也得以发展。

推动学生升华学习情感,促进全面发展

多元化的结课活动不仅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还可以升华学生的学习情感与态度,养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海特菲曼(Hat-field)等人最初提出情感的感染性理论,其基本思想是人与人之间会捕捉到彼此间的情感,一个人的情感会感染到旁边的他人,同时相应的情感或补充性的情感也会在旁边的这些人当中被唤起或者产生。

教师在结课时若情绪慷慨激昂,言语富含感染力,学生的情思之弦则被拨动,内心的情感就会被激发,进而产生情感共鸣、思维共振。幽默地结课,让学生在笑声与欢乐中感受教育。寓教于乐,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与技能,体验学习过程,涵养学习情感,而且能养成积极的价值观,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促进教师形成艺术自觉,提升教学素养

教学美是教与美的统一,要实现教学之美,教学艺术应成为教师的必然追求。为实现教学目标,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与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从情感与理性的高度融合教材与学生情况,预设学生在课初、课中、课尾不同阶段可能呈现的学习状态,进而选择可能最适切的某个或某组合结课艺术方式。

在实际结课过程中,教师会结合生成的教学之形、态、情、景调整结课艺术,以实现最佳教学效果。不管在教学预设环节还是处在课堂教学情景当中,教师都会自觉追求教学艺术,在理论与实践结合过程中提升自我的教学艺术与整体素养。

4

课堂教学结课艺术的提升策略

只有具备艺术修养,才能获得艺术的享受,只有具有立美能力,才能得到美的享受。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实施者和组织者,应该树立现代教学理念,通过系统和整体的视角实施教学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不断修炼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优化教学过程,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对于课堂结课艺术水平的提升,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树立积极的教学意识

结课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升华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时间节点,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更注重的是教学的导入与呈现,对结课活动的处理比较随意,这一现象的出现与教师对结课艺术不够重视、对“学生主体性”与“人本”理念意识不强有一定的关联性。因此,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现代教学观,增强积极的结课意识,这是教师提升课堂教学结课艺术的前提条件。

美国学者克莱德·柯伦(Clyde.Colen)指出:“当教师更多地懂得了美的素质怎样进入人的生活,当他们能够有意识地来完善、扩展这种美的体验方法时,他们也就踏上了教学艺术之路。”这表明,当教师理解了结课艺术的重要性并自觉地运用艺术手段结课时,追求教学艺术以增强教学效果就变成了自觉。有了前提意识,教师会更加重视对课堂教学的预设与课堂生成的调控,会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坚持“教学教育性”“学生主体”“教学过程整体性”的观念,更会在结课过程中有意识地灵活运用不同的结课技巧,追求教学的整体全面效果。

提升教学预设与调控能力

要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课前的精心预设是保障。只有教师掌握教学过程的一切成分,善于选择适合学校、班级及每个学生条件的教学过程结构,并将结构具体化,才能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效果。虽然课堂教学具有很大的生成成分,教师也无法对课堂各个环节做到面面俱到的预设与把握,但是教师在潜心备好教材与学情的基础上,可以预测课堂教学的大致运行方向和可能会出现的学习问题。因此,教师在预设环节中应该备有多种教学预设方案,不断地问自己一些问题,如若出现这种状况,我应该怎么处理,假如这种结课方式效果不佳,那我应该怎么调整等,使教学实施的运行轨迹不偏离既定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中,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展开课堂内容,但学生的学习感受才是教学质量的关键点。融入教学情景中的结课,还需要关注现场的生成状况,顾及学生的真实感受,这就需要教师具备灵活应变的调控能力和技巧,因时、因人制宜,调整结课艺术,以最适切的方式和最和谐的氛围结束课堂教学。

锤炼多元化结课艺术技巧

课堂教学结课艺术方式具有多元性,每一种方式都有特殊的适应性。巴班斯基所说:“必须清楚地了解某种教学形式能够特别有效地解决的教学任务的范围,以避免在解决非这种教学形式所擅长解决的任务时不适当地集中使用它。”若是不假思索地生搬硬套某种方式,或者一成不变地偏爱使用某种固定方法,不但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反而会破坏课堂的和谐性。

现有课堂教学过程并不应完全属于过去的预设,教师不应是教案的忠实使用者或搬运工,学生也不是课堂活动的旁观者,课堂是时空结合的生成存在,是在人的参与下持续地涌现出新的状态。因此,教师具备多元的结课艺术技巧显得尤为重要,最直接且有效的途径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锤炼各种结课技巧。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针对不同的素养提升需求及教学的侧重目标差异,教师应合理选择与利用多元的结课艺术技巧去精心构思,整体设计,合理安排,虚实相生,适时展现,技巧娴熟,以激励、唤醒与鼓舞学生。

加强自身的结课艺术反思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教师不断地对自己过往的教学经验与行为进行反思,不断地剖析和研究自己在经验上的优点与不足,不断地审视自己的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和学生观,有了量的积累,才使自己的结课艺术水平发生质的飞跃。

我国学者叶澜认为,如果教师的生命质量没有得到提升,教育质量就难以提高;如果教师的精神没有解放,那么学生的精神也很难得以解放;如果教师没有主动寻求发展,学生也很难有主动的发展;假如教师不进行教育创造,那么学生的创造精神也很难得到体现。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需要体悟,教师的精神解放需要学习,教师的主动发展需要反思与总结。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养成写教学反思与教学日记的习惯,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与同行教师的建议对照自己的结课行为,找出成功与败笔之处,注重借鉴别人之长,弥补自己之短。

总之,成功的课堂结课活动好比晚会的“终曲”,奏好“终曲”能给观众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艺术享受,达到“剧终情不终”的艺术效果。如何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需要,设计出适切而有效的结课方式是一项有价值的艺术创造,值得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探究。

(本文作者许家盘,系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李如密,系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